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发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3164
专题名称: 畲族发式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9/001
起始页: 044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清代,畲族男子发式与汉族无异,前额剃光,后脑勺留长辫盘头而束。民国时期,开始剪辫,时兴理“海军式”。50年代,中青年男子理“一边倒”,俗称“解放头”,老人剪平顶式发型。80年代男子多理“八分式”发型,少数青年留披肩发、烫卷发。 畲族女子发式独具风格,且有年龄之分。少女梳单辫,辫之末部扎红色或紫红色绒线,垂于背后;未婚青年女子亦梳单辫,辫用红色绒线裹,环盘于头上,扎于后脑勺,前额露海眉,俗称梳髻圈;已婚的中、青年女子梳“凤凰髻”,先将头发分成两个部分,头后配假发,用红色或紫红色绒线先扎成棒状(内套小竹节),然后从头后斜折至头顶与所留的头发合并,在前额处盘绕成螺旋状,再辅扎红色绒线加固;老年妇女发式与中、青年女子相同,但绒线以红为主,间以蓝色。罗源县飞竹、霍口一带的老年妇女多以蓝色绒线为主。自60年代起,仅中年妇女保留传统发式,青年妇女多梳辫或剪短发。90年代起时兴烫发、留披肩发等。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