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界在用人上的帮派之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451
颗粒名称: (二)教育界在用人上的帮派之争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56-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何思源是曹州人,他所用的人多是“曹家庄”和六中出来的,导致教育界在用人上的帮派之争非常厉害。
关键词: 何思源 山东 教育

内容

何思源是曹州(菏泽)人,他所用的人多是“曹家庄”和六中出来的。山东的教育多由这些人把持。
  据何自述,他在美国留学,先入芝加哥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他的秘书主任王近信与何思源是菏泽县同乡,六中同学,北大同学,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他们是从小的朋友。何思源虽是厅长,但是教育厅的实权是交由王近信掌握着,王近信替何负责,包揽一切。何思源专对外应付场面,搞他的党务和政治活动。聊城的杜光埙是哥伦比亚的,与何又都是六中、北大同学,且是留美的好朋友,何思源保举他作国立青岛大学的教务长,叫他遥领鲁西北的三师、二中、十一中三个中学,是何在鲁西北的一个台柱子。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邵秀峰是哥伦比亚学生,并且是博士。至于北大,那就更多了,教育厅里面,秘书主任王近信,第一科长庄仲舒,第二科长葛兰生,第三科长杨展云,督学室里督学朱世兰、李汉鸣、张畹九,何的机要秘书兼着党务科的刘道元,以及一些中学的校长都是北大的。而这些北大的人员中,许多又都是来自菏泽六中和曹州人。因此外人给他们起了个绰号,叫“曹家庄”。
  六中出来的人把山东的教育界控制了起来,激起他人的反对。为了抵制何思源,其他学校出来的知识分子联成派系和他对抗。这样山东的教育界就闹起乱子来了。得志的拚命设法保住自己的职位,不得志的就闹,有的甚至发宣言散传单来骂,有的到教育厅当面请愿说理。何思源不得不另找一部分人支持他。
  首先考虑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他们是学教育的,毕业后也是办教育的,这些人能力不比北大的差,对他们不安插不行。所以在教育厅用了徐眉生、吴兰圃、冯华清几个师大的人作督学;在厅外用了师大的徐轶千作益都师范学校的校长,刘子斌作临沂第五中学的校长,赵立斋作滋阳第四乡师的校长。其他如南京大学的周拔夫,武汉大学的杨书田,北平私立中国大学的高象九,七中的孔静庵,以冯汉宸为首的“鲁北十虎”,王豪卿为首的“鲁北三杰”,鲁西北的孙清辰、郭锡九、张乾一等都做了安插。一九三五年我和刘金钰因在北平遭了事,不能在那里呆了,也回来向何思源讲条件,何思源答应给我们几个中学的校长,几个县的教育科长。徐新同任寿光县中校长,杨宗周(高唐人)任平原县中校长,袁聘之作高中训育主任,赵芦臣作八中训育主任,孙璞如作六乡师的教务长,到了寒假又发表了孙璞如为省立平原乡师校长。刘金钰进教育厅当了省督学,我也到了教育厅,名义上是秘书,实际是出发督办义务教育。本来我们反对何思源,这次算是为了一些朋友的吃饭、职业问题,对何思源妥协了。这次和何的交涉是文武带打的。记得第一次我和徐新周和何见面谈判时,徐新周当面对何说:“你们不是打了我们这些年了吗?我们是被打破头了,但我们不怕你们,好了,我们回来办学;不好,还和你干。”气得何思源光在屋里转圈子,最后他还是答应了安插这些人。
  后来在六中毕业出来的人中,以王近信为首的菏泽“正统派”与以宋还吾、杨展云、孙乐生的“成武派”(他们号称“成武三杰”),也起了冲突。“成武派”利用外界对“曹家庄”的憎恨,把制造曹家庄六中派的罪名,完全推到王近信身上,说搞“曹家庄六中派”是王近信一个人干的。“武派”与反曹家庄的力量联合起来,专攻王近信,结果在一九三五年把王近信赶出教育厅。换了孔静庵接秘书主任。王近信当然不甘心,因此他与何思源也翻了脸。就在一九三六年“曹家庄”人为王鸿一发丧的时候,印发了王鸿一生前骂何思源的亲笔信,王近信公然领着一部分人反起何思源来了!
  这种你争我夺的局面,在中等学校更为突出。每到寒暑假,作校长的都到济南来,奔走活动,请客送礼,来巩固自己的位置。作校长的忙,而一般中学教师为维持饭碗更苦。那时教员变动性很大,有的几乎每学期都有变动,有些教师在假期也得住在济南活动,往往攒半年的工资,一个假期全得花光,那年头的中学教师真是苦死了!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汇编的文史资料,记述了苏鲁支队参加开辟邹滕东抗日根据地经过,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一支队的诞生,鲁西茌平地区游击战瑣忆,鲁南动委会和抗协自卫军的前前后后,国民党第五十九军临沂抗战纪实,国民党第四十军抗击日军防守临沂的经过,营救美国飞行员纪实,缅怀德籍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同志等重要历史事件及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希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