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头畲族村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地理名称: 培头畲族村
唯一号: 130933020220000908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296.pdf
地名类型: 居住区
层级分类: 村庄
隶属: 黄坦镇
辖区: 培头;呈山底;梅树岗;牛塘

介绍

培头畲族村由培头、呈山底、梅树岗、牛塘4个自然村组成。2000年,全村170户,771人;雷姓210人住牛塘,其余均是钟姓村民。1992年前,培头隶富岙乡。1992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隶黄坦镇。2004年,全县行政村调整,红星大队并入。2014年,全村1360人,其中畲族810人;耕地1006亩,山林1580亩,是全县最大畲族村。距黄坦镇5公里,56省道未开通前距县城28公里,2011年56省道通车后为10公里。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钟世英公(奇元公三子)、钟世雄公(奇元公四子)两兄弟从平阳县陶岙(今山门镇大岙村)迁来培头,后分一支迁呈山底。世英居培头为培头村始祖,世雄居离培头5里的呈山底,为呈山底始祖。 雷姓始祖雷世张公,于清康熙时从上垟迁居牛塘。培头属山区,1980年前的培头村,生存方式是传统的种田加养猪,交通闭塞、经济困难。 改革开放后,村两委抓粮食生产的同时抓基地建设,发展雷竹、板栗、桃子、养兔等产业。2001年钟一兴等筹资20万元建养兔场,存栏兔6000只,全村有各种基地300亩。2011年退休干部钟金莲自己带头并发动村民种植降血糖功效的中药“青钱柳”,全村种植面积300亩,并成立圣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出青钱柳面条、粽子、糕点等,前景看好。2012年村民钟维久、钟维好兄弟与20多户农民成立畲家乐合作社,土地入股200亩折价300万元,现金300万元,共600万股金。种植向日葵、油菜、黄秋葵、樱桃、蓝莓等观赏植物和水果,打造“一年四季有花赏,春夏秋冬有果摘”的农业观光采摘基地,吸引游客,培养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自力更生建设美丽乡村。1990年开工建造培头至呈山底2.4公里简易公路,之后牛塘自然村也开工建造至培头5.6公里简易公路,全村畲民上至七八十岁老叟,下至十几岁孩童都上工地。在没有经费补助、没有大型挖掘机的情况下,硬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于1996年底使公路通车。打开山门,便利竹、木资源外运。2015年后实施康庄工程,通往各自然村的公路均硬化。 2011年,村里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建设方面,拆除培头中心村破旧住房,统一规划,建成新房80多间,楼高3—4层,街道路面硬化,呈现美丽山村雏形。2012年,随着培头村名气的提高,筹资500多万元,在村口建起16000平方米大型广场,用于大型歌会,平时兼作停车场。在钟氏宗祠前又建畲族风情广场,800平方米,用于祭祖和中、小型歌会场地。还有木结构村大门和两处畲族文化宣传长廊,展示培头村积淀深厚的人文历史。钟邑锋又投100多万元巨资开办“金钟山农家乐”,带头搞民宿民居,吸引游客来畲村品尝农家菜、旅游观光。到2015年,民宿已发展到8家,可满足300多人吃住。 弘扬钟德彰民国时创办“崇道小学”的优良传统。钟德彰民国时创办“崇道小学”(培头小学前身)在第四章的“民间办学”条目中已述。培头小学1949年后一直是县里重点村小,教学质量高。1996年,在挂钩结对单位的支持下,新建培头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改名为“培头民族小学”,为寄宿制,外乡镇的畲民都纷纷送子女来就读。2001年,全校住校生100人,教职工21人,是文成县唯一的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成立书法、美术、武术等兴趣小组,增添图书仪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书法,在全县小学生铅笔字、钢笔字比赛中常常得奖。 2010年后,又投资136万元,建学校综合楼700平方米和塑胶跑道等,种花草美化环境。 重视畲语畲歌的传承,学校聘请文成县非遗传承人钟维禄为教师,开辟第二课堂,学生穿畲族服装,学讲畲语、唱畲歌、跳畲舞。现全校学生都会用畲语会话,为畲族文化进校园,从小学生抓起,开了好头。2015年,全校有学生220人,其中畲族学生145人,教师17人,是文成县唯一的村校。2005年钟政龙老师荣获省第十四届“春蚕”奖,2006年周雪艳校长获第二届温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温州少数民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温州52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包括:源流与分布、革命斗争、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族习俗、民族事务管理、城市民族工作、政府扶持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黄坦镇
隶属
培头
辖区
呈山底
辖区
梅树岗
辖区
牛塘
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