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畲族粽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2372
专题名称:
畲族粽子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29/001
起始页:
0119.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文化特色:一是糯米粽子。闽东畲族群众喜食糯米粽子。除用竹叶包的竹叶粽外,还有毛竹笋壳、篓竹笋壳包扎的竹壳粽;用茅叶包扎成三角形或棒状的竿粽;用棕榈叶编成袋,装入糯米的棕叶粽。因粽子用不同包装物包扎,所以其味道也各具特点,尤以棕榈粽香味最佳。二是芦叶(菅)粽,是畲族的特色食品。用芦叶包裹经黄碱水泡过数小时的糯米,煮熟而成。粽成矩形,约20厘米长,煮熟的芦叶粽为浅黄色,既有黏性又不含糊。要是在糯米中掺少许的豌豆或金甲豆、羊胡子豆之类的“豆粽”,更是芬香而不腻,既悦目又别有风味。与裹普通粽子不同的是,在裹芦叶粽的前几天,必须上畲山砍回一种特有的野生灌木黄碱柴(山矾科,山矾),将其烧灰,淋出黄色碱水。在裹粽的前一天,再上畲山砍回野生或人工种植的芦叶(菅)(禾本科,五节芒),放到铁镬里经过沸汤烫软,以防脆裂。正如《霞浦县志·夏令俗》所载:“山乡畲民制粽,横式,谓之‘横巴’。米亦糯,而碱独佳,故质柔韧,较寻常三角式者更可口”。 为什么畲族的粽子用芦叶包成长条形呢?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帮人放牛时,当“孩子头”带领一班孩子玩闹,却任凭牛去糟蹋田园菜地。有一次,他放的牛跑到畲民菜园吃菜,一个畲家阿婆用竹枝把牛赶走。朱元璋看见后,反怪阿婆打他的牛,气势汹汹地说:“等我以后有出头之日了,要杀掉你们畲民。”后来朱元璋果真做了皇帝,下旨到处杀畲家人。畲家人只好四处逃散,安徽的逃到江西、闽北,广东凤凰山的,就坐船到连江、罗源上岸,散落躲在闽东各个深山老林避灾。到了端午节,不敢下山采大竹叶包粽子。有一位族长想到用山上随处可采的长长的芦叶来包,扎上四、五扎,做成圆圆长长的菅叶粽,摆上供桌祭祖及祭奠被朱元璋杀害的本族宗亲。大家看了,纷纷学着这样做,一村传一村。从那时起,畲家端午包芦叶粽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养生价值:从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来看,端午节正是闽东春夏交接时节,当地山多树茂、川河纵横,空气潮湿,而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所以端午节吃粽子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有它的养生意义。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另外粽子配料不同,它们的养生作用也不同。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