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畲族端午节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3209
专题名称:
畲族端午节习俗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9/001
起始页:
046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畲族也与汉族一样,家家户户做粽。与汉族不同的是,汉族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畲族在端午节主要是拜祖宗或盘瓠王。包的粽子形状也与连江县的“四角粽”不同,而是扎成筒形。亲戚之间送粽子,大都是长辈送给晚辈。中午,家家户户都做几盘菜祭祖。 农历五月初一日,凡佛教信徒,其房屋外侧门两边皆挂青艾和菖蒲,青艾为旗,菖蒲为剑,寓招福斩邪之意。端午节之后,天气渐热,认为“五毒俱有,诸病蜂起”,端午节期间多给小孩挂山奈、艾等药物装成的香袋,以避邪。五月初二至初四日,家家户户包粽、吃粽。初五日午时备家宴,中午吃用青草药煮的太平蛋,有的地方还有饮雄黄酒,并用雄黄抹小孩头额、耳朵,谓祛毒。是日午时,畲族群众还有打扫室内外卫生和熏午习俗,即用点燃的艾棒熏屋内及墙壁,用雄黄水洒房前屋后。如遇农事大忙,部分人则早餐吃粽,家宴移至晚上。熏午等由家里的老人负责。旧时,畲村的部分有文化人,端午节期间还书写和张贴“午时书”,午时书用红纸书写,内容有“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白舌尽清除”、“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新中国成立后,畲族群众挂蒲、艾,包粽,搞卫生习俗仍相沿。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