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遗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003
专题名称: 陈桥遗址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140.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陈桥遗址在原潮安城西3公里的陈桥村沟北的海积台地上。如今已经成为潮州市区。当时翻开数十万斤蚝壳的堆积地层,埋藏着一批轻微石化的人骨,被称之为“陈桥人”。 与其相类似的潮安、澄海、揭阳境内还陆续发现有石尾山、海角山、梅城澳西、管珑、内底村、池湖等一批贝丘遗址,与福建平潭县海坛岛壳丘头贝丘等遗址,处于同一时期,距今6000—5000年。 陈桥古遗址文化堆积厚达1.40米,除了含贝壳和灰黑色粘土外,还发现了非常丰富的遗物,有石器、骨器、陶片。自然遗物包括大量贝类软体动物:牡蝎、魁蛤、文蛤、海蛙、海螺、鸟 蜘等咸水生物及规蚌等淡水生物的硬壳。地层中发现有10个个体的人骨。 陈桥遗址属沿海地带的一类贝丘遗址,石器以打制的砾石石器为主,均选用椭圆形砾石在边缘及尖端采用交互打击法制成。有一种大型尖状器,保留了大部分自然岩面,加工只限于尖端附近,形器酷似广西北部湾东兴(今防城)海边贝丘遗址发现的“蚝蝎啄”。石器中还有手斧状石器、砍研器和敲砸器,并发现少量半磨制的石镇。 陈桥人还采用牛、鹿、猪、鱼等骨制作骨器,如磨制的骨斧、骨刀、骨铲、骨锤、骨针、骨链。遗址中骨器、锯切的骨料、半成品很多,若按骨器制作用料推算,陈桥人宰杀的动物,估计百头以上。这些动物多数为狩猎动物,猪、牛类可能已驯养。其中带单肩或双肩的骨斧、骨铲类。保存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一件长身骨铲系采用牛的肋骨锯切后磨刃而成,在这骨铲的上端遗留有安柄时使用的藤条捆扎的清晰痕迹。骨斧、骨铲与稻作农业的耕作有关,由此,专家推测陈桥人也可能已有稻作农业。 陈桥人使用的陶器全系夹砂陶,以灰胎质最多,兼有红、黑胎,火候很低、手制,器表有 的经磨光,有的则胎面石英砂裸露,有的陶片的口沿部位、内壁、腹部涂拷红色或施红陶衣。出土众多陶片均无法复原,完整的陶器只有直口圈底小陶杯和一件葫芦状小压褪。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