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福州市西洋宫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3129
专题名称:
福州市西洋宫
并列名称:
“林九娘祠”、“林九娘祖殿”、“顺懿夫人宫”、“普济崇福宫”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9/001
起始页:
034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西洋宫 西洋宫又称“林九娘祠”、“林九娘祖殿”、“顺懿夫人宫”、“普济崇福宫”,俗称西洋宫,与古田县临水宫、福州下渡陈靖姑故居并列为陈靖姑文化发祥地。在罗源县西部的飞竹镇飞竹畲族村境内,距罗源县22公里。 飞竹畲汉群众相传,唐大历至天成年间,闽县(今福州)下渡陈昌之女陈靖姑,与罗源县飞竹村林忱之女林九娘和罗源县城孝巷陶姓之妇李三娘结为师姐妹,潜心道法,在福州、古田、罗源等地斩魔除妖,护胎佑产,扶危济难。后唐天成三年(928年),福州地区灾害频繁,妖魔作乱。同年夏季,林九娘受命在飞竹塔里山老鸦洞除老鸦精;而身怀六甲的陈靖姑在福州龙潭角祈雨,不幸被长坑鬼所害,林九娘痛哭不已,不久在西洋田中绝食身亡。飞竹群众为纪念林九娘,于天福年间(936~944年)在该处建“林九娘祠”,后改称“林九娘祖殿”。陈靖姑敕封为“顺懿夫人”后,殿内增奉陈靖姑、李三娘神像,改称“顺懿夫人宫”。南宋间,宫扩建,称“普济崇福宫”。因地处飞竹村之西,又因宫建田洋之中,故俗称“西洋宫”。 明初期,宫庙破损,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信士蔡峰募捐重修正殿、前殿及梳妆楼。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梧峰(今梧桐)境乡人黄聘人再次捐募修理正殿、前殿。飞竹境畲族乡人蓝礼铨独自捐建石刻牌坊、下马亭、甬道。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当地畲汉信众又建夫人宫、太保殿等殿堂,占地总面积扩大至8亩多,其建筑规模居罗源县各祠庙之首,与古田临水宫同享盛名。据明、清版本《罗源县志》记载,宋、元、明、清时期,西洋宫香火极盛,尤其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之间,罗源及福州、连江、闽侯、古田、长乐、福安等地信众皆前往分香火。农历八月十五日,已婚未育妇女多到西洋宫向陈靖姑神像换绣鞋“求子”。60年代,西洋宫废圮。 1995年,福州、长乐等地数名台胞寄信并捐款数万元,倡议重修西洋宫。次年建成正殿。1997年,福州鼓山等地信众捐雕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木质神像3尊,从福州运至西洋宫,安置于殿内。此后又陆续建成正殿、三清殿、法主殿、玉皇殿、观音阁以及前殿(戏台)等建筑物,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 西洋宫,周围绿树成阴,环境幽静,还有不少与陈靖姑、林九娘等有关的遗址和传说。正殿后崖左右两侧分别有龙井、虎井,井水清澈,丰不溢,旱不枯。正殿西北侧,有林九娘墓(一说陈靖姑墓),墓呈六角形,墓面为石构砌,直径3米。墓前镇石龟,龟背安石剑,剑长1米,阔20公分。据道光版《罗源县志》载,剑正面篆刻“敕封淑靖夫人”,旁镌“至治元年,孟秋吉旦”、“住庵林德造”等字样;剑背面镌“都劝首李守真、林道永、余道拱”等12字,今存石剑半截,仍有部分文字可辨。正殿前有一石,形如伏龟,上勒“登〓处”3字,旁镌“侯连敬书”。传闻此石为林九娘尸解处。“登〓处”东侧有一山涧,旧时建有“百花桥”,今仅存部分遗址。距西洋宫西北侧为鼓角岩山,山之东南面石壁巍峨,岩中有一洞,地势险要,传闻系陈靖姑、林九娘藏放经书处。洞口小、洞腹大,可容纳百余人,洞口旧时藤蔓垂地,人可顺藤攀登而上。鼓角岩山脚还有一石洞,洞先垂直而后折向西,垂直部分直径3米,深约5米,高1.2~2米不等,长约1公里(因泥土淤积,今可见部分仅100米)。洞内古时因栖息老鸦,故称老鸦洞。众传林九娘除老鸦精即在此处。距西洋宫东南侧一公里的佳川岭后田中,还有一石,石长15米,高10米,从石顶部至底部裂有一缝,犹如剑劈,当地畲汉群众称为“试剑石”。众说是陈靖姑与林九娘前往白塔寺降伏铁头和尚时,路经此处,突想起铁头和尚头颅坚硬如铁,还有钻地之术,因此陈靖姑想试剑的锋利,便拔出在石上轻轻一划,结果岩石裂开一缝。此外,西洋宫周边还有不少奇石怪洞,吸引不少游客。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