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古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048
颗粒名称: 诸城古琴
分类号: K250.6
页数: 14
页码: 181-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诸城古琴,包括了诸城古琴的源流、诸城古琴的特点、现存的诸城琴谱、诸城古琴家。
关键词: 山东 诸城古琴 源流

内容

古琴以各地弹奏风格不同,向来有流派之分。按师承及弹奏风格,有人划分为“川派”、“山东诸城派”、“广陵派”、“九嶷派”,而各派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对曲子的独特处理。
  “山东诸城派”的形成,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诸城琴派的风格别致,独有曲操,在齐鲁琴坛上,乃至大江南北、全国各地,都有很大影响。古琴名家王既甫等流传下来的桐荫《山馆琴谱》是研究中国古琴的珍贵资料。
  一、诸城古琴的源流
  诸城古琴,早在十九世纪前半期,就有了两位影响较大的古琴家,一位是王既甫;一位是王冷泉。王既甫原是“虞山派”,王冷泉据说为“金陵派”。二家虽年龄相仿,但并非一个师承,弹奏的曲子除《长门怨》外,其它的都不相同。王既甫弹奏的是《桐荫山馆琴谱》的曲子,王冷泉弹奏的曲子多数出于《五知斋琴谱》。王既甫的胞兄王寿常亦会弹琴,二人从小跟父亲住在贵州,并游历过江南数省,可推知为家传。
  王既甫、王冷泉两位古琴家,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传授系统。到十九世纪后半期,王既甫的儿子王心源的琴艺,大大超过了他的父亲,成为出色的古琴家。在当时的齐鲁乐坛上,他与王冷泉被称为“诸城二王”。二十世纪初,王心源的学生,杰出的古琴家王露又崭露头角,这时古琴界就有“诸城三王”之说。经过半个世纪的琴学活动,两个传授系统中都有了大量传人,诸城派的别致风格、独有曲操,业已形成。
  在王露的演奏和教学中,也开始体现了两个传授系统“合流”的趋向。学琴、造琴及琴人雅集蔚然成风。当时,是诸城琴派兴旺发达的时期。
  一九一一年,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将诸城琴派中杰出的演奏家王宾鲁(王冷泉的学生)介绍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古琴。王宾鲁在南京教琴达十年之久(最后死在南京),培养出大批学生,其中出色者有徐卓、邵大苏、孙宗彭等。他不仅对诸城派的琴曲作了不同程度的加工,还创立了更为接近于民间的、通俗的弹法,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梅庵”派(后人以他授琴之所“梅庵”命名)。梅庵派实际上是诸城派的一个支流。王宾鲁去世后,由他的门人徐立荪、邵大苏将王的残稿《龙吟观琴谱》整理编纂成《梅庵琴谱》(一九三一年翻印)。由于王宾鲁的传人众多和《梅庵琴谱》的刊印(一九五九年由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重印一次,香港亦翻印过一次),作为诸城琴派的这一支流,在全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诸城派本身。
  一九一九年,古琴家王露,在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学者章太炎的推荐下,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请至北京大学担任古乐导师。王露是王心源最得意的学生,也是当时北派琵琶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博学多才、精通中外的音乐家,在我国琴坛上,有很高的声望。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曾撰写过中国古典音乐论文和辑订过部分古琴谱、琵琶谱,发表在一九二○年出版的期刊《音乐杂志》上。
  王宾鲁的南行和王露的北去,开创了古琴教学进入近现代高等学府之先河。自此,诸城派古琴开始流向全国。它的独有曲操《秋风词》、《关山月》、《长门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就风行全国,各派琴人都喜爱弹奏,它的琴谱也被多次刊印。今天在全国范围内还可以找到不少诸城琴派的后裔。作为一个古琴的艺术流派,能对近现代琴学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诸城古琴学派善于不断从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来发展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艺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在山东,由王心源的学生王露、儿子王熙麟做出的一代琴人中,知名的有詹智睿、李华萱、王生香、张育瑾、王凤襄等人,再下一代琴人还有一些,但并没有全面掌握这一流派的艺术。
