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多神崇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42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多神崇拜
分类号:
B932.2
页数:
6
页码:
435-4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州地区畲族宗教信仰相当复杂,以信仰道教、佛教的人为较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较少。畲族崇奉的既有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女娲、伏羲、黄帝等,也有畲族独尊的始祖盘瓠;对动物神的崇奉有龙、狗、蛇、龟、凤凰、麒麟等;还有婚姻和生育神牛郎织女、临水娘娘;以及生产生活的各种保护神等。
关键词:
福州市
畲族
多神崇拜
内容
福州地区畲族的宗教信仰相当复杂,以信仰道教、佛教的人为较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较少。与汉族不同的是他们虽信佛教,但在家中并不接供观音菩萨,也未供其他佛像;只是有的家庭供财神。据查,连江畲族民众中未发现有人出家当和尚、尼姑的。
福州地区畲族长期与汉族交错散居,少数聚居的小群落也与汉族相隔很近,受汉族神祇文化影响较深。畲族崇奉的既有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女娲、伏羲、黄帝等,也有畲族独尊的始祖盘瓠;对动物神的崇奉有龙、狗、蛇、龟、凤凰、麒麟等;还有婚姻和生育神牛郎织女、临水娘娘;以及生产生活的各种保护神,如:土地神、城隍神、白马尊王、田元帅、雷将军等。但由于畲族人口不多且分散,历来经济又欠发达,因此在畲族地区单独兴建的神庙不多,信奉的仪式也较简单朴实。一般只举行烧香、供祭、跪拜、抽签、问卦等。
畲族民间信奉的,有大自然神、先哲先儒、传说中的宗族远祖及贤人,道教及其他神灵。
一、大自然神
畲民自古以农耕为主,对自然界依赖较严重,因此,形成对大自然神的信仰与崇拜。畲民崇拜的大自然神有:
(一)天神
畲族村民中视天神为诸神之首,奉敬的方式多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为“玉皇诞”,称敬天日。是日清晨以茶、酒、水果等供品为其贺施诞。平时,厅堂大门外设“天地炉”,凡供神烧香必须先供天神香,然后为家神和祖宗上供;夜间点“天地灯”,称为巡逻的天神照路。
罗源畲村还有谢天习俗。即夏收中第一天收到的稻谷碾米蒸饭,留作谢天,俗称“食新”。谢天仪式的供品除一大甑米饭外,还必须有蟹(谐音倚)、鱼魺(谐音靠)、蛏(谐音天),寓倚靠天之意,供品应摆于露天处,谓请天神。
当与人争执、蒙受委屈时,对天发誓,请天神评判曲直,主持公道;发生疾病时也求天神消灾降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崇天思想日渐淡化。
(二)山神
古时,罗源畲族称大山有神,上山砍树时要供香烧纸。凡在山上作业的,遇初二、十六要摆供品“做福”,祈求山神保佑。
(三)雨神
罗源畲族群众奉“龙王”为雨神。“封龙”日不得洗衣服、挑粪桶,部分乡村还贴封“龙票”的,即用黄纸写上封龙日期,贴于村头村口显眼处,提醒人们不得犯讳。久旱时要烧斗笠祈雨;久雨时则烧破伞求晴。每年农历初一,不能担饮用水,谓让龙王过年,好好休息;初二挑水时要带香、元宝到水源处,先放置后打水,称向龙王“买水”。
(四)土地神
福州地区畲族群众奉“土地公”为土地神,谓土地公管理财钱,又称财神,奉敬者极为普遍,各村皆建土地庙。土地庙仅用几块石头砌成,多建于村头路边。正月初为土地节,祭祀土地神,每逢过年过节或村人喜庆时皆烧香,祈求五谷丰登,发财平安。
(五)火种
称“火官”,谓专门掌握火的神灵。旧时山林发生火灾,须烧香求火神帮助熄灭。民间半夜鸡叫,说是火灾将至,就要请道士念咒,请“火神”帮助消灾,还用黄纸书写“水”字倒贴于厅堂柱脚下,谓以水制“火”。
(六)雷神
又称“雷公”。旧时畲族群众把打雷和闪电自然现象视为雷神所为。还称雷神会主持公道,会惩罚不孝和有罪孽之人。当小孩对长辈不孝敬时,常以“雷公会响”来教训恐吓小孩。如遇小孩不爱惜粮食,亦借用“雷公会打”来教育。
二、先哲、先儒
