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生涯四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394
颗粒名称: 悬壶生涯四十年
其他题名: 回忆姜金声先生
分类号: K826.2
页数: 6
页码: 159-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悬壶生涯四十年、其中包括了姜金声先生是解放前我县远近闻名的中医。1933年前后,我曾在曲堤小学任教,时值姜先生在曲堤镇“太和店”执医,因此得以了解到他四十年悬壶生涯的概况。其行医声誉响震四方,北至商河城,南至黄河以南,西到垛石桥,东达惠民县境,妇孺俱知,有口皆碑。姜先生字离泉,名金声,生于1878年,是济阳县姜集乡后姜村人。跨入中医业后,姜先生见到病家为一两味中药而东奔西跑。一月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因此渐以治学严谨,诊断确切,而为四方名流所敬重。后姜村姜本忠之妻与张家村张子孝之妻为至亲关系。姜先生却断定她俩将相继丧生。当时乡邻无不视为怪事,后经姜先生详细剖析医理,众人豁然若释,人人为之叹服。姜先生于临床上重视辨证论治。
关键词: 悬壶生涯 中医 姜金声

内容

姜金声先生是解放前我县远近闻名的中医。1933年前后,我曾在曲堤小学任教,时值姜先生在曲堤镇“太和店”执医,因此得以了解到他四十年悬壶生涯的概况。其行医声誉响震四方,北至商河城,南至黄河以南,西到垛石桥,东达惠民县境,妇孺俱知,有口皆碑。
  刻苦攻读 自学成医
  姜先生字离泉,名金声,生于1878年,是济阳县姜集乡后姜村人。幼读塾书,聪慧过人。家境贫寒,习字常以沙盘代纸,以木棒代笔。昔日沙盘留传儿孙,已经成为刻苦攻读的佳话。他十四、五岁时,不仅熟诵四书五经,且能读诸子百家。
  姜先生弱冠之年,应聘去商河县杨庄铺教书。终日目睹百姓求医之艰难,于是发愤自学中医。年余即遍读《神农本草》、《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为普及医药知识,他还将《医学三字经》、《汤头歌》编成启蒙教材教授儿童。有时遇到一时难于买到的医籍,就不惜时日,利用教书余暇,用工整的小楷一一抄录下来。冬去春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数年攻读如一日,终于精通医理,慕名求医的人接踵而至。不久便不得不辞去教职,专以行医为业了。
  精于岐黄 普救含灵
  跨入中医业后,姜先生见到病家为一两味中药而东奔西跑。为了方便群众就地取药,他多方筹集资金,开设了“天兴堂”药店,请姜怀升先生做司药员。
  姜金声先生执医异常谨慎,素日以“慎厥终,惟其始”的案前条幅激励自己。他边行医边学习,读书多批注,勤求古训,博采众说之长,力求精益求精。他不厌其烦地反复研读《神农本草》、《内经》、《难经》,又结合临床专攻《伤寒论》、《金匮要略》。他持之以恒地整理重要案例。一月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因此渐以治学严谨,诊断确切,而为四方名流所敬重。
  他数年中连续救治了几个已准备后事的危重病人,于是四乡群众流传有:“姜先生手有起死回生求”的说法。1937年夏季,商河县岳桥村醋店掌柜张某,病情笃重,多方求医无效。请姜先生时,已近病危。等姜先生连夜赶到时,病人竟穿好寿衣,院内准备了棺木。姜先生切脉,寸关皆无,只有尺部尚存,认为是疡寒入里,前医投药有误所致,随即处以简方,饮后脉象渐显。又给以对症辩证治疗,药下五付,病人就行走如常。患者病愈后,为报救命之恩,年年来“天兴堂”酬谢,于是两家结为知遇之交。
  后姜村姜本忠之妻与张家村张子孝之妻为至亲关系。前者病榻呻吟数月,后者新病数日,临床表现迥异。姜先生却断定她俩将相继丧生。届时果然应验,姜氏断气,张氏“叫魂”,其双方子女来回哭丧。当时乡邻无不视为怪事,后经姜先生详细剖析医理,众人豁然若释,人人为之叹服。