  近百年来,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大肆侵略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压榨下,人民失去了做人和生存的权利,因而有关诸城琴派的资料和器物得以传世的极为稀少。据王凤襄(王心源的孙女)回忆,早年家中有琴、有筝、有瑟。藏琴多达二十几床。到解放时,仅剩下两床古琴和一个筝了。由于张育瑾、王凤襄二位的悉心保管,使祖传的《桐荫山馆琴谱》得以幸存。在五十年代末期,张育瑾与夫人王凤襄把《桐荫山馆琴谱》加以整理、修订,由北京古琴研究会出版,使这一珍贵资料得以传世。
  解放前后,在山东,诸城琴派的继承和教学的重任落到了张育瑾、詹智睿等一代琴人的肩上。张育瑾毅然担起为这个琴派立传和教学的重任,他奔波于济南、青岛等地,寻亲访友,核对资料,终于写成了论文《山东诸城古琴》(发表在《音乐研究》上)。这篇论文,对诸城琴派的形成及其特点,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和论述,是研究我国近现代琴史的重要文献。在教学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所教授的学生,始终未出现具有专业水平的出色者。
  解放以来,诸城琴派的继承者在诸城县境仅有张浩一人。张浩从事教育工作,把弹古琴当成一种业余雅爱,平时很少弹奏,并未教授他人。在他晚年时,深感诸城古琴后继无人,曾有寻觅知音、教琴传艺之念,但时值“文化大革命”,教琴一事,未能如愿。他去世之后,已落得人琴俱亡。至此,诸城古琴在诸城县境内几乎绝迹。
  在青岛,张育瑾生前曾教授两个女儿弹琴。张于一九八一年去世,后由王凤襄继续教授,张之二女弹奏艺术虽带稚气,但大有进一步提高的希望。前副省长余修,在张育瑾逝世时,从济南寄去挽诗,其中两句是:“阳春白雪和者寡,所幸后继两窈窕”。
  关于诸城古琴的传授,可分为王既甫、王冷泉两个系统。百余年来传播在山东东部各县及济南、青岛、河北、陕西、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历代传授的人名,见下列图表:
  二、诸城古琴的特点
  (一)立调体系
  自清代以来,古琴的立调体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三弦为宫五音(宫、商、角、徵、羽)命调,就是以三弦为宫音的调子叫宫调,以三弦为商音的调子叫商调,以三弦为角音的调子叫角调,以三弦为徵音的调子叫徵调,以三弦为羽音的调子叫羽调。另一类是以一弦为宫以均命调,就是以一弦为宫音的调子叫黄钟均,以一弦为商音的调子叫无射均,以一弦为角音的调子叫夷则均,以一弦为徵音的调子叫仲吕均,以一弦为羽音的调子叫夹仲均。诸城古琴的立调体系采取以上两种立调折中办法,是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之法、即三弦为宫音的调子叫黄钟调,一弦为宫的调子叫林钟调,二弦为宫的调子叫无射调,四弦为宫的调子叫太簇调,五弦为宫的调子叫仲吕调。
  (二)特有的曲子
  诸城古琴以《平沙落雁》、《长门怨》、《捣衣》、《搔首问天》、《流水》为基本曲操。《捣衣》一曲,其他琴派不常弹奏,唯诸城琴派迄今为止仍然传授。其中以《平沙落雁》与《长门怨》两曲最为普遍,在传授中儿乎人皆会弹。《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三曲独诸城古琴谱上有,其他琴谱均无。
  三、现存的诸城琴谱
  (一)《琴谱正律》。原本已散失,一九六一年冬于詹澄秋处发现有王冷泉先生亲笔抄写的《琴谱正律》二本。这久已散失的琴谱,终于珠联璧合。卷首有凡例,调弦入弄,曲子有《良宵引》、《长门怨》、《梧叶舞秋风》、《静观吟》、《鸥鹭忘机》、《山居吟》、《平沙落雁》、《渔歌》、《塞上鸿》、《潇湘水云》、《胡笳》、《水仙操》、《秋鸿》。其中《长门怨》一曲,来源于《桐荫山馆琴谱》;《静观吟》等七曲,源于《五知斋琴谱》。在徵位上,王冷泉先生加以订正,对《秋鸿》一曲,在个别段落上作了合并,采用诸城古琴的立调体系。
  (二)《桐荫山馆琴谱》。此系王既甫、王心源、王秀南祖孙三代传下来的。曲子有:《良宵引》、《秋风词》、《长门怨》、《秋江夜泊》、《石上流泉》、《春闺怨》、《流水》、《捣衣》、《搔首问天》、《平沙落雁》、《普庵咒》、《秋塞吟》、《参同契》、《读易》、《阳关三叠》十五首和左右手指法、读谱法、调弦法。它是诸城古琴比较原始的曲子,其他琴谱中的部分曲子,大都来源于此。解放后,由张育瑾、王凤襄整理付印。可贵的是在只有左右手指法而没有精确节奏的古琴“减字谱”上,增加了一行简谱,更多的保存了诸城古琴的本来面目。
