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禾山风景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3130
专题名称:
禾山风景区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9/001
起始页:
0344.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禾山风景区位于罗源县西部的白塔乡钟下畲族村境内。距罗源县城14公里。 禾山风景区有石碣门、仙女梳妆、蟠桃献瑞、天窗洞、玉盘映月、蓝鲸扬波、仙君祝凡、龟蛙昵语、片瓦寒洞等自然景观40多处。 “石碣门”,位于禾山主景区。由一对巨大岩石对峙形成,石下留有通道,酷似山门。“仙女梳妆”,位于石碣门左上方,由一平卧方形巨石和3块耸立的巨石形成,酷似3位女子对镜梳妆。“蟠桃献瑞”,俗称桃石,圆形,顶部略小,高20米,极像一粒桃子。石上布满藤蔓,藤蔓随季节变化时绿时红,红时桃石似一颗成熟大蟠桃。桃石下方为“锦鸡殉情”一大石似心脏,俗称鸡心石。鸡心石上方是“天窗洞”,洞为花岗石构成,长45米,宽l~3米不等,因洞内数处阳光可照射入内,犹如天窗而得名,洞口有一巨大而平坦的岩石,向悬崖伸出,人立其间,顿生凌空之感,远处凤坂盆地和周围群山尽收眼底。“天窗洞”左边为一块直径7米多,半悬的圆形巨石,石上一道裂痕,一分为二,酷似一座大石磨,当地畲族群众称之为磨石。晴天水从磨石石缝滴沥而下,雨天水顺石缝流出往下流淌,极像石磨正在磨浆。若在明月当空视之,磨石有光,胜似一轮月挂于岩上,因此又雅称“玉盘映月”。“玉盘映月”上方是一块高15米、长20米的岩石,从西侧观看,极像昂首摆尾的鲸鱼正激浪扬波,故得“蓝鲸扬波”之称。 鲸鱼石的东侧有奇洞,一是“双蛙洞”,一是“珍珠洞”。双蛙洞长、宽均2米多,洞内有两石,形似青蛙,犹如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故游人赠以“双蛙同房”美称;珍珠洞,洞口2米见方,深10米有余,纵观外形,酷似一张口的河蚌,细看内部洞穹挂满水珠,故得“珍珠洞”之名。 出“珍珠洞”为“孤舟引渡”,“舟”为一块长16米、宽3米,首尾上翘的花岗石,酷似罗源沿海渔民所驾驶的舢舨船,人立石上,细听周围风吹树木发出嚓嚓声响,便有孤舟激浪而行之感。 石舟左侧为“七层洞”,洞长60余米,自下向上延伸,因七洞相连而得名。七层洞内曲折深幽,忽隐忽现,迷离恍惚,别有情趣。 “七层洞”旁是“老翁崖”景观。“老翁崖”为一片岩体,高50多米,宽20米,从西面看,极像一个昂首、挺胸、袒腹,手执拂的老翁;面部慈祥,神态逼真,正面看又似一巨大的弥勒佛。 离老翁崖不远处为“风?洞”,洞内曲折,入口仅1米见方,出口宽4多米见方,凉风从出口处向洞里吹,倍感清凉。 禾山的山巅更是引人入胜。此处集“道人祝凡”、“金蝶飞舞”、“仙船待渡”、“金牛出水”等诸多景观。“道人祝凡”,又称道人峰、道人石、仙石,石高40米,宽33米,屹立山顶,从西向看,酷似一个头戴道冠的道人,其额、目、鼻、唇、颔、胸等五官及身体部分明晰、逼真。人立其处,居高临下,可远望应德盆地、104国道和罗(源)长(乐)高速公路的赤岭路段,犹如道人正在祝祈农民增产、路人平安。据清版《罗源县志》记载:“者一道人修行其巅,故名。”石上还留有摩崖石刻:“时嘉定壬申(1212年)冬至前六日,黄洙师鲁与侄时伯习之,侍严君虚生道人、表叔余天锡来访了庵,监寺悟公请游仙岩禾山艾庵,通到共观而果饮,真雅集也,书以志之。”“金蝶飞舞”位于“仙人祝凡”下方,石宽5米,该石又分裂成3个部分,左右两部略大,形如翅膀;中间部分呈长方形,似蝴蝶的头部和身体,犹如正在飞舞的一只蝴蝶。“仙船待渡”俗称船石,距“仙人祝凡”10米处,船石由两块大石组成,平卧的大石为长方形,长20米,似船的平台,平台之上的船石两头略小且上翘,长14米,宽3米,高4米,石面平,底部为菱形,人站其中,石即左、右摇晃,有船在水中航行的感觉。“金牛出水”在“仙船待渡”之南的水田中。田中左旁一花岗岩石呈裸露状,酷似一头水牛,头部、背部、腹部十分逼真;右旁一石呈半裸,犹如水牛卧于田中。 从禾山折向北行,便是鲨鱼口,此处为禾山风景区最险要的地方。鲨鱼石由两块大石组成,底部一石向外平伸,长达11米,宽4米,下方为悬崖,望去酷似鲨鱼下喙;而上部一石长9.5米,宽3米,向上斜伸,如鲨鱼上喙,人可攀入鲨鱼口,鲨鱼口内可容20多人,人立其间,像给鲨鱼镶上牙齿。 鲨鱼口下方有“栖霞洞”、“龟蛙昵语”、“蜜月洞”等景观。栖霞洞呈长方形,宽30米,洞内平坦,可容20余人,每当夕阳西照,光盈洞室,别有情趣。出洞口为“龟蛙昵语”,龟石长15米,宽7米,厚度3米,石上有规则裂纹,像龟甲,不但形状如下山的乌龟,而且身、颈至鼻窦等数部位皆十分逼真。离龟石20米处,又有一石长6米,斜高4米,似一只上山青蛙,一下一上,形如龟蛙热恋,故人们称之为“龟蛙昵语”。 在龟蛙昵语下方则有“一线天”、“蝙蝠洞”和“片瓦寒宫”、“寻源洞”等诸景点。“一线天”,石洞长30米,宽8米,洞面有裂缝,光线顺裂缝而入,成为一线。“蝙蝠洞”长30米,洞口狭窄,人需弯腰钻入,洞高2~4米不等,内有蝙蝠群栖而名。“片瓦寒宫”居禾山风景区诸洞之首,据福建师大地理系教师考察后称之为全省最大花岗岩洞。洞内四面为花岗岩壁,上盖巨大扁形花岗石,洞口只容一人出入,洞内面积460平方米,可容100余人,洞穹平面光滑,洞之右侧有一出口。寻源洞,呈“丫”字形,洞窄且长,在洞内可听到流水声,但不知源在何处。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