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门里村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地理名称: 坑门里村
唯一号: 130933020220000654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069.pdf
地名类型: 居住区
层级分类: 村庄
隶属: 甘棠镇
辖区: 坑门里;沙坑;八斗;荷杏;牛楼;岔门头;林洋;桥仔头;庵坪

参考方位

位于福安市南部,距福安市30公里,南与甘棠镇倪下村交界,北与溪潭镇张家山交界。

介绍

坑门里村民委员会隶属福安市赛岐开发区,位于福安市南部,距福安市30公里,南与甘棠镇倪下村交界,北与溪潭镇张家山交界。海拔80米。下辖坑门里、沙坑、八斗、荷杏、牛楼、岔门头、林洋、桥仔头、庵坪等9个自然村,共10个村民小组。坑门里村主产毛竹、松杉、茶叶、水果、茉莉花等。 1982年供电。1993年全村235户960人,其中男470人、女490人,系纯畲族村;耕地面积855亩,其中农地200亩、水田655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77吨,亩产量441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93公斤,人均纯收入673元;村有茶园面积40亩;民族完全小学1所,6个教学班,教师公办3人、民办7人,在校生180人。 2005年,全村263户1091人,其中畲族263户1091人,系纯畲族村;耕地面积465亩,林地面积1513亩,粮食总产量550吨,人均占有粮食504公斤,村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坑门里村旧为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仙源境,畲族村民于明代正德年间从广东省潮州辗转迁入。现村内有古民居6座,钟氏宗祠1座,彭郑师公宫1座,土地庙1座,建有玉池禅寺。坑门里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 坑门里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村。坑门里又名“坑源里”。民国时期有诗载:“山川原气本相同,棋布星罗开窍通,众水会流经出口,坑源庐处永财丰。”又相传村前坑门有巨石,夜间巨石自动将坑门关闭,而村落安然藏匿于坑门内,因此称为“坑门里”。清光绪十年(1884年)属福安县秦溪乡沿江里二十九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福安县三塘镇大留保。驻地位于甘棠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海拔80米。村民住宅建于山谷两侧,1990年共有土木结构房屋69座,房屋坐向不一。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94亩,其中水田600亩。耕作地点最远3公里,最近村口。有机耕路直达村口。主姓钟,为大林钟氏支派,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一说为正德十一年)迁入。建有钟氏宗祠,后座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农历六月,前座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十月。相传有坑源里八景,包括“弥勒坐堂”、“悬钟挂壁”、“纱帽献瑞”、“石印呈祥”、“双鲤朝天”、“三仙放葫芦”、“蛤蟆饮水”、“罗星把口”等。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甘棠镇
隶属
坑门里
辖区
沙坑
辖区
八斗
辖区
荷杏
辖区
牛楼
辖区
岔门头
辖区
林洋
辖区
桥仔头
辖区
庵坪
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