  (三)《玉鹤轩琴谱》。系王心葵辑订,手抄本共八卷。有《良宵引》、《平沙落雁》、《长门怨》、《挟仙游》、《石上流泉》、《渔歌》、《樵歌》、《秋江夜泊》、《梅花三弄》、《佩兰》、《秋鸿》、《胡笳》、《塞上鸿》、《秋塞吟》、《苍梧怨》、《汉宫秋月》、《春闺怨》、《凤求凰》、《渔樵问答》、《鹤舞洞天》、《春晓吟》等三十曲。原本遭火灾焚烧。
  (四)《梅庵琴谱》。是王燕卿传谱。王死后由徐立荪编订,一九三一年刊印,共二卷。上卷叙述乐理、指法、和弦。下卷刊有十四个曲子:《关山月》、《秋风词》、《极乐吟》、《凤求凰》、《秋夜长》、《玉楼春晓》、《风雷引》、《秋江夜泊》、《长门怨》、《平沙落雁》、《释谈章》、《挟仙游》、《捣衣》、《搔首问天》。其中三曲出于《桐荫山馆琴谱》,王燕卿曾加修改。
  四、诸城古琴家
  王溥长(一八○七——一八八六)字既甫,诸城人。住城里后门口街,属相州王族,是王心源先生之父。他的古琴事迹留传者极少,只知为“虞山派”。他将琴艺传授给两个儿子(王文祯、王心源)和两个女儿。
  王雩门(一八○七——一八七七)字冷泉,别号昙花子,诸城王〓村人。藏益王琴一张,传为“金陵派”。其弹奏风格奇丽缠绵,擅长轮指,奏曲连贯性强,辑有《琴谱正律》一书。传说他是王燕卿的同族曾祖,又是王燕卿的琴师,死后益王琴和琴谱由王燕卿收存。
  王作祯(一八四二——一九二一)字心源,诸城人。是山东诸城琴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诸城琴派的莫基人。从小跟父亲王既甫学琴,并对瑟和琵琶也下过功夫。曾监制古琴二十余张,有仲尼、辟历、雷声等式样。其中以百纳琴(仲尼式)为最,龙池内有墨笔题字“诸邑东南有卢山焉,上有枯桐一株。同治秋被雷击碎,中有大蝎一只约尺许。余于灰烬中择取佳木一片,诸多补缀,始成此琴。爰名百衲,故志之”。
  他对古琴的练习,极为刻苦,经常从晚上练至深夜,左手指法上的吟揉功夫最大,出音圆润,按音准确。在调弦及指法的处理上,丝毫不草率。其演奏艺术水平远远超过了他的父辈,当时古琴界称他与王冷泉为“诸城二王”。
  他曾因参加辛亥革命被捕入狱。他对山东古琴艺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奠定了山东诸城派古琴的特有风格。其特点是:含蓄性与概括性大,重内在,不务外表华丽。
  王心源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有了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很深的艺术造诣,他吸收了“虞山派”的一些特点,加以发展提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山东诸城琴派。
  王宾鲁(一八六七——一九二一)字燕卿,山东城诸普桥村人。他从小喜欢古琴,因没有乐器,而在书桌上拴麻绳当古琴练习。曾跟王冷泉学过琴。他在演奏风格上突破传统,独树一帜,在指法上灵活运用,大胆革新。因和王心源的弹奏风格不同,被人称之为“梅庵派”。
  一九一一年他在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琴之前,将王冷泉的益王琴送给王少如,有《梅庵琴谱》传世。
  王露(一八七八——一九二一)字心葵,号雨帆,住诸城城里西施巷。精琵琶与古琴,曾监制古琴数十张。本人使用《玉润鸣泉》琴,龙池内有墨笔文“宋淳祐二年,岁在壬寅仲春,〓郡钟英制。”他十五岁跟王心源学琴,经过十二年的苦心钻研,卓有成效,被古琴界称为“诸城三王之一。青年时期曾到日本学过音乐,回国后在济南大明湖畔组织“德音琴社。一九一九年至北京大学作古乐导师,辑订《玉鹤轩琴谱》及《玉鹤轩琵琶谱》。一九二一年冬在诸城病故。
  王熙麟(一八七九——一九五二)字秀南。十二岁跟父亲王心源学琴,曾下过苦功,经常晚上熄灯练习。泛音、实音都十分准确。继承了王心源精于吟揉进复,取音清澈圆润的特点和风格。因参加辛亥革命而被捕入狱。先后在诸城、青岛两地教过古琴。一九五二年春在青岛病故。
  张育瑾(一九一四——一九八一),胶南县大台村人。生前曾任中、小学教师,山东大学教学行政科长,山东艺专音乐科古琴教师兼副主任,济南古琴研究会负责人,山东海洋学院教学行政科科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一位有成就的山东诸城派古琴家,毕生从事古琴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发表过《山东诸城古琴》、《关山月探源》和古琴曲《广陵散》等文章。
  附:琴曲两首: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并写了《忆董琰同志》、《歼灭日伪守军收复郯城》、《莫正民率部起义八路军解放莒县》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惠立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