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二月二”会亲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2658
专题名称: 畲族“二月二”会亲节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1/001
起始页: 074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坂中畲族乡后门坪一带畲族村民的会亲节。这天,凡是后门坪“雷氏宗祠”的支派,以及与该村有亲戚关系的,都不远百里赶到该村会亲,时间1至2天。 “二月二”是当境土主魏公生日。这一天,必须由本村畲民捐献粮钱,制造糯米红糖馒斋数担,连同大量食品摆到“魏公侯庙”公祭。祭时,要聘请巫师装神弄鬼,做“清醮”2天。在庙前点起2支以松香扎成的“火树”,把黑夜照得犹如白昼,远近来观光者千人。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和解决夜里睡眠床被的不足,来客多分散到各家,家家烧起火盆,男女盘歌取乐。 节日起源是,明宣德年间,罗源县梧桐岔村雷氏兄弟3人,各人随带1个铜香炉为记出走他乡,其中有1人流落在后门坪村,当年,此地尚未开发,只住着1对姓魏的汉族兄弟,哥名崇广,弟名福应,心地善良,体力过人。他俩帮助雷氏开荒造田,过上了好日子。有一年,魏姓兄弟上闾山,学会了治妖捉鬼的法术,给此地带来了好景。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村头盖起了“魏公侯庙”。每年二月初二(崇广生日)行“祈福”仪式。 “二月二”,从霞浦等邻县回故里瞻仰祖公香炉的会亲者往往要超过后门坪村人数的几倍。但是,本村人都能无偿予以接待。人人都以歌待客,户户都为彻夜不眠的歌场。因此,这天也成了闽东畲族盛大的歌节,经久不衰。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