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婚姻礼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2350
专题名称: 畲族婚姻礼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27/001
起始页: 006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畲族婚姻习俗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历史上实行族内通婚,规定各姓内有若干祖系,同姓者不同支或同姓者隔三代(有的地方是五代)以上亦可通婚,民国后逐渐与汉族通婚。早年时,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定情,自许终身,后来受汉文化影响演变为说媒下聘定亲。畲族社会中女性由于历来承担了和男性一样的体力劳动和田间工作,族内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男子入赘女方家庭的情况较为多见,但仍以女嫁男方为主,入赘的多为女方无子,男方儿子较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男女双方均为独子的可以做“两家亲”,两家合并一家,子女供养双方父母,继承双方财产。婚礼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民族服饰盛装形制的时刻。畲族古老的婚礼称为“行嫁”,新郎须在婚礼前三天往新娘家迎接新娘,新娘穿草鞋行嫁,穿的草鞋须新娘父母聘请父母双亲的男子代做,草鞋四耳缚一个古铜钱,铜钱在路上随它丢失,最好不带到夫家。清代,畲民分迁各地与汉民杂居,受汉文化影响,由行嫁改为坐轿。花轿的构造多以畲乡盛产的毛竹制造,称靠椅轿,轿棚盖一条蓝布夹被单,轿门挂两盏红灯笼和一块畲民特有的拦腰(即围裙)①。送嫁时要用一只黄牛,角系红布,插上红花在前面“踏路”,家境好的畲民还把踏路的牛作为陪嫁品。婚礼过程各地畲族不尽相同,但哭嫁、送嫁、奉茶、对歌是各地共同的特点。婚礼时新娘装束即为畲族妇女盛装,女子婚前婚后在服装上的变化不大,但从凤冠和发髻上能区分出女子的婚姻状态,很多地方新娘的凤凰冠是在女子出嫁当天始戴。 福建霞浦一带在婚礼前还流行“做表姐”、“做亲家伯”的活动。“做表姐”指新娘出嫁前,按照婚礼盛装打扮,穿上最精美的服装到舅舅家做客,为期半个月至三个月。舅家则邀请擅歌的年轻人陪伴准新娘练习对歌,按程序学习、练习对唱邀请歌、小说歌等,以便婚礼时对歌。男方在成亲前两天,请一歌手做“亲家伯”,与媒人一道送“盘担”到女家。当晚,女家设宴招待,举行会歌答唱活动。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