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物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4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物传
分类号: K827
页数: 10
页码: 441-45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著名人物生平事迹情况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福州市 人物 传略

内容

雷大鸿
  雷大鸿(活动于明代初年),原籍广东省海阳县,先辈曾在漳州、泉州、兴化、连江、侯官等地客居。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携家眷自侯官迁罗源县霍口乡龟山搭寮定居。入居后,大鸿率家人不断垦荒造地,艰苦创业,自食其力。为掌握当地的自然规律和学习生产技术,大鸿克服语言障碍等困难,认真向当地汉人求教。同时教育家人重视畲汉民族之间团结,尊重当地汉人的风俗习惯,带领家人的参加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等公益活动,深受当地汉人欢迎。
  钟文齐
  钟文齐(活动于明代中叶),祖籍福建长汀大坪,后由祖辈迁连江县保安里(今长龙镇)真茹村。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文齐携家眷迁入罗源县西兰乡天堂村定居。入居后,文齐带领家人炼山垦荒,种植青靛,并发动家人利用农闲修建天堂至牛栏沶的土、石相间的山路,与亭后村路连接而达罗源县城,以便运送青靛出售。同时,文齐还向汉族村民提供青靛种苗,教以种植技术,促进罗源青靛种植业的发展,从而成为罗源当时的重要经济来源,为浙江、上海等地纺织厂提供大量印染原料。
  雷朝阳
  雷朝阳(活动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人。自幼酷爱拳术,孩童时经常泡在“武馆”,观看父辈练拳,回家后暗自模仿动作。成年后,不仅熟练掌握龙桩、虎桩、五虎、七星、十八罗汉等传统攻防套路,而且大胆吸收南拳的一些特点,形成动如龙蛇飞舞、静若观音坐莲、动作有攻有防、攻防严密的独特的“八井拳”套路。
  朝阳以健身壮体为练拳目的,经常利用冬闲、工余时间义务为族人传授拳术,深受族人称赞。朝阳技艺超人,武德高尚,反对恃强凌弱的行为。对真诚求教者,耐心传授;对性情鲁莽、心术不正者概予拒绝。一次,朝阳独自前往宁德县访亲,见一伙人拦于桥头,逼其收为徒弟。朝阳从其谈吐中深知这伙人心术不正,遂婉言拒绝。这伙人见软的不行,便藉人多相威胁。朝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十八个人一一放倒,规劝说:“若要学拳术,先要学做人;不学做人,学不了拳术。”这伙人为之感愧,纷纷退去。此事成为当地的佳话流传至今。
  蓝礼铨
  蓝礼铨(活动于清朝末年),罗源县飞竹镇飞竹村塔里自然村人。自幼聪明好学,因遇事都喜欢追根究底而感动父辈。其父为其设塾延师,礼铨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考取贡生。随后,放弃功名,返乡设塾,自任塾师,招收乡间族人子弟入读。因其治学严谨,教导有方,备受乡人欢迎,塾所越办越兴旺,鼎盛时期生童接近20人。礼铨待人和蔼,热心公益事业,先后捐银铺设乡间道路、修缮宗祠,还捐银兴建西洋宫石牌坊、佳川岭道路及修缮飞竹下村桥。
  蓝建枢
  蓝建枢(约1855~?年),字季北,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第三届驾驶班,上舰学习,奉派赴美留学。回国后,历任“肇永”舰、“镇南”炮舰、“威云”、“通济”练习舰、“海镇”巡洋舰管带。清末,入海军部任参谋、管理部部长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任北京政府海军参谋部高级副官。同年4月,任海军总司令部左司令;12月,改称第一舰队司令。翌年7月,任海军部参谋。民国3年4月,为海军部参谋处处长。民国9年3月28日,出任海军总司令。民国10年7月,北洋政府授予将军府澄威将军。同年8月12日,辞去海军总司令职。
  雷乾祯
