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唯一号: 130930020210000029
人物姓名: 陈岘
人物异名: 字:俦南;号:东斋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30.pdf
时代:
出生年: 1145年
卒年: 1212年
籍贯: 溪坪陈楼坪
亲属: 陈桷

传略

陈岘(1145—1212),字俦南,号东斋,陈桷孙,生于溪坪陈楼坪,以祖泽荫补为官,初任闽建州邵武南尉,生擒强盗,不愿受赏,继任潮州判官。当时潮州沈师据寇蹂躏州城,攻打官军直至州境城下,陈岘初任,集兵民,举旗帜,伏兵津渡隘口,智擒贼首贼徒数十人。后转任京西安抚司公事。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以博学鸿词科赐第,此科仅陈岘一人。宋孝宗称陈岘“陈某人文甚古”,即被举用。宋光宗朝,陈岘改任浙东安抚司事。宋绍熙元年(1194年),宋宁宗受禅,擢升为太社令博士,召试学士院。陈岘面对“窃朝权,假御笔,居中用事”的权臣韩侂胄,进谏:“帝王号令,不可轻出。倘不经三省施行,从中径下,外示独断,内启幸门,祸患将伏于中而不自知。”庆元二年(1196年),任秘书郎、中书舍人,主拟皇帝诏书,被韩侂胄指为良相赵汝愚党羽,与朱熹等遭贬黜,被外放为全州(今属江西)知州。为政节制浮费,增加庠学廪俸,颁发官书籴米三千斛(担)以备粮荒,减免民间欠租二万余缗(每缗一千文)。治政两年,垦荒筑路,修固城池,建造渡桥,被当地人士称之为“陈公桥”。庆元党禁宽解后,以秘书郎被召回朝廷,任兵部车驾员外郎,后改礼部员外郎,升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朱子门生闽籍理学家真德秀等一批良吏均由他在礼部时提携。嘉泰四年(1204年),任秘书少监,上疏皇帝陈奏:“节钺滥予,职名蹿授,名器大亵,侥幸益滋,贪墨肆行,生民日困,而大吏赃状暴白,仅从罢免,中外之臣,佞谀成风。虽居可言之地,且蓄缩不敢尽,皆非盛世事”。开禧元年(1205年),升秘书监,继任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权臣韩侂胄打算下诏书,授亲信苏师旦为节度使,陈岘直言道:“节钺以待将臣之功高者,师旦何人?可辱斯授,必以此见命,吾有去而已。”于是,陈岘秘书监被罢,只任中书舍人,改嘱他人拟诏。后来韩侂胄又要授意拟特旨,让其亲信升迁远郡。陈岘再次力争,于是被弹劾。次年,任提举太平兴国宫,外放任广州知州,兼劝农使。陈岘在广州任上建学宫,广收寒士;减免州郡八县应征税赋六万余缗;增置义冢,收敛露野白骨;修筑城池,置经略司敢勇军,联手州邻防守辖境,严治两广边族“峒寇”聚乱。当时朝廷因韩侂胄当道,陈岘虽然屡屡有政绩,但终究未能升迁,先后任显谟阁待制,知泉州,最后以兵部侍郎兼直院士辞职。史称陈岘性沉静,待人简淡,历久更见其诚。处事从容有度,从不疾言厉色。平生博览群书。诗文典雅,著有多本文集流传于世。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