  姜先生精于内科,而外科也每有神效。商河县毕家道口,有位古稀老人毕胜德,后颈生对口疮,形同碗口,久治不愈。姜先生用内服药,“温中内托”,旬余即愈,此后未再复发。一时间,内服外治,传为神奇。
  姜先生于临床上重视辨证论治。他脉理造诣精深,但诊病时主张四诊合参,反对只凭指下偾事。辩证中,有时舍证从脉,有时舍脉从证,舍弃现象,力攫实质,煞费斟酌,颇具匠心,因此依方取药多丝丝入扣。
  纵观姜先生医术,殊擅内、妇和眼科,处方可谓药简效宏,对伤寒温病颇有研究。其学术思想,倾向金元四大派别的刘完素一派,处方寒凉药居多。医治中虽也重视脾胃,但先生一向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因此少用温补,多用健胃运脾、和胃消食之方。
  姜先生四十年的医学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一大批医案和屡治屡效的验方。可惜大半在“浩劫”中被视为“四旧”被焚毁。幸存的手稿或抄本仅有《痘疹诗赋》、《温疫便录》、《医书四法要略》、《医宗全论》等。
  医德高尚刚直不阿
  姜金声先生不仅毕生勤于医学,精于医术,而且更加重视医德。他谦虚、谨慎,做事一丝不苟,不鄙视贫苦百姓,不阿谈迎逢权贵。在恶势力面前表现出来的铮铮傲骨,尤为世人所称道。
  1922年道口街寺庙里住着一群逃荒的乞丐。其中一个名叫赵二,卧病十余日,骨瘦如柴,群蝇团绕,臭气冲鼻,奄奄待毙。有人见姜先生从村头路过,就跪在道旁代为求医。姜先生急忙下车,将这个乞求人扶起,问明缘由,便随他步入寺院。他详细询问病情,认真予以诊断,免费供给药物,亲自指导煎服。此后两次登门复诊。赵二渐渐恢复健康,为之感激洋零。
  姜先生生活艰朴,对穷苦的老百姓不仅不摆架子,常常步行十数里就诊,还经常周济病者。他常以古训教人:“国以民为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他不但这样教人,也终生身体力行之。药店墙上贴着的醒目对联“但愿世上人无病,不怕架上药生尘”就是他善良心理的一面写照。
  曾记得1937年春(在曲堤镇“太和堂”坐堂医),黄河南岸伪团团长张茂青,病重不起,慕名派部下张相久来请姜金声先生。先生有意借故推托,张相久随即狐假虎威,强行把姜先生拉上轿车而去。诊毕行至前院,见几个伪军正要给一个叫毛利山的人开膛摘心,姜先生不顾个人危险上前阻拦,然而百般努力终不济于事,于是愤愤然归来。从此闭门称病月余,断然拒绝为恶人诊治。姜金声医德崇高,为乡邻及同事所敬仰。
  姜先生年愈花甲后,仍风里来雨里去,顶星月,冒寒暑,四处奔波,救死扶伤。为使后继有人,等他独生子姜佐东高等小学毕业后,就留在身边随诊侍医。由于操劳过度,于一九四六年 月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天兴堂”由姜佐东先生执医继续开业。一九五三年,他同西医刘安祥、潘京美,外科医生姜金忠合作,将“天兴堂”改建为“联合诊所”。
  姜金声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余年了。回首往事,音容笑貌宛在,爰作此文,以为纪念。附拙诗以赞之:歧黄妙术比长桑,崇尚医德人景仰。
  人去术亡实可叹,留得精神日月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文史资料、包含济阳与临济、著县的由来及其他、济阳简易乡村师范进、悬壶生涯四十年等内容。济阳简易乡村师范进、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勋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姜金声
相关人物
济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