  雷乾祯(1881~1950年),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少时上过私塾,成人后随父母务农。因生长于武术之乡,自小受到熏陶,青年时已练就一身好武艺,成为罗源有名的拳师。在习武的同时,乾祯认真继承传统的畲族医术,专心研究跌打损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总结出一套有关人体气血与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人体血气运行与穴位、“六神”(心、肝、肺、脾、肾、胆)之间联系以及在指甲、眼球上表现的理论;并绘制出十二时辰“六神”示意图、二十四节气“六神图”、“穴位”示意图等。诊断时重视指甲根部血、片、颜色、眼球斑点位置、颜色检查,从中发现患者受伤害的时间、部位以及伤情;在治疗上讲求内外结合,对伤害处采取“刺”(针灸)、拔(拔火罐)、“洗”(草药熬汁擦洗患处);用药上坚持辨证,实行因时(患病时间)、因情(部位、程度)、因人(患者体质)配制草药,疗效显著,求医者络绎不绝,日接诊均在10人左右。乾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对远道求诊或需观察复诊者无偿提供食宿,贫苦者免收诊疗费用或教其以草药自采自治,受人称赞。1950年病逝,终年69岁。
  雷世美
  雷世美(1882~1960年),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2岁学裁缝,16岁艺就出师。17岁开始上门为雇主从事畲族男女服装、被、帐等裁缝。世美所缝制的衣服不仅合身得体,而且针线细密,倍受雇主称赞。他的缝制唯靠手工操作,缝制时不论“郎路”(音译)、“钉路”(音译)皆十分细致,尤其“钉路”走向直、针缝均匀,可与缝纫机相媲美,被称作“世美牌”缝纫机。为给畲族女装缝制配套,世美还学会剪花样和绣花,所绣领花、袖口花除继承传统的“喜鹊报春”、“并蒂莲花”等等外;还根据时代风尚作字花,如“互助合作好”、“社会主义好”等等。世美的缝纫手艺不但得到畲族雇主的欢迎,也常被汉族雇主聘请,其足迹踏遍八井、竹里、吾洋、前房、上土港、安井、杨家里、浿溪、小获等地畲汉乡村。1960年病逝,终年78岁。
  雷木香
  雷木香(1883~1963年),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人。性格开朗而且聪明好学,少年时拳术、畲歌皆涉,尤以畲歌造诣为最;不仅继承传统的历史、小说、风俗、时令、地名等多种内容的畲歌,而且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劳动实践创作新歌。因其孩提时上过私塾,有一定文化基础,所创作的谜歌、杂歌内容生动活泼,易懂易记,很快被人传唱。他创作的山歌极具时代性和鼓动性,如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就有《八井游击队打胜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创作过《共产党真正好》、《毛主席大救星》、《畲族人民大翻身》;互助合作时期创作《互助合作好》,以及《水稻连作增产多》、《早刨稻根防虫害》等传播农业技术知识的畲歌。因木香爱唱歌,凡村里来客,人们必邀其一起去赛歌。青年时代,还经常被村人聘去当“亲家伯”,到女方赛歌。1957年2月,木香被选为罗源县代表队成员到宁德县猴盾乡参加闽东地区畲族春节联欢会,以连罗调演唱,受到与会代表好评。1963年病故,终年80岁。
  蓝木寿
  蓝木寿(1893~1934年),罗源县飞竹镇飞竹村塔里自然村人。家庭贫苦,从小就参加农业劳动,先后当过牧童、短工和长工。民国22年(1933年)参加革命活动。民国23年8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县城时,塔里乡苏维埃政府于同月16日宣告成立,蓝木寿获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农民赤卫队队长。红军撤离后,国民党军队和县保安队大举围剿苏区。同年12月,县保安队100多人袭击塔里乡苏维埃政府,蓝木寿率领赤卫队员反击,因寡不敌众,殉难于飞竹村三丘田,终年41岁。
  蓝嫩俤
  蓝嫩俤(1893~1935年),罗源县洪洋乡伡溪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因不堪地主地租、高利贷的沉重剥削和国民党当局抓丁派夫,于民国23年(1934年)1月发动雷曲伙等20名贫苦农民成立伡溪自卫队,嫩俤任队长。同年6月,自卫队扩充人员,成立伡溪乡贫农团,嫩俤为团长,蓝犬妹为副团长,开展抗丁、抗租斗争。民国24年,罗源县保安队多次对伡溪开展清剿。贫农团勇敢善战,依靠鸟枪等武器重创县保安队。同年9月11日,县保安队组织50人再次围剿,贫农团退守后山展开反击。在战斗中击毙县保安队2人,嫩俤也不幸被捕,押回罗源县城,不久被杀害于罗源城关西门外,终年42岁。
  蓝协峰