福州地区畲族与当地汉族同样,崇孔子为至圣先师。旧时,畲村塾所、塾师和学生家里皆奉“至圣先师”牌位,早、晚供香火。塾所皆建“字纸炉”,将有字的纸张,集中焚化,以表示对孔子的尊敬。清至民国时期,罗源县城孔子庙举行祭祀,畲族村的私塾教师和生员等均参加祭祀。
三、祖宗、先贤
(一)祖宗
福州地区畲族尊盘瓠为祖宗,奉为神圣。各支派旁系设“祖牌”、“祖杖”、“祖图”、“敕书”,以为圣物,还举行接祖活动。
(二)宋滨
宋末元初人。宋末随端宗帝赵昰南逃至福州,宋室灭亡后,逃迁罗源西兰乡甘厝。后隐居于西兰墩厝,教给所属七境农民扩种茶叶,发展生产。其后,该地区茶叶产量剧增,销售省外,誉满京津。后人奉宋滨为贤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当地畲汉群众共建七境堂,奉祀宋滨。西兰、飞竹等乡镇的畲族群众逢年过节皆到七境堂进香。
四、宗教及其他神灵
(一)老君
福州地区畲族中的道士,称老子为老君,奉其为道教教主,凡从事祈福、降灾等道场时,必念《道德经》。
(二)许真君
许真君,本名许逊,字敬之,为东晋道士。畲族中从凡事画符、念咒职业的人皆奉其为法主。
(三)张天师
张天师,本名张陵、张道陵,为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该道奉其为法主。畲族举行降妖、驱鬼等神事时,多念其所著的法书。
(四)陈靖姑
陈靖姑,出生闽县(今福州),曾学道于闾山,并收罗源飞竹林氏之女九娘和县城孝巷李氏三娘为师姐妹。陈靖姑24岁时因脱胎祈雨捐躯,林九娘、李三娘悲痛献身。罗源畲族称陈、林、李为夫人,奉其为救产护婴女神。霍口、飞竹、西兰等地畲族群众,历代均曾捐工、捐钱修建飞竹西洋宫。清嘉庆二年(1815年),重建西洋宫,飞竹塔里村蓝礼铨独自捐建西洋宫石刻牌坊、下马亭及通道。畲族中信仰陈靖姑的很多。清至民国时期,罗源县飞竹、西兰、霍口及连江小沦等地已婚未育妇女常到西洋宫祈子。
(五)玄帝
又称真武帝,简称真武。传说真武少时辞亲学道,得紫元居传授无极上道,并命其往太和山(即武当山)修炼,久而得道升天,玉帝册封玄武。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皇帝封其为镇天真武灵应祐圣帝君、“元圣仁威玄天大帝”。畲族普遍信奉玄帝,谓为保家之神。住宅厅堂多悬挂头顶披发、身着鳞甲、脚踩龟蛇、手执宝剑的画像,供以香火。个别村庄还修建“真武庙”。
(六)白马王
汉闽越王郢之三子白马三郎,有勇力、善游猎,遇大鳝害民,弯弓射击,不慎人马皆落入水中溺死。畲族信奉者普遍,逢村尾处皆建白马王庙,农历初一、十五供以香火,此俗今仍相沿。
(七)妈祖
妈祖为莆田湄洲湾都巡检林愿季女,名默娘,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自小学会游泳和行船本领,后在湄洲湾为过往船只导航,营救过众多遇险船只,死后受人敬仰。罗源碧里吉壁和松山白水可湖两地从渔的畲族群众皆信奉妈祖,称其为“夫人”、“天后圣母”,建天后宫祀之;凡出海捕捞和行船者皆在船头供香火。
(八)九天玄女
福州地区畲族中从事缝纫的工匠普遍信奉九天玄女,说她是鲁班之妹,为裁缝的创造者。剪裁缝制结婚衣服时皆供其香火。
(九)赵公元帅
福州地区畲族称赵公元帅即鲁班,为土木匠的祖师,凡建房、建桥等皆立其牌位于工地,供以香火,祈求安全。工匠家中平时亦供其牌位。
(十)康元帅
罗源县畲族称康元帅为康保裔,善医术,系河南海康人,为家庭保护神,设神牌、供香火。旧时,患病多求于康元帅;随着医学发达,信者渐少。
(十一)齐天大圣
畲族多称“圣王公”、“圣王爷”。信奉者较普遍,多于树头砌石为庙,供香火。平时一般不烧香,遇病时才焚香祈求保佑。还因为“圣王公”多在大树上活动,因此村人忌小孩爬大树及在大树下小便。
(十二)床娘奶
床娘奶又称床神。旧时,婴儿发笑,或夜间啼哭,则认为是床奶娘作祟,就用米饭、酒菜供在床上,烧香祈告,俗称烧“间饭”,保佑婴儿健康。
(十三)法师
福州地区畲族中从事王师(道士)等职业者皆有派系,奉各自派系的创始人为法师。因此,在祈福、降灾等神事活动中,其疏书格式、画符时的“讳字”写法等也不相同,以此表示自己属于那个派系的传人。平时家里立有法师的牌位和香位,举行神事活动时更要供法师的香位。
(十四)车山公
一说为“且山公”;又说车山公即为陈六公,他还有陈七、陈八两个弟弟。罗源畲族称,车山公生前专事狩猎,被尊为猎神。畲族住宅内塑有头戴元帅帽,身穿鳞甲衣,右手执杵,左手执印,身边跟一猎狗的神像。神像一般供于大厅的左边,并在其下侧设灵狗将军香位。出发猎狩前于车山公神像前供香火,并念:“某某山上有野兽,弟子准备前往围猎,请车山公带灵狗将军相助,如得胜回来,弟子将重谢”等等祝语。取得猎物后应用头颈、内脏供奉,供后再煮熟让众人品尝,称“赶汤”。谓车山公喜欢热闹,品尝的人越多越好。
