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法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383
颗粒名称: 一、语法特点
分类号: H289
页数: 5
页码: 369-373
摘要: 本文总结了福州地区畲语方言的语法特点,包括名词后缀、形容词重叠和后缀、表示方位的特殊词语、动词重叠、表示能愿的特殊词语、表示趋向的特殊词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形容词“好”和副词“好”、动词(在)和介词(在)、动词(给)和介词(被)、连词(和)和介词(跟、对、把)等。
关键词: 福州市 畲族 语法特点

内容

这里仅据罗源、连江、福州的畲语方言归纳出语法特点,永泰畲语语法特点与罗源等3点不尽相同,因篇幅限制,未列入比较,读者可从语法例句中比较它们的异同。
  (一)名词的后缀
  1.牯
  ①:“牢牯”(公牛)、“虎牯”(公虎)、“狗牯”(公狗);“刀牯”(大刀)、“锄头牯”(大锄头);“贼牯”(小偷,贬义)、“乞食牯”(乞丐,贬义)。
  2.娘:“牛娘”(母牛)、“猪娘”(母猪)、“狗娘”(母狗);“手娘”(大母指)。
  3.仔:“牛仔”(小牛)、“猪仔”(小猪)、“鸡仔(小鸡);“布女仔”(女孩)、“后生仔”(青年人);“碗仔”(小碗)、“刀仔”(小刀);“贼仔”(小偷、贬义)、 “矮仔”(矮个子,贬义)、“癫仔”(疯子.贬义)。
  (一)形容词的重叠和后缀
  1.形容词的重叠
  (1)“平平”、“弯弯”、“壮壮”(胖胖)、“直直”、“白白”、“赤赤”(红红); (2)“长长短短”、“大大细细”(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花花绿绿”。
  2.形容词的后缀
  “赤”(很红)、“壮”(很胖、很肥)、“酸“(很酸);“薄”(很薄)、“咸”(很咸)。
  (三)表示方位的特殊词语
  1.表示“上面”方位的词语
  (1)(物体的上方):“树(树梢的上方)、“桌(桌子的上方);
  (2)(物体的面上或最高处):“树”(树的最高处)、“楼(楼上)。
  2.表示“下面”方位的词语
  (1)(物体的下方):“寮”(下面的房子)、“楼”(楼下)。
  (2)(物体覆盖的地面):“床”(~“床”)(床底下的地面)、“桌”(~“桌”)(桌子底下的地面)。
  3.表示“前面”方位的词语
  (前面):“寮”(房屋前面)、“床”(床铺前面)。
  4.表示“后面”方位的词语
  (1)(物体的后面):“寮”(房屋后面)、“床”(床铺后面);
  (2)(人的背后):“你(你的背后)、“阿公(阿公的背后)。
  5.表示“里面”方位的词语
  (里面):“寮、“衫”(里面的衣服)
  6.表示“外面”方位的词语
  (外面):“寮”(房屋外面)、“衫”(外面的衣服)。
  (四)动词重叠
  1.“AA”式(表示动作的“短暂”义):“行行”(走走)、“睇睇”(看看)、“食食”(吃吃)。
  2.“AA睇”式(表示动作“试一试”义):“食食睇”(吃吃看)、“着着睇”(穿穿 看)、“行行睇”(走走看)。
  3 “AABB”式(表示动作的“反复”义):“出出入入”(进进出出)、“上上落落” (上上下下)、“行行歇歇”(走走歇歇)。
  4.“ABAC”式(表示动作的“反复”义):“行来行去”(走来走去)、“行上行落” (走上走下)、“行入行出"(走进走出)。
  (五)表示能愿的特殊词语
  1.(要):“去”(要去)、“食”(要吃);“去”(不要去)、“食”(不要吃)。
  2.(必须):“去”(必须去)、“睇”(必须看);“去”(不必去)、“睇”(不必看)。
  3.(会)、(不会):“去”(会去)、“来”(会来);“去”(不会去)、“来”(不会来)
  4.(可以):“去”(可以去)、“食”(可以吃);“去”(不能去)、“食”(不能吃)。
  5.(肯):“去”(肯去)、“食”(肯吃);“去”(不肯去)、“食”(不肯吃)。
  (六)表示趋向的特殊词语
  1.(来)、(去):“行”(走来)、“行”(走去)。
  2.(过来)、(过去):“行”(走过来)、“(走过去)。
