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山村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地理名称: 南门山村
唯一号: 130933020220000741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143.pdf
地名类型: 居住区
层级分类: 村庄
隶属: 溪南镇
辖区: 上艎;丹头(单头);宫兜;尾箩;头箩;北斗面

参考方位

位于溪南镇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镇政府驻地5公里。

介绍

南门山片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溪南镇,位于溪南镇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镇政府驻地5公里。海拔280米。下辖上艎、丹头(单头)、宫兜、尾箩、头箩、北斗面等6个自然村,共6个村民小组。 1975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160户588人,其中畲族158户580人;耕地面积443亩,其中农地97亩、水田346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14吨,亩产量483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64公斤,人均年纯收入840元;村有个体商店1个,医疗站1个;小学3所,教师公办2人、民办2人,在校生25人。南门山村四面环山,年平均气温17.5℃,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薯为主,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茶果和养殖禽畜。 2005年,全村161户581人,其中畲族152户554人,占全村人口的95.35%;耕地面积443亩,林地面积2339亩,粮食总产量305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350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全小学1所,教师2人,在校生40人。 南门山片村以钟姓占多数,他们是从白露坑迁入,至今200多年;雷姓是从盐田洋边村迁入的,时间也有200多年;蓝姓从福鼎一带迁入。全村拥有173户人口716人,分布在10多个自然村,是溪南镇的唯一山区村,交通不便。村民生活主要是种粮和林业生产,茶叶较少,群众生活贫困,有部分人搬迁到溪南和其他地方居住。村水尾有一块石碑,是县太爷送的,用于严禁乞丐乱违之用。立碑时间为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九月十三日,石碑高度1.5米、宽度60米、厚度20米。该村有古民居两座:一是雷石财家,这座古民居历史约120多年,结构完整、美观,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本房五间,高为8米、深度为15米、宽度为18米;另一座在尾箩村钟昌义的古房,这座古民居六间三层,完整、美观,本房高度为9米、宽度为22米、深度为15米,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南门山村建有砖木结构人民会场一座,建筑面积有380平方米,该会场高度为7米、深度为25米、宽度18米,是村民文化活动的场所。村水尾有一棵约300多年历史的古榕树。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溪南镇
隶属
上艎
辖区
宫兜
辖区
尾箩
辖区
头箩
辖区
北斗面
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