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作云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唯一号: 130935020210000306
作品名称: 魏作云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165.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中国-名胜古迹-建筑

作品简介

魏作云(1889-1943),又名勇公,字庆霖,号雨峰,今柘荣城郊乡兰前村人。其父魏鹏章清例贡蓝翎五品衔,候选光禄寺署正,任福宁府公学堂长、商务分会总理。作云自幼好学,不愿经商,立志教育救国,考入全闽师范学堂深有感慨“国欲强,必先去其愚。欲去其愚,必先兴教育。”民国初,家国欠安宁,他改变初衷,弃教从政。1912年,报考浙江政法学堂,毕业后任福州市救济院副院长,他先后认识了国民党立法院副院长陈立夫、省长陈征等国民党高官,并深得赏识,调任厦门道政务科科长,代行道尹职务。1932年,任宁洋县(后并武平县)县长,见宁洋地域荒凉,民生贫困,则张贴告示,革除陋俗,严禁女子(未满十六周岁)早婚。捐廉倡修义冢,深埋露野孤骨。兴建宁洋麟山公园,期待民乐其中。废除苛税,减轻民苦。垦复荒野,发展农林。 在宁洋任职终因过度劳累,身患重疾,不得不辞职到厦门就治。虽说他为一县之长,而离开宁洋时却身无分文,治病要靠家里捎钱,当地民众赠与一首七律赞颂条幅和“东壁仁风”匾。他返回霞邑,曾在霞浦三沙留云洞疗养,常与陈立夫、陈征等有书信来往,遗留诗词、字画等数百幅墨宝,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幸存于三沙留云洞内的陈立夫“海天胜地”题刻和黄寿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游览此洞时咏叹:“惜哉!来此不见巨鹿(郡号)魏”。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