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唯一号: 140234020210000042
专题名称: 竹荪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T00051_00.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产地: 宜黄县
产量: 2014年竹荪种植面积达4 000亩,产干品30余万千克;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5 800亩,种植规模居江西省第一,产竹荪干品45万千克。

专题描述

竹荪名列“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历史上列为宫庭贡品,近代作为国宴名菜。由于其营养美味,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资溪、宜黄等县开始进行竹荪人工种植。资溪县乌石镇试种竹荪30亩,亩产100千克左右。宜黄县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政策扶持,2014年竹荪种植面积达4 000亩,产干品30余万千克;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5 800亩,种植规模居江西省第一,产竹荪干品45万千克。 (一)形态特征竹荪俗名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属鬼笔科竹荪属。竹荪是一种大型食用菌,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的竹根相连。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16:00~17:00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3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厘米,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 (二)生物特性 20世纪90年代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产量低。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萆生竹荪新菌株。立春过后气温15℃以上时开始下种栽培。发菌期间温度保持20~28℃,正常温度下60天开始出菇,在竹荪伸柄还没有撒裙时采收。全部采收完毕,要即时脱水烘干。一般可出3~4期菇,生物转化率为10%~15%,每亩产竹荪干品100~140千克,生产周期为6个月。(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也是食疗佳品。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固形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还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需,占氨基酸总量的1/3,谷氨酸含量尤其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17. 0%以上,为蔬菜和水果所不及。且竹荪所含的氨基酸大多以菌体蛋白的形态存在,因此不易丧失。竹荪富含多种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中的维生素B1、B2、B6以及维生素A、D、E、K等。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长裙竹荪干品可达53. 6微克∕千克,红托竹荪干品可达21.4微克∕千克。竹荪还含多种矿物元素,其中重要的有锌60. 20毫克∕千克,铁68. 7毫克∕千克,铜7.9毫克∕千克,硒6.38毫克∕千克。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和营养源。 2.药用保健价值竹荪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功效。竹荪能够保护肝,对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神经衰弱、糖尿病、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和保健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有防癌、抗癌、抗炎症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概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常吃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减少腹壁脂肪的堆积,有刮油壮体的作用。竹荪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肴多日不变馊。 七、石耳石耳,别名石衣、石菇、岩耳、石壁花,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石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西南及陕南山区,抚州市的资溪、宜黄等县大山深处也有少量产出。每个石耳要六七年才能长成商品,目前还未进行人工种植。进入市场的石耳都是农民进入深山采摘得来,域内年采干石耳50~80千克。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抚州特色农产品》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正当抚州农业快速发展之际,“互联网+”热潮滚滚袭来,为抚州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个历史关口,如何使抚州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抚州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是有志于抚州“三农”事业的我俩久久思索的问题。我们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长期在政府机关共事,后虽在不同岗位却共同服务“三农”大业。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志向,特别是满怀对“三农”工作的激情,让我俩产生了思想碰撞,形成了共识共鸣,决心要为抚州农业发展再出份力,做一件虽然十分艰辛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研典习籍、上下求索,拜访专家、求教农民,最终决定从梳理抚州农业发展史入手,从研究抚州农业对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影响着力,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发展现代农业的精华,编纂一套《抚州农业》丛书,以填补抚州历史上至今没有系统介绍抚州农业发展的典籍资料的缺陷和空白,让有志于研究抚州的学者以资借鉴,让有意于抚州发展的投资者有所遵循,让有为于抚州现代农业的从政者汲取营养,并期许成为宣传抚州的窗口、农民致富的工具、传统美食的展台,以此表达我们对抚州的深深眷恋,对抚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拳拳之心。

阅读

相关地名

宜黄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