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畲族乡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地理名称: 水门畲族乡
唯一号: 130933020220000017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085.pdf
地名类型: 行政区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隶属: 宁德地区
辖区: 水门;小竹湾;水井头;长湖;八斗丘;上洋;大坪;茶岗;大浿;玉山;七斗岔;高盘;墩后;青岙;里洋;半岭;大洋;承天;百笕;桥头;湖里;武坪;芦阳
经纬度: 北纬26°58′~东经120。04′之间

参考方位

位于霞浦县东北部。

介绍

水门畲族乡位于霞浦县东北部,乡驻地水门村离县城20公里。在北纬26°58′~东经120。04′之间,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属霞浦县(福宁州)崇儒乡擢秀里和灵霍乡柘阳里属二三都、四都、二十八都。民国28年(1939年)属霞浦县第二区,民国33年分属松鸥示范乡和三沙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霞浦县第四、五、九区,1958年成立水门人民公社,1961年5月,水门公社改为水门区。1966年10月水门区改设水门人民公社,1984年12月撤销水门人民公社,建立水门乡,1985年改建水门畲族乡。1993年下辖水门、小竹湾、水井头、长湖、八斗丘、上洋、大坪、茶岗、大浿、玉山、七斗岔、高盘、墩后、青岙、里洋、半岭、大洋、承天、百笕、桥头、湖里、武坪、芦阳23个村委会276个自然村,196个村民小组。畲族人口占60%以上的村委会有茶岗、半岭、大浿、长湖等4个。全乡5837户、23118人。其中畲族1002户、452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9.58%。 水门原称“石门坑”,因屡遭火灾改名水门,以寓水克火之意。水门地势北高南低,山地海拔500~1000米之间,最高峰是与柏洋、崇儒交界的桃尖山,海拔1080米。最长的溪流是下徐溪,源于玉山经七斗岔到州洋乡田尾入水磨坑,全长8.5公里。水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而凉,冬短而暖,春季多雨,夏季常旱,夏末至秋,常有台风和热带风暴。全年平均气温为18.5℃,一年中以盛夏7月为热月,平均值为27℃左右,最冷月为1月,平均值在7℃左右,入冬至春有霜,北部高山有短期的降雪。年降水量均值为1360毫米,降雨多集中于3~6月,降水量5~9月最多,达833.5毫米。 水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全乡耕地面积19349亩,粮食作物稻谷为主,甘薯次之;经济作物有茶叶、水果等。水门乡是霞浦县主要产茶区之一。茶岗村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全国闻名,1958年,华东茶叶现场会在此召开,将原村名草岗改为茶岗。1978年后,茶岗和墩后果场栽种大量蜜桔、西瓜等,品质颇佳。主要土特产有竹笋、药材、棕片、黄花菜、席草等。199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3328万元,工业总产值4225万元。乡办企业有麻纺厂、棕床厂、采炼总厂等。其中麻纺厂职工272人,固定资产173万元,年产值495万元,是霞浦县乡镇企业中最大的厂,生产的麻袋畅销国内外市场。 霞浦至福鼎公路横贯乡境,有公路、机耕路8条,共有172个自然村通公路,14个自然村通电话。18个村通广播。商业服务和市场贸易网络齐全,有商业企业18家,乡驻地有150平方米集贸市场1座。乡内有中学1所,小学81所,卫生院1所,村办医疗站21个。此外建有文化站、电影院、电视转播台等。 水门乡畲族迁入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文学家谢肇淛过武坪时,曾写下“畲民烧草过春分”的诗句。境内主要名胜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七佛城和观音亭。七佛城位于玉山村,始建于唐代,整座以乱毛石砌成。城内山门、大雄宝殿,摩崖石刻近年重修。相传唐代有僧七人修炼于此,同日升天。观音亭在水门半岭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为石木结构,内石柱六条,均镌刻禅家楹联,亭外竖十五块明清石碑,门楣石刻“观音亭寨”,是闽浙两县畲族元宵节对歌聚会地点。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隶属
水门
辖区
小竹湾
辖区
水井头
辖区
长湖
辖区
八斗丘
辖区
上洋
辖区
大坪
辖区
茶岗
辖区
大浿
辖区
玉山
辖区
七斗岔
辖区
高盘
辖区
墩后
辖区
青岙
辖区
里洋
辖区
半岭
辖区
大洋
辖区
承天
辖区
百笕
辖区
桥头
辖区
湖里
辖区
武坪
辖区
芦阳
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