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村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地理名称: 盘前村
唯一号: 130933020220000776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173.pdf
地名类型: 居住区
层级分类: 村庄
隶属: 北壁乡
辖区: 盘前;坛头(坛头澳);牛角湾;蜂坑;莲花盆(莲花园);刘前;斗门头

参考方位

位于东冲半岛北部,是北壁乡的北大门,地处霞壁公路沿线,距北壁乡政府9公里。

介绍

盘前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北壁乡,位于东冲半岛北部,是北壁乡的北大门,地处霞壁公路沿线,距北壁乡政府9公里。背山面海,是北壁至下浒交通最便捷的村。村前海面上有3个岛屿像盘子,故名。新中国建立初期为盘前乡属第七区,1958年并入金山乡,1961年改为盘前小公社,1966年成立盘前大队属下浒公社,1984年为盘前村委会,1986年划归北壁乡管辖;定为少数民族村,下辖盘前、坛头(坛头澳)、牛角湾、蜂坑、莲花盆(莲花园)、刘前、斗门头等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全村耕地面积926亩,其中水田面积185亩;有林地面积2450亩,粮食年总产量1230吨,人均口粮850公斤。近年来,经济以种植、养殖、捕捞和外出务工为主。充分利用海上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原有养殖黄鱼转化为养殖鲍鱼、海参等新产品,投资100多万元,建立鲍鱼育苗场,引进投资海参养殖资金800多万元,可容纳劳动力100余人。 2005年,全村395户1821人,其中畲族180户87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8%;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13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768元。村民族小学有教师8人,在校生160人;卫生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人。 盘前雷氏从蕉城金涵畲族乡迁入落户,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富。主村前有3座小岛组成虾鳅屿,与村后山顶上的一块形似“母猪”的大石头遥相呼应,四点相连成“钻石”形,把整个村落围在正中央。当年解放军修筑的一堵防哨墙,至今依然像卫兵一样矗立在虾鳅屿中屿的最高处;另一堵防哨墙在村的西南面,每年照例粉刷一遍。在“钻石”的腰部,海上养殖的网箱横贯而过,夜晚点点灯火,俨然一座海上不夜城。每年夏季,钓鱼爱好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热闹非凡。 盘前自然村面临广阔的大海,整排养殖网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水波粼粼、烟波浩瀚。村庄东倚裸露礁岩,山脉峻峭景色多变。历代以农、渔为业,近年由于海洋渔业资源匮乏,村民们又从事海上鱼类养殖,村民生活较为富裕。盘前村有93户456人,而畲族50户,占总人口的38%,这里主姓是蓝、雷二姓,据家谱记载:蓝氏先祖从罗源八角井迁入霞浦县柴秤坪村,清同治年间又迁入盘前村;雷氏祖先从古田梅坪迁至蕉城洋中溪旁,再迁入四门桥黄岗村,于清中期迁入盘前村。迁入后开始从事农渔业生产,掌握了出海、围缯捕捞技术,生活逐步殷实。清同治年间建一座六扇木构汉式母厝。现仅残存四扇,中厅尚存一对弧形黑底金字楹联板,高3.68米、宽0.33厘米,全文“望出豫章主卧名山真是隐,年丰绮甲优游乐地俨犹仙”为行书体。此系雷府允荣先生六十荣庆,由汉族陈、黄、范、林、韩、杨、召、甘等18位汉族兄弟所赠贺联,体现了清代畲汉两族人民亲密无间,融洽相处的史实。盘前村建有雷氏宗祠。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北壁乡
隶属
盘前
辖区
牛角湾
辖区
蜂坑
辖区
刘前
辖区
斗门头
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