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门里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地理名称: 坑门里
唯一号: 130933020230000086
异名: 又名:“坑源里”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1/001
起始页: 0181.pdf
层级分类:

参考方位

位于甘棠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海拔80米。

介绍

又名“坑源里”。民国时期有诗载:“山川原气本相同,棋布星罗开窍通,众水会流经出口,坑源庐处永财丰。”又相传村前坑门有巨石,夜间巨石自动将坑门关闭,而村落安然藏匿于坑门内,因此称为“坑门里”。清光绪十年(1884)属秦溪乡沿江里上下二十九都。民国35年(1946)属三塘镇大留保。今属甘棠镇,为坑门里村委会驻地。位于甘棠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海拔80米。村落建于山谷两侧,共有土木结构房屋69座,房屋坐向不一。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94亩,其中水田600亩。耕作地点最远3公里,最近村口。有机耕路直达村口。饮用山涧水,有生活、生产用电。设有卫生所,畲族村医1人。供销店1个,畲族店主1人。小学为市15所重点民族小学之一,寄宿制,6个班级,学生120人,教师8人。全村123户,650人,其中男350人,女300人。主姓钟姓,为大林钟,于明正德十年(1515,一说为正德十一年)迁入。有钟氏宗祠,后座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农历六月,前座建于宣统元年(1909)农历十月。相传有坑源里八景,包括“弥勒坐堂”、“悬钟挂壁”、“纱帽献瑞”、“石印呈祥”、“双鲤朝天”、“三仙放葫芦”、“蛤蟆饮水”、“罗星把口”等。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