  蓝协峰(1894~1934年),连江县丹阳镇朱山村后湾自然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性格活泼开朗,为人厚道诚实。因家境贫寒自幼被送入罗源县郑厝坪闽剧戏班学艺。由于勤学苦练,不但二胡、琵琶等乐器件件精通;而且艺技惊人,擅长花旦,很快成为班里主角。但民国初期战乱频仍,百业萧条,戏班无法生存,协峰只得回到故里种田糊口。尽管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他仍笑口常开,乐观开朗且幽默风趣,深受村民的喜爱。1932年6月,协峰毅然加入中共领导的游击队,积极投入打击土豪劣绅、反霸分粮等革命斗争,曾组织策划对蓼沿仙屏反动民团的缴枪斗争,取得胜利。1933年,连江革命斗争进入高潮,协峰被派回丹阳朱山开展革命活动;经他宣传鼓动,群众很快被发动起来,建立朱山乡苏维埃政府,协峰被推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带领群众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贫苦农民为第一次分到土地而欢欣鼓舞。1934年5月13日(农历四月初一),游击队奔袭桂林反动民团并烧毁民团团长的家。第二天,桂林民团偷袭朱山乡苏维埃政府疯狂报复。蓝协峰被捕,受尽酷刑,坚强不屈,第三天在朱山旗杆厝门仔口田园被反动民团枪杀,年仅40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蓝忠谈
  蓝忠谈(1894~1937年),罗源县飞竹镇飞竹村塔里自然村人,因生父病故,随改嫁的母亲到官路下村秀岭自然村定居。民国23年(1934年)底,加入官路下村农民赤卫队,任队长;同年3月,加入大坪村游击队,后被编入守善区游击队,任副连长。忠谈曾率领队员参加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组织的攻打上地民团等多场战斗,并取得胜利。民国23年底至民国24年春,国民党实行大围剿,抓捕和杀害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忠谈被迫转入地下斗争。民国26年,因被塔里民团发现而被捕,关押于罗源县城监狱。在狱中,县保安队软硬兼施,要他供出游击队员名单,忠谈坚贞不屈,惨遭重刑折磨,于民国26年牺牲于狱中,时年43岁。
  蓝桃桃
  蓝桃桃(1902~1935年),祖籍长乐县。曾拜师学习打铁技术,到罗源县西兰乡石牌头村入赘后,以农为主兼营打铁生意。民国22年(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独立团为战士。民国23年7月,桃桃奉命在罗源县山头面牛埕村筹办兵工厂,先后从福州、长乐等地购回车床、钻床以及锉、剪等工具。同年9月,开办闽东第一个红军兵工厂。兵工厂最初只制造脚绑刀等简单兵器;后在桃桃的技术指导下,能制造曲九、步枪等武器,日产曲九或长枪3支,最高峰时达5支,有力地支援红军的对敌斗争。民国23年底,国民党军队摧毁牛埕兵工厂后,桃桃转入红军创办的丰余兵工厂继续制造游击队所需的长、短枪等武器。翌年2月,罗源县革命斗争日趋紧张,桃桃奉命潜回西兰石牌头组织农民武装斗争,不幸被县保安队抓捕,押送到罗源县城,不久被杀害于城关西门外,时年33岁。
  蓝朝全
  蓝朝全(1908~1972年),生于罗源县西兰乡西兰村塘里自然村。4岁丧父,6岁母改嫁,朝全与祖母相依为命,艰难度日,16岁开始砍柴为生,供养祖母,祖母病逝后,迁居罗源县霍口乡后洋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全积极参加土改运动,分到一份土地后,辛勤耕作,当年喜获丰收。1951年,朝全创办全县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之一——后洋互助组,被推选为组长。他带领全组农户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精耕细作。当年全组粮食总产9346公斤,亩产170公斤,比上年增产两成。在他的发动下,全组群众只用一天时间就完成运送公粮2150公斤任务。是年年底,朝全先后被选为区、县劳动模范。
  1952年2月,朝全向全县互助组发起增产竞赛挑战,发动全组农户多积多施肥料,继续改良土壤,推广良种,当年粮食生产又获丰收,平均亩产比上年增34%,较当地单干户高55.2%。在后洋互助组推动下,全县互助组掀起增产竞赛热潮,31个互助组普获丰收。同年9月,朝全被推选为福建省畲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9月28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再次受到接见。
  1953年,朝全认真总结互助组等价交换等经验后,于同年5月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粮食生产又获增产。1955年底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朝全先后被选为政协福建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罗源县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罗源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当选为霍口乡乡长。1958年,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但仍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维护集体利益,深受当地群众爱戴。1972年病逝,终年64岁。
