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山东八路军三支队第十团的历史概述》一文的订正与补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471
颗粒名称: 关于对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山东八路军三支队第十团的历史概述》一文的订正与补充
分类号: K295.2
页数: 6
页码: 197-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对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山东八路军三支队第十团的历史概述》一文的订正与补充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 文史资料 八路军

内容

阅读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刊的《山东八路军三支队第十团的历史概述》一文,除了个别情节有遗漏和个别观点欠妥外,感到基本上实际真实,堪为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我曾是这个团的老兵,又是今天幸存者之一,迫忆往昔,感慨殊深!为了如实反映并公正地对待历史,谨作此校正与补充,使其更加完美,并缅怀牺牲的战友。
  (一)临淄“学生志愿军训团”是在我党领导下发动、组建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七月八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山东省委根据北方局的指示,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发动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这时,原在益都师范秘密入党的李希晨同志获释出狱后,按照党的指示回到临淄本县,找到他的老同学——进步青年李人凤、陈梅川和崔栋生等人,商议以临淄西关第二小学为基地,开展抗日活动,着手创建我党的武装。同时临淄地下老党员(中埠人)李清贵同志按照党的指示也挺身而出,发动武装起义。他们便志同道合的汇聚在一起了。他们分析了国民党在临淄的统治力量,权衡利弊,认为一开始就打出共产党、八路军的旗号,实难立足,甚至会遭到破坏;只有利用“国共合作,一致对外”的有利形势,争取合法存在,待机扩展,才是良策。经与多方面的周旋,取得公开招考军训学员的合法名义,实际由我们内部审定的办法组建队伍,遂于十月中旬创立了“学生志愿军训团”。
  在李人凤同志遗作中,虽提到当时有共产党员李希晨、李清贵两人,但对李清贵同志的来历却未交代清楚,特补充如下:
  临淄西南部的临(淄)益(都)桓(台)交界的铁山地区,以临淄的中埠村为中心,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开展抗租的农民活动。该村年青的农民李清贵即于一九二六年参加了共产党,曾一度成为地下党的支部书记,领导当地农民革命斗争。“七·七”事变爆发,李希晨同志出狱后,回到临淄,首先与李清贵同志取得联系,他们按照党的号召,积极组建队伍发动武装起义。于是他便与李希晨、李人凤等共同领导学生军训团这支新的人民抗日武装,为了掌握部队,他与李希晨同志分别编到军训团的班里接受军训。以后,他奉命回到临淄四区担任三支队第二特务营的指导员。该同志现年近八十,仍健壮地生活在中埠家乡。
  军训团有一百二十名学员,大部分是高小、初中、高中学生,也有一部分青年小学教员。十月中旬,集合在“临淄中学”里开始军训。当时李希晨、李清贵都编到班里,李希晨同志编入我们第三班,李清贵在五班或六班记不清了。我们一起受着严格的军事训练。但国民党军事教官王法宗知道李希晨是共产党员,便处处想整他。有一次站队看齐时,李希晨同志动作稍慢,王便狠狠地捅了他两拳头。李希晨看到事出有因,便离开我们三班,专担任党的联系工作去了。
  辛店伏击战的前一天,即新年元旦,李人凤队长命令崔醒农带领一个武装班,配合铁路工人,在矮槐树村南,破钢轨十二条,济南日军得息,便于二日派出武装侦察。所以伏击战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二日那天。(原文〈六十七页第九行〉误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初四日)这一仗是在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占领济南后,急于打通胶济线,配合日寇对青岛的登陆作战,故于这天从济南派出一个先遣侦察分队。在辛店车站遭到我们军训团伏击,这一仗可说是“打响了胶济线上抗战第一枪”。伏击战打得很漂亮,毙伤日寇十九人。但我军训团也付出了代价,于景和(郑家六端人)英勇牺牲,李炳奇(南马房人)负了重伤(原文第六十八页十一行:“亡一伤一,即指此两人)当晚,我们部队由李人凤同志带领,趁夜幕笼罩,转入辛店以南山区,在何庄、躲庄、韩庄一带进行休整,总结战斗经验。
  一月上旬,李希晨、陈梅川、崔栋生等同志,前往寿光潍县北部找中共鲁东工委鹿省三(书记)、杨涤生、马保三等同志联系,工委当即决定:派广饶的党员吕乙亭、岳拙元、任圣符等同志到我们部队工作;接着博兴党组织又派相炜、陈璞如等同志来取联系。三月,鲁东工委杨涤生同志西来,任我们三大队(军训团一度改称)政治处主任,李希晨为副主任,中队设指导员,分队设政宣员,并开始发展“民先”和党的组织。继之,解除了国民党复兴社分子王尚志司令部及其武装,并在部队中清除了个别复兴社分子,使得部队进一步纯洁和巩固。
  四月中旬,活动在益都北部的我党领导的第十支队(领导人李云鹤、刘斗辰)二百多人,其中党员约二十多名,全部并入我们三大队,刘斗辰任副大队长,李云鹤去清河特委工作。
