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畲族姑娘结婚都是走嫁。走嫁时,是穿自己编织的草鞋,鞋帮是用红头绳系着,鞋面串着石珠之类。由新郎过来陪伴,步行到夫家。
新娘走嫁,一行8人,名曰“双喜”,其中女方兄弟或姐妹1人,男方接亲者6人,包括新郎。在这一天子时(凌晨)起程,在天亮前到达夫家。新娘手撑雨伞,伴人手提灯笼,履声踏踏,灯火煌煌,一路上有唱有说有笑。走嫁新娘为了防止路上碰上陌生人“冲喜”,身上都要带化解物,即桂圆,以保吉祥如意。
这一天,要是同村有两个姑娘出嫁,同走一条路时,谁先谁后,事前都要商量好,一般都是让夫家远的先走。为了避免先行者将“风水”带走,后行者都要用1头黄牛,角系红布,插上红花,在前面踏路,走嫁者随后,她们认为牛踏过的路子又是新路,因此,过去有钱人家都配上1只踏路牛为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