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名称的由来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051
专题名称: 瑶族名称的由来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016.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关于瑶族名称的由来,因史家记载不一,长期争论不休。但在这几年经过多次瑶学研究会议讨论认定,瑶族先民在南北朝以前就与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蛮”,如“荆蛮”“盘瓠蛮”“长沙蛮”“武陵蛮”和“五溪蛮”等。南北朝时,出现了“莫徭”的称号,这是瑶族族称中最早见于文献的称呼。据唐初姚思廉《梁书·张缵传》记载:“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又据《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又杂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尝免徭役,故以为名。”这说明,“莫徭”是免于徭役的意思,瑶族名称的得来与徭役有关。“莫徭”称号,自南北朝时期出现,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纺织出版社获批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篇瑶族服饰文化,将全国的瑶族归纳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和平地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个瑶族支系的服饰文化;下篇瑶族传统技艺,从纺纱、织布、织锦、印染、挑花、服饰工艺等内容进行撰写,并在每一分项中列举出几个最具瑶族特色的传统技艺进行阐述,如蓝靛染色、织花带、扎染、黏膏树脂染、数纱绣、贯头衣、大襟衣、对襟衣、狗尾衫、肚兜、百褶裙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