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佳期酒”传花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2702
专题名称: 畲族“佳期酒”传花习俗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1/001
起始页: 0792.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佳期酒”将近尾声时,“八仙”分别命名“柚花”(由八仙头扮演)、“松花”、“竹花”(由两位子弟官扮演)、“梅花”、“茶花”、“莲花”、“萍花”、“烛花”。各花还各有绰号,如“柚花”为“皮厚厚”和“腹肚生虾米”,“松花”为“叶针针”和“半天生蛋(指松果)”,“竹花”为“地下掏笔”和“赶羊去福州(指竹枝鞭子)”,“梅花”为“斗雪开”与“雪里香”,“茶花”为“早知春”和“待人客(指茶叶)”,“莲花”为“撑洋伞”与“带金盘”,“萍花”为“一夜生九子”和“水面漂漂”,“烛花”为“面红红”与“屁股坐针(指烛台)”。各花还有别名,大家还可以即兴再取。 传花时,厅前另人击小鼓,“柚花”手把剪纸的红花从自己席位上频频向下移,口里唱道:“门前击鼓响咚咚,花到手,花到×花手,×花要食酒。”(在靠近寿宁县一带畲村的唱词却是:“门前鼓子声咚咚,一里桃花二里仙桃,花了寻,花了寻,花了×花寻”——“寻”畲语为“寝”,诵畲语相当顺口)想要谁食酒,就把花放到谁的席位上,例如唱花到“松花”手或者“竹花”手等。这时,被唱到的花(人)就要立刻接过纸花朵接唱道:“门前击鼓响咚咚,花到手,花到×花手,×花要食酒。”如此一人传一人,把纸花传遍全桌。传到谁,谁要是迟迟不接,就要食罚酒1杯。 传花过后,意为花朵剩余,可以出卖。这时便进行“博花”(或称为“驳花”、“换花”)。“博花”开始时,“柚花”唱道:“卖花!卖花!”众人和道:“卖甚么花?”“柚花”答道:“卖状元爷头上金花。”(状元由新郎扮演)众人和道:“状元爷头上金花已戴,何人饮酒(得偿之意)?”“柚花”即随意作答,如说:“半天生蛋的人食1杯。”“松花”接道:“‘松花’不食酒。”众人和道:“何人饮酒?”“松花”亦可随意作答,如说:“‘雪里香’的人食1杯。”“梅花”立即答:“‘梅花’不食酒。”众人和道:“何人饮酒?”梅花也可随意传谁喝酒。如此连传,周而复始。传到谁,谁要是不注意接声,则饮罚酒1杯。尔后,又由饮罚酒者开唱:“卖花!卖花!”如此连环不断,一直博到席上人人酩酊大醉。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