  钟细姐
  钟细姐(1909~1936年),女,生于福清市宏路镇棋山村,又名棋山妹。与镜洋乡西边村刘吓和结婚后,人们又称她“刘吓和细姐”。刘吓和是股匪刘春水(被国民党收编后被枪杀)的叔父。1935年,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进驻西区角楼村后,刘吓和率刘春水残部参加游击队,棋山妹随夫入伍,当上游击队战士、交通员,分配在后勤部工作。为了筹集经费粮草,棋山妹经常下山,到各基点村发动群众捐款献粮支援游击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为游击队筹集近百担粮食,对创建和巩固罗汉里游击根据地做出贡献。1936年2月,游击队在福厦公路伏击国民党政府汽车,俘虏7~8个国民党要员。国民党集结重兵“清剿”罗汉里。在反“清剿”斗争中,棋山妹负责交通联络,传送情报。清明节前一天早上,领导派游击队员张木士护送她穿越封锁线,下山搜集情报;到半岭时,被搜山的敌人发现。她因怀有身孕,动作缓慢,与掩护她的游击队员一起被捕,被押送到琯口村敌保安队团部审问。敌团长以娶她当太太为诱饵,要她带路上山寻找红军游击队。遭到她的严辞拒绝,就当着她的面,将另一游击队员张木士枪毙并剖腹取肝,把血淋淋的肝脏扔在她面前,恶狠狠地威胁说:“是带队当太太,还是枪毙取心肝,自己开腔!”棋山妹圆瞪双眼,怒视凶残敌人,骂不绝口。敌团长下令把她枪毙,并割下头颅悬街示众。棋山妹牺牲时,年仅27岁,还怀有3个月的身孕。
  雷住旺
  雷住旺(1910~1934年),罗源县松山镇白水村可湖自然村人。民国22年(1933年)9月,加入闽东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十三支队,跟随游击队转战于连(江)罗(源)边区,给国民党军队和民团、大刀会等反动武装以沉重打击。是年年底,住旺奉命回可湖开创革命根据地,深入西溪、半岭、石门里以及白水、坂沙等村向畲汉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组织武装斗争。民国23年2月,成立可湖村巡逻队。同年6月,成立可湖乡苏维埃政府,住旺被推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后又兼任巽屿赤卫队副队长(因可湖巡逻队属于巽屿乡赤卫队领导)。在职期间,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抗租斗争。同年6月、7月,住旺率部分队员参加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组织的第二次、第三次攻打大获民团以及攻打外洋、迹头民团等战斗。同年10月12日,碧里西洋乡大刀会集结60人,手执大刀、土炮将可湖村团团包围,住旺与巡逻队队长雷佬妹一面组织巡逻队员抗击,一面组织群众向可湖后山撤退。在战斗中,雷住旺不幸牺牲,时年24岁。
  雷其盛
  雷其盛(1912~1995年),连江县潘渡乡溪利村人,生于贫困家庭。自幼从苦水中泡大,养成坚毅刚强性格,正直尚义,嫉恶如仇。1932年,在马鼻村参加中共领导的地方游击队,任溪利乡游击队队长,曾参加解放透堡、陀市等战役,在打击土豪劣绅、抗租抗债、土地革命等斗争中作出积极贡献。1934年冬,国民党当局派重兵“围剿”连江县革命根据地,苏区全部失陷。连江县革命武装被迫转移到福清、永泰县一带。其盛留守家乡,继续开展革命斗争。1936年除夕夜,其盛潜回家取衣、食等物时,不幸被仁山乡民团抓捕,关押在民团团部,受尽严刑拷打。长时间的折磨使他几次昏死过去,奄奄一息,但他始终保持革命气节,不泄露革命机密。敌人无计可施,在寒冷的夜晚将他拖到野外荒地上枪决,朝他连开几枪。他在昏迷中听到几声震耳枪声,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几下,敌人误以为已击中(实际未击中),便离开了。后被一位叫郑泉承的好心老人背回家,并暗中通知他家人背回养伤,从而幸存下来。1949年8月,家乡解放。1950年,其盛被选为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曾任仁山乡乡长、武装部长,领导群众开展反霸、减租和土改运动。1955年,参加支前工作,在东湖至黄岐国防公路建设中担负管理工作。1961~1962年,在福安民族中学总务处工作,后请求回乡务农,直到1995年病逝,享年83岁。
  蓝荣玉
  蓝荣玉(1914~1981年),上杭县庐丰乡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次入闽时,15时的荣玉担任乡少先队副队长,参加革命斗争。193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农红军,任福建军区独立二团政治处特派员。其间,他经过深入调查,纠正闽西地区在王明“左”倾路线指导下发生的三连二排排长郑大根被诬为“社会民主党”的错案。
