基督教传教士蜂拥山东的社会背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615
颗粒名称: 基督教传教士蜂拥山东的社会背景
分类号: B97
页数: 5
页码: 150-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基督教传教士蜂拥山东的社会背景情况。
关键词: 基督教 传教士 社会背景

内容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是在一八五八——一八六〇年签订天津、北京条约把我省登州(今蓬莱,下同)辟为商埠后蜂拥到山东来的。一八五九——一八六一年间就有英、美、法三个国家的五个差会①派了三十多名传教士来到登州。但中国人民拒不接受依靠不平等条约传来的洋教,这些传教士就想从办儿童教育入手。美国传教士倪维思一八六二年一来到登州就说:“我在宁波办了二十多年男女寄宿的学校,证明在中国办学校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传道机构。只要我们传教士付出四分之一的劳力与时间,就能为我们办学所在地的教会提供很大一部分教友——我想比半数还要多。最近三、四年来我们的布道所的数目猛增,多半要归功于我们的本地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又多半是在我们的学校里受过教育。总之,宁波教会的继续成长,引人归主,遍设分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我们上述的学校。”②
  于是倪维思夫妇就在登州观音堂里找了两个穷孩子,办起了“管饭且管衣服等物的寄宿女义塾”,说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学校,更是山东省第一个女子学校。”③和他同来的梅理士也在另一个破庙——东大寺里办了一所“女子学校”,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一八六七年倪维思把两个“学校合并加以整顿,也才有四个学生。一八六四年狄考文也在登州观音堂招收了六个家境贫寒不能读书的儿童加以教育。他认为,“偌大之中国,不可以少数西人,而广收其效,不若招收天性未漓之儿童,培之以真道,启之以实学,更复结以恩义,以其学成致用,布散国内,其收效之速,当不止倍蓰”。④
  为了招收学生狄考文所办的学校“不惟免其修金,并且丰其供给,一切衣服、靴袜、饮食、笔墨、纸张、医药以及归家路费皆给自本堂。至一八七一年方除去衣服一项,余仍照旧”。据一八九九年文会馆毕业的连之铎回忆:“当时金融行市每元美金可换墨币(银元)二元余,而一墨币时价可换制钱五、六百文。光绪二十年间(一八九四年),狄考文登州文会馆学生,每人交三十文;烟台学校每人则交过五十文。烟台饭为粳米白面,登州则小米棒子也。”⑤从此可以算出当时文会馆学生的伙食费,每日三十文,每月九百文,每年合十吊钱,折合成银元,一年合十八元,与青州英浸会库寿宁所办学校每生每年饭费十五元(见下文)不相上下,折合美金约十元。狄考文从那里得来这些钱呢?他利用上海长老会所办美华书馆淘汰下来的一架石印机,将这种情况“遍告美国拜日学堂五、六十处⑥,拜日学堂的学生虽然都是小孩,听说这可悯情况,每月捐一元钱就可使一个中国学生吃一个月,也就答应下来,“有允一生之费及半生之费或十余年或二十余年,亦有允助三十余年者。”⑦
  即使是这样,就学的学生仍是寥若晨星。狄考文的蒙养学堂前后办了九年,入学者八十五人,除二十二人升入文会馆外,读完六年毕业的只有四人,其余六十三人“均不堪就,废于中途”。与狄考文同来的郭显德,在烟台毓璜顶也招了几个学生,一八六六年三月十六日他的日记上写着:“我们学校的学生,今天又跑了四个,人民群众干涉他们,告诉他们将要被带到外国,因此现在只剩下三个男孩了。”⑧不但学生难找,教员也不愿意干,狄考文“设校九载,教习五易”。郭显德和美南浸会所请的教员,都不止一次“失踪”,不辞而别,留下一个纸条说:“群情鼎沸,我实在没有当殉道烈士的资格和思想。”
  可以看出除登州美国长老会办了五个学校有六名教员外,其余的学校,都只有一个教员。实际上这些学校都是由传教士聘请一名教师,教学生识字、背书、学写字,划出一间房子作为课室同时也作为教堂和饭堂。这个教师不但教中国学生,也兼教外国传教士说中国话。他们会说中国话之后,就来教学生读圣经,背唱基督教的诗歌,学写阿拉伯字母和简单的心算和笔算。各地的教会学校在草创时间大都是如此简陋,独有狄考文在登州所办的学校有两个中国教员。该校于一八七六年正式定名为文会馆,程度也提到中学程度。一八八二年美国长老会差会批准其为大学之前,全部教职员工就是狄考文夫妇和两名中国教师、一名做饭的女媪而已。
  学校虽然简陋,学生人数也不多,但它的影响却不小,文会馆毕业的学生不但充当我省各地教会学校的教员,而且被各省官立学堂和北京大学请去当西学教习。据连之铎的调查,最初倪维思所招的四名女学生,“在当时也不过是普通学生,而且年纪也很小,本没有什么著名的地方,以后出名了”。这四学名生是:
  一、梁刚福,蓬莱人,贫家之女。她父亲将她给倪师母。她能作一手好花边,新鲜花样她都能做。同治六年开学时,她十七岁。后随倪夫妇到烟台。管理学校,甚是严格。
  二、唐安娜,蓬莱人。父名唐夏太,因入教受逼迫,乃带全家到登州府。入学时十二岁,后嫁栾月鹤牧师。生子宝琛,文会馆毕业,充当校长多年。次子宝罗,齐大毕业,夭折,三子宝德,同济大学毕业,曾充青岛胶济铁路四方机厂厂长。
  三、林珍尼,入校时年十一岁。林青山长老次女,栖霞人,嫁衣长老,生二子一女。长子衣兴林(衣振青),文会馆毕业后入神学,留学美国。今在济南东关教会任牧师。次子林则衣(林济青,因过继外祖家故姓林),齐鲁大学毕业,即留学美国,习矿物。曾充山东省政府委员兼国立山东大学校长。
  四、林来玲,林青山长老之第四女公子。入学时方七岁。毕业后嫁张丰年先生。子女帮助教会管理女校事宜⑨。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历史文化事件,其中包含沂水县对崮顶抗日血战纪实、忆肖永智政委、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同志革命活动片断、忆张少溪烈士、抗战初期滕县战役亲历记、小雪村毙敌少将中岛荣吉、王銘章殉国目击记、忆抗日将领方淑洪、缪澄流通敌与常恩多起义、王道起义始末、我在青岛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工作的回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神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