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寿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408
颗粒名称: 三、寿庆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418-419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州地区畲族群众的寿诞习俗。畲族称做寿诞为“做秩”或“做十”,实为做“九”。庆贺寿诞的主要有已出嫁的女儿、女婿和内兄弟及其他亲戚朋友。女儿的寿礼丰厚,除面、肉外,还有衣、裤、鞋、袜、长衫、风帽和红烛、寿轴等。寿宴一般在翌年的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富裕人家讲究仪式和排场。此外,还有贺寿之俗和“送寿面”习惯。罗源部分畲村还有五十寿庆做“寿木”的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寿庆之俗仍然沿袭,但设寿堂拜寿和“做寿木”的习俗已少见。
关键词: 福州市 风俗习惯 寿庆习俗

内容

福州地区畲族群众称做寿诞为“做秩”或“做十”,多为虚龄,实为做“九”,即四十九做五十;五十九岁做六十;六十九岁做七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物质生活和卫生保健条件差,人的平均寿命短,五十岁就称上“寿”,因此四十九岁就开始庆寿诞。但福州畲族地区以往经济不发达,多数群众生活贫困,无力举办祝寿宴会。只有极少数家庭生活条件好、而且子孙较齐全的人家,才有能力举办寿庆。寿诞的庆贺时间一般从12月中旬至翌年的元宵节前。祝贺寿诞的主要有已出嫁的女儿、女婿和内兄弟及其他亲戚朋友。女儿的寿礼丰厚,除面、肉外,还有衣、裤、鞋、袜、长衫、风帽和红烛、寿轴等。回赠女婿的有糕、橘,以及钱,称“压秩”。赠钱的数额分两种,一是准备办寿宴的如数收下,回赠部分或不回赠;如果不办寿宴的则应按礼物价值的90%回赠,其他亲戚皆按此俗回赠。春节前,做秩人要把寿轴按亲戚辈份从左到右依次挂在大厅墙上,至正月十五止。以示告寿喜。
  寿宴一般在翌年的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富裕人家做寿诞讲究仪式和排场,筵席前,在大厅摆寿堂,设香案,燃大红烛,接受儿孙辈的跪拜,俗称“拜秩”,受拜者按人逐个发红包,称“膝盖钱”。罗源有的畲村办寿宴十分隆重,举办前需行列“表”仪式,即用大红纸将做秩的同房族人自左至右,从大到小开列其上。列毕,敲锣鼓送到神庙,烧完香后又送回,贴于房屋大厅左边,以示家族兴旺,但多数人因经济困难,寿庆不办筵席。
  福州地区畲村有贺寿之俗。即在翌年农历正月初一日,贺寿的村人提鞭炮在“做秩”人的家里燃放,请其办寿宴,以示庆贺,受贺者必须设宴以表感谢。罗源县前房等村则有“送寿面”习惯,即于农历正月初二日提煮好的寿面到“做秩”者家中祝贺,受贺者回赠糍、橘、糖等礼物。
  罗源部分畲村还有五十寿庆做“寿木”(即提前做棺木)的习俗。做寿木者为富户或子女已成家立业、家况好的“好命人”,但个别多病或正在患病的人也做“寿木”,谓压邪、冲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寿庆之俗仍然沿袭,寿诞贺日趋贵重,女儿、女婿给父母寿诞送电视机、金戒指以及设筵席酬谢亲友的不少,但设寿堂拜寿和“做寿木”的习俗已少见。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