  1934年冬,主力红军长征后,荣玉留在岩下山、双髻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春,任杭代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民党当局派出大量兵力“围剿”闽西革命根据地,红军游击队处境极端困难,他提出采取革命两手策略的正确主张,被其他领导人视作“右倾”,遭到撤职(这一主张在1936年1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二次会议上得到张鼎丞主席的认可),仍坚持双髻山游击战争;并历尽艰险,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谭震林的亲笔信送到傅伯翠手中。从而使游击避免腹背受袭的困境,杭代县游击区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8年3月,荣玉随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到达苏皖前线,先后担任二支队政治部锄奸科科长、江南指挥部军法处副处长、十六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为发展抗日力量,纯洁革命队伍而呕心沥血。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任组织部长。1949年,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政治部主任,随军南下,解放福建。不久,转到地方工作,历任省委常委、省民政厅厅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副省长、省委监委书记等重要职务。
  1960年,龙岩专区由于“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出现农业产量锐减、人口非正常死亡等现象。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派蓝荣玉到闽西兼任龙岩专员公署专员。他同地委书记谢镇军一起,认真纠正前段工作中的偏差,坚决煞住“共产风”和“瞎指挥”,大胆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使粮食产量逐年回升;又采取生产自救的办法,使闽西老区人民度过缺粮难关,深受老区群众爱戴。
  1968年8月起,荣玉任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年4月,荣玉赴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71年3月起,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1977年12月,任省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12月,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1年8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福州,终年67岁。
  蓝兴德
  蓝兴德(1914~1985年),又名奶送,罗源县霍口乡山垅湾村岭尾自然村人。民国15年(1926年),兴德年仅12岁,就开始为红军游击队采购物品、送情报,不久参加罗源县工农游击第九支队。民国26年8月,游击队改编为红军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兴德被编入该纵队第八中队。11月,闽东独立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三支队六团,兴德任六团三营五连某部副班长。民国27年2月北上抗日。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0年2月,任江苏司令部警卫排班长。民国32年,任江苏二分区情报站站长。民国34年,任苏浙军区某司令部通讯科联络站站长,后转任江苏二分区四团通讯排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副连长、连长和兵站副站长等职,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德先后任福建莲塘航空站总务股副股长、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油料处一号库主任、解放军十一空军医院护训班分队长等职。1953年9月,复员回原籍参加农业劳动。1956年8月,任罗源县霍口区副区长。1957年3月,任县民族事务科副科长。1958年6月,任县民政科副科长、科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病休养。1981年11月,任政协罗源县委员会常委。1982年12月离休。1985年3月17日病逝,终年71岁。