(十五)陈感庄大王
连江县小沧乡有座龙宫庙,现坐落于山仔水库水域岛屿中,建于清咸丰年间,敬祀的就是陈感庄大王。敖江上游源溪谷狭长,水流湍急,险滩众多,有三十六跋、沉岩、狼牙潭、东龙潭、罗圆潭、石壁濑等,两岸石壁陡峭,溪中怪石嶙峋,行舟险恶重重,又是水魔妖怪出没的地方。居住两岸的畲族民众,每到放竹木排筏的时节,都要担惊受怕,一不小心就会排翻人亡。传说古时在敖江上游的古田三甲渡,有3个不同姓的结义兄弟,为了征服这险水恶滩,降魔除怪,相聚商量除妖办法。老大郑挺勇乘“酒坛”,老二陈平江坐“铁锅”,老三李清海乘“木筏”,各拿一把宝剑从三甲渡出发。老二陈平江冲过“东龙潭”,穿过“罗圆潭”,来到“石壁濑”,与黑龙搏斗;不幸翻锅,与黑龙同归于尽。上天怜其忠勇,封之为神,甚为灵显,恩泽四方,保佑沿江一带的竹木排筏和船只顺利航行。人们把陈平江遇难的地方叫“龙宫湖”,并在附近盖座巍峨壮观的庙宇,叫“龙宫庙”,庙里陈平江大王的神像叫“陈感庄”,常年香火不断。
阴历九月十六日是陈平江的遇难之日。每年这一天,连江、罗源和古田一带的乡民,为怀念其功德,都自动买了元宝香烛,抬着猪头等供品,来到龙宫庙祭拜,甚为热闹。
(十六)龙王
畲民对龙十分崇拜,历来都在“分龙节”(即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祭龙。相传这一日玉皇大帝给各龙王下旨,要他们到各地降雨。畲族居住的山区,多是望天田,水利设施差,因而特别迫切期盼龙王来降雨,以保不受干旱,五谷丰登。因而这一天家家备酒菜,祭祀龙和土地神,全乡敲锣打鼓,迎接“分龙”,祈求丰收。在这一天,最忌秽污,不晒衣,不挑粪,以免惊动龙王。
(十七)白马尊王
畲山七里村有座大庙,称“白马尊王”庙。每逢元宵佳节,乡人聚集在庙内大办酒席,宴请四乡八里客人。席间高声争议各种事情,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说是这样全村方可求得平安,添丁发甲。这乡俗的由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七里是个好地方。人都说:“好七里,景七里,景景都在七里中。”后来山坡上一棵千年古松上来了一只猕猴。这猴受日月精华,乾坤雨露,成了精,起先还只吃野果、竹笋之类,后来胃口越来越大,经常出没村里吃掉许多家禽,占了许多良家女子为妻,并要村里每年在元宵佳节晚上献出一对童男童女,不然,全村人就要遭殃。七里畲家从此不得安宁。请求官府派兵铲除妖怪,但官府却不加理睬,不管畲民死活。全乡人只好四散逃生,田地荒芜,一片凄凉景象。
有一天,畲山来了一个姓雷的将军,他是皇帝派到闽省的都统制。雷将军入闽后,常骑着一匹白马,化装进入畲山查访民情。当他询知猕猴妖怪横行七里,兴风作浪,残害畲民时,即下决心消灭此妖,为畲家除害,造福七里。
此后,雷将军通过不断查询,了解妖怪的日常规律,定下了除妖之计。最后,请出了皇上赐给的尚方宝剑,请当地的土地神及龟、蛇两神协助除害。
很快,元宵节到了,雷将军选定这天除妖。在除妖过程中,因龟、蛇两神的失误,猴精虽除,雷将军也英勇牺牲了。而雷将军所骑的那匹白马却一直站在山坡上不动,一直到它死去。人们不知道雷将军的真实姓名,只好称他为“白马尊王”。就在白马死去的地方盖起一座“白马尊王”庙。
(十八)田元帅
畲族人民普遍信仰田元帅,常将其画像或香位立于厅堂供奉。每遇节日或田元帅诞辰日(六月十一日)都焚香敬奉。
传说田元帅俗名雷海青,唐朝玄宗时为宫廷乐师,安史之乱时,因拒绝为安禄山等叛贼演奏,安禄山大怒,将其肢解。雷海青以身殉国,被后人誉为“安烈乐官”,深受梨园弟子崇敬,奉为祖师。雷海青曾显圣,旗上“雷”字被云遮住,只现“田”字,因称田公。畲族敬奉田元帅,因其姓雷,是为本族,奉为神明,加以奉祀。
福清宏路镇圳边村畲民信仰道教,在繁衍发展过程中,先后建了底厝“状元府”、圳边“胜安境”、中田“探花府”等,作为钟氏族人祭祀祖先和重要节日活动的场所。畲民把他们当作保护神,在每月初一、十五或节日期间,络绎不绝前往烧香参拜,香火鼎盛。此外,圳边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建有一座教堂,经政府拨款修缮,现今是圳边、南山、金印、周店4个行政村的基督教徒聚会场所。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