  3.(起来)、(下去):"”(爬起来)、“爬”(爬下去)。
  4.(上来)、(下去):“行”(走上来)、“行”(走下去)。
  5.(出来)、(进去):“行”(走出来)、“行(走进去)
  (七)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①
  1.人称代词
  (1)单数:(我),你(你),佢(他);
  (2)复数:(我们),你人(你们),佢人(他们)。
  2.指示代词
  (1)近指:(这);
  (2)中指:(那);
  (3)远指:(那)。
  (八)形容词“好” 和副词“好”
  1.形容词“好” “好人”、“好书”、“好日子”。
  2.副词“好” (要、快要):“好去”(快要去)、“好来”(快要来),“天好 黑”(天快要黑),“天好)”(天快亮)。
  (九)动词(在)和介词(在)
  1.动词(在)作谓语,表存在:
  佢寮。(他在家)。佢寮。(他不在家。)
  2.介词与名词组成介词结构表处所:
  佢寮读书。(他在家读书。)
  阿伯晒日头。(伯伯在那儿晒太阳□)
  (十 )动词(给)和介词(被)
  1.动词(给)作谓语:
  你一本书。(我给你一本书。)
  阿爹十元钱。(爸爸给我十元钱。)
  2.介词(被)与名词组成介词结构表被动义:
  佢打一下。(我被他打一下。)
  兔仔狗啮一口。(兔子被狗咬一口。)
  (十一)连词(和)和介词(跟、对、把):
  1.连词(和)连结两个并列成分:
  佢齐去县。(我和他一起去县城。)
  阿哥(;)寮食饭。(哥哥和弟弟在家吃饭。)
  2.介词(跟、对、把)与名词组成介词结构表对象、处置等义:
  你佢讲,去县了。(你跟他说,我不去县城了。)
  你佢有什么意见?(你对他有什么意见?)
  你这只鸡捉来。(你把这只鸡抓来。)
  (十二)(有)、(没有)句
  1.(有)、(没有)带名词:
  你钱,〓钱。(你有钱,我没有钱。)
  〓布鞋,皮鞋。(我有布鞋,没有皮鞋。)
  2.(有)、(没有)带动词:
  佢来,佢阿弟来。(他来了,他弟弟没来。)
  佢睇过戏,〓睇过。(他看过戏,我没看过。)
  (十三)疑问句
  1.用疑问代词表疑问的疑问句
  (1)问人:是你阿哥?(谁是你哥?)
  是你哥?(哪个是你哥?)
  (2)问事物:你买书?(你买什么书?)
  你去福州做(你到福州干什么?)
  (3)问方式:你要〓做?(你要我怎么做?)
  连江到福州行?(连江到福州怎么走?)
  (4)问处所:你去?(你去哪里?)
  你寮?(你家在哪儿?)
  (5)问数量:你有钱?(你有多少钱?)
  你寮有人?(你家有多少人?)
  (6)问时间:你去?(你去多久?)
  你去?(你什么时候去?)
  你来?(你什么时候来?)
  你转?(你什么时候回来?)
  问大小、重量:这头鸡有重?(这头鸡有多重?)
  这间有大?(这间房间有多大?)
  2.用肯定否定相重叠表疑问的疑问句
  (1)式:(A)你读书啊读书?(你读不读书?)
  你去县啊去县?(你去县城不去县城?)
  (B)你读读书?(你读不读书?)
  你去去县?(你去不去县城?)
  上例(A)式仅在比较严肃的场合才用,一般情况都用(B)式。
  (2)“A未”式:你睇过戏啊未?(你看过戏没有?)
  你饭食了啊未?(你饭吃了没有?)
  这是的变式,上例分别是“你睇过戏啊未睇过戏?”和“你饭食了啊未食了?”的简化式。
  (3)A”式:(A)你来?(你会不会来?)
  佢食?(他会不会吃?)
  你去?(你会不会去?)
  (B)你食?(你吃不吃?)
  你?(你来不来?)
  (C)你钱?(你有没有钱?)
  你打他?(你打他了没有?)
  “A”式是由(会不会)式演变而来的。演变的过程是:
  (①式)(②式)(③式)(④式)(⑤式)。
  上列②式的是①式的的合音;③式的是②式连读音变(逆同化)的结果;④式的是③式的受畲族居住地汉语闽东方言的影响,从-m尾变为-ŋ尾;⑤式是④式的简式或套用。上列A组例句的“你来?”就是“你来?”;(B)组例句的“你来?”是“你来?”的简式;(C)组例句的“你有没有钱?”本应说“你钱?”但因套用了式,也说成“你钱?”了。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