  钟土土(即薛厚新)
  钟土土(1916~1945年),永泰县清凉镇小田牛岭村人。1941年,因家乡闹饥荒,他入赘到塘前乡官烈村薛家,改名为薛厚新。其后在中共闽中特委派到官烈村开展活动的弟弟钟念七的教育下,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成为中共闽中特委交通员。1944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转移至官烈村,领导全省人民开展抗日反顽斗争。他带领群众为省委机关搭建草棚,传送情报,运送粮食。7月底,薛厚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村支部书记。
  由于省委机关的频繁活动暴露了目标,福建省保安一团团长带领永泰县、闽侯县保安队、自卫队,对官烈村进行清剿,妄图消灭省委机关及其武装。1945年5月中旬的一天凌晨4时许,由于叛徒方××、张××的出卖,省保安一团、永泰县保安队兵分3路包围官烈村,薛厚新和妻子林厚妹落入敌人的魔爪。为了保住省委机关,薛厚新顶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坚不吐实,最后敌人将薛厚新及妻枪杀。薛厚新牺牲时年仅29岁。
  1990年4月清明节,中共永泰县委、县政府在塔山公园建造“革命烈士英名碑”,碑上镌刻的73名烈士中就有薛厚新。
  雷凤莲(即蓝凤莲)
  雷凤莲(1919~1985年),女,罗源县白塔乡旺岩村双元里自然村人。娘家姓蓝,住白塔乡白塔村杨家里自然村。7岁时因家庭贫苦父母无法抚养,将其送给双元里雷家当童养媳,后改姓雷。凤莲夫家生活也很穷困,她很小就参加生产劳动;虽然一家人一年到头辛勤耕作,但交纳租税后所剩无几,度日艰难。
  1949年8月14日罗源解放后,凤莲积极参加反霸土改斗争,由于表现积极,不久被选为村里的妇女干部。土改结束后,雷家与贫苦农民一样分得一份土地,凤莲一面带领家人种好土地,一面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工作。1951年秋,凤莲发动族人成立“火墙厝”、“换工组”,随后发展为互助组,她被选为副组长。1952年2月,凤莲发动组员响应蓝朝全互助组开展增产竞赛活动的建议,与组员一起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广积肥料,使当年粮食亩产比上年增三成。1953年秋,凤莲又动员把互助组转为初级社,被选为初级社副社长,成为全县首批农业社干部之一。凤莲除工作外每月参加社里的劳动达26天,超过社里的一般男同志,受到社员的好评。1955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春,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凤莲仍担任副社长。1958年起,因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凤莲时而担任妇联主任,时而担任副主任,但她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1959年3月,被选为中共罗源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同年9月,凤莲参加福建省少数民族参观团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受到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5年,正式划定并建立旺岩大队后,凤莲又被选为妇联主任,任职期间成绩显著,得到各级党委的多次表扬。1972年起,因年老体弱,不再担任妇联干部。1985年因病逝世,终年66岁。
  雷瑞义
  雷瑞义(1924~1998年),生于罗源县起步镇曹垅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到白塔乡南洋村为上门女婿。1949年8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罗源县后,加入浿溪乡农民自卫队(后改称民兵组织),参加减租反霸等斗争。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罗源县大队扩充人员时入选为县大队战士,参加剿匪、镇压反革命等斗争,后被调入县公安局,担任庶务。1952年,调任县第一区区公所干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5月,升任第一区副区长。