  五月初,军训团在白兔丘镇(临淄北部)上,开办干部集训班,中、分队长、小队长干部共八十余人参加了集训。集训刚开始,适值由延安派往胶东五支队的领导干部高锦纯、王文等同志带电台一部途经我们地区,李人凤同志恳请他们留住数天给我们讲课。高讲“游击战术”,王讲“政治工作”。我们这些满腔热血但缺乏革命理论的青年人,听了讲课,顿开茅塞,耳目为之一新。大大增强了抗日打仗的杀敌本领。
  七月七日这天,纪念抗日一周年时,我们全团三个营共十一个连,约近两千人,身穿绿色军衣,煞是英武雄壮,齐集临淄北部的寇家庄村头广场上召开整编大会。由三支队副司令杨国夫宣读了将我部改编为八路军三支队第十团的命令,宣布李人凤同志为团长,陈兴同志为政委,李希晨同志为政治处主任。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了这位操安徽口音的老红军干部的讲话,句句扣人心弦。这次集会,大大显示了抗日军队的力量,对日寇是一次示威,对军民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当年十二月初,我奉调三支队司令部工作,从此,离开了可爱的老部队——第十团。
  (二)关于李人凤同志的二三事
  李人凤同志原名李本厚,山东临淄东北部南卧石村人。他在学生时代思想进步,早年就参加我党外围组织的“左联”和“反帝大同盟”等。在“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不断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诽谤和监视。以后几经周折才回到临淄担任西关第二小学校长,他在教学期间,团结了大量学生和教育界人士,深受进步青年的拥戴。所以他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临淄“志愿军训团”,不是沙滩建楼,而是素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军训团在初创建时,经费没有来源,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李人凤同志除拿出自己的教师工资外,还到处求亲乞友,维持其筹建武装的经费开支。记得一九三七年九月上旬的一天,他突然回到家乡,虽过家门而不入,却直奔南卧石小学。此时我在该村当小学教员,他进入我的宿舍,就亲切地告诉我,“你去请李墨轩乡长来,有事与他相商”我走后,他在桌子上写了一大张纸“……日寇飞机大炮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死亡。我辈青年学子正是报效民族、人民之时,抗日才是出路,救亡才能图存”。我和李墨轩(李后为十团和三支队供给处长)看后,心领神会。三人商谈中,李墨轩说:“一千元银洋眼下拿不出来,既然急需就先带五百吧?”当然李人凤同志也表示满意。我问李“部队何时成立,如何招考?请一定通知我,我当投笔从戎”。李人凤同志借筹款之机,对我进行了参加抗日军训团的思想工作。
  一九三八年二月,军训团继辛店伏击日寇后,又于旧历除夕奔袭延家集土匪队伍。从此军威大振,部队日益扩大。除粮食取自人民外,经费开支又怎么办呢?靠战斗中缴获些敌伪物资,可资助一时,仍无法自给。当时局势尚处于无政府状态,不能直接向人民摊派,只有照当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政策向地主老财们借钱。李人风同志决定向其本村大财主李丰开刀。因我在此村当过教员,情况熟悉,便叫我持信一封,率领第一分队全部(此时我任分队长),进驻李丰大院。讨借两千元,不拿钱就不收兵。可见当时筹款之艰难。
  从军训团到三大队,是以学生为主要成分,加上青年农民所组成的一支新型革命武装。个个年富力强,人人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在不断打击日寇中树立了很高的军誉,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胶济铁路上由张店到益都约八十里路的地段上,成了我们破袭战,打日寇的主要战场。一九三八年五月下旬一个夜里,正是原野麦浪滚滚的季节,我们五个中队,在大队长李人凤同志指挥下。与淄河店、益都外出的日军展开了激战,战斗中,李人凤同志不幸负伤。我们中队得息后,同志们十分愤慨地说:“这次吃点亏,下回给你日本小鬼一个厉害的看看!”
  李人风同志在当时是我们部队的一位很孚众望的领导人物,他于一九三八年四月入党,担任过三支队副司令和清河、渤海行署主任。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决抗日,忘我工作,对部队建设和根据地创立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战士。在“四人帮”的迫害下与我们永别了,在此七年后的今天,借此深表哀悼。
  (三)对原文的几点订正:
  第六十一页第七行:“团级”改为“营级”。
  第七十二页倒数第三行:陈竹村改为吴祝存。
  第七十四页第六行:十月某日,改为十一月上旬。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汇编的文史资料,记述了苏鲁支队参加开辟邹滕东抗日根据地经过,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一支队的诞生,鲁西茌平地区游击战瑣忆,鲁南动委会和抗协自卫军的前前后后,国民党第五十九军临沂抗战纪实,国民党第四十军抗击日军防守临沂的经过,营救美国飞行员纪实,缅怀德籍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同志等重要历史事件及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崔醒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