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结束频繁迁徙的畲家人也讲究安身立命之所,生前要起一座楼宅,死后要装一口棺材。挣到“有饭吃”的时候,就想找一小块有“风水”的宝地或“平安地”做坟墓。他们认为墓地有“风水”,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幸福,一使子孙得到繁衍,二使子孙发财当官。否则就要倒运。因此,比较有钱的人家,早就聘请风水先生,俗称“寻龙先生”到家里来,多方寻觅吉地,如枕山面水,龙砂虎砂俱全的地盘,为父母或自己造“寿房”。无钱人家,多数人死后都不能随手做坟墓,都在山上挖洞葬棺。洞的坐向要按“五行先生”测定的年份来定,例如子年大利南北,不利东西;丑年则大利东西,不利南北等。
死者尸棺放入土洞中,洞口用石头和泥浆封紧。俗称做“红旷”。经过3年以后,尸体腐烂了,在“冬至”日,破洞开棺拾遗骸。拾骨时,由下肢至上肢,最后是头颅,按此为序,逐个放入专用的陶罐(俗称“金瓮”)中。然后,再择一个吉地,在地上挖出一个垂直面,再开一个浅洞,将“金瓮”放入,以石块封口,期待另日再葬入坟墓。称为拾骨重葬。
出殡时,用一根毛竹或杉木棍扎紧棺材,一声令下,燃放爆竹,迅速扛起棺木,既要干脆利落,又要平稳踏实。孝子手执孝杖,身着麻衫,脚穿草鞋,扶棺;孝女、女客披麻带孝随后哭唱丧歌,一直送到埋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