1956年3月,调任岐余区任副区长;同年5月,当选为中共罗源县委委员,并当选为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10月,任起步公社党委副书记。1959年5月,被选为中共罗源县委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同年至1960年,带职到武汉中南民族学院干部培训班学习,获取中专文凭。1960年9月,县委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调其任霍口公社党委副书记。1966年8月,调任飞竹公社党委副书记。1975年4月,任松山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松山人民公社管委会副主任。1978年4月,调任罗源县农资公司经理。1979年11月退休。瑞义生活艰苦朴素,为官清廉,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注重民族团结工作,致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受赞誉。1998年4月病逝,终年74岁。
  蓝连珠
  蓝连珠(1936~1983年),女,罗源县白塔乡梅洋村人。其父伙木为著名畲医,她从小跟随父亲上山采药,识别青草药的种类、性能、用法。15岁起父亲就开始向其传授小儿科疾病诊治技术。18岁开始独立接诊。连珠认真继承父亲医技,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形成一套儿科诊治理论与方法,认为儿科疾病诊断要根据患儿口不能言、手不能指,无法表达病情的特点,细心察看患儿形态和肤色,判断患病部位和症状轻重,嗅患儿的排泄物,以及倾听家长对患儿食欲、睡眠等方面的详述,然后切脉论断。连珠对儿科疾病实行辨证诊治,认为患儿腹胀、食欲不振、排泄物酸臭者,在疏理患儿脾胃的同时还应兼以疏通经络气血,以促进脾胃的活力。对重症患儿还坚持内外结合,除内服草药外,外部辅以穴位按(抚)摩。用药重科学,除采用纯甘味淡青药外,剂量以“轻”为主。连珠的医技逐步成熟,求医者不断增多,但无论求医者多少,她在诊治时都绝不马虎,因而深受人们的赞誉。1983年,因病不幸逝世,年仅49岁。
  蓝瑞珠
  蓝瑞珠(1937~1965年),出生于连江县黄岐镇长沙渔村贫苦渔民家庭。自幼经历抗日战争期间全村遭到日军狂轰滥炸和烧杀抢掠的惨酷民族灾难和流离之苦,养成吃苦耐劳、坚毅勇敢、嫉恶如仇的性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瑞珠加倍努力学习文化,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先后加入民兵和共青团组织,在防谍肃特、保卫海防等斗争中表现勇敢。1959年,瑞珠刚结婚两个月,就毅然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在这个革命大熔炉中迅速成长,1961年成为中共党员,在部队3年多时间里,先后受过6次嘉奖,立过3次三等功。
  1963年,瑞珠从部队退伍后,积极投入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他把自己260元复员金全部投入大队集体,到福州购买渔业机帆船急用的轮机零部件,回来时不领公家的补贴费。父母问他时,他说:“黄继光等许多英雄为革命贡献了生命,我们把这些钱献给集体有什么舍不得?”瑞珠还时常与妻子林水蓉(也是共产党员)共同学习毛泽东著作,教育亲属子女要向白求恩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1964年,黄岐公社准备让瑞珠脱产当武装干部,瑞珠却因不愿离开集体而没有去。他处处关心集体经济,事事为群众着想,深受村民和青年人的爱戴,相继被推选担任长沙大队党支部委员、共青团支部书记、民兵营副营长等职务。
  1965年9月7日凌晨4时多,突然听到大队仓库起火的喊声,瑞珠什么都顾不得,赶紧跑出去救火。他带领20多名青年民兵冲入火场,奋力与大火搏斗,发现火舌正卷向竹篷搭盖的海带楼和二丈远的一排民房,竹篷海带楼一旦着火,民房势必遭殃,集体和群众财产都将受到巨大损失。他带头勇敢地冲进海带楼,其他渔民也接着冲进,迅速把竹楼拆掉,当竹楼就要拆完时,仓库东墙上部突然倒塌,瑞珠被墙压倒,壮烈牺牲在火海中,年仅28岁。长沙村全体村民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1966年8月5日,闽侯军分区发出通报,号召全专区民兵和复员退伍军人向蓝瑞珠学习。同年8月18日,共青团连江县委追认蓝瑞珠为模范共青团员。中共连江县委决定追认蓝瑞珠为模范共产党员,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民兵和全县人民学习蓝瑞珠的英雄事迹。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