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3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物
分类号: K873.57
页数: 5
页码: 304-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州地区畲族乡村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和古建筑。古遗址有龟山、道人峰、牛姆岗等青铜时代遗址,以及碗窑里和真茹古窑址。古建筑包括兴祥寺、龙华寺、圣安寺、光化寺、洪福寺、田中宫、肖洋桥、石板桥和下村桥等。其中,石板桥又称鐤炉桥,是宋熙宁五年(1072年)建的单孔石拱桥,是罗源县飞竹镇飞竹村里飞竹自然村的重要历史遗迹。
关键词: 福州市 文物

内容

分布于福州地区畲族乡村的文物,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3大类。
  一、古遗址
  (一)龟山青铜时代遗址
  位于罗源县霍口畲族乡霍口村后,1987年发现。遗址濒临霍口溪,面积约3000平方米。采集标本有:绳纹夹砂灰陶1片,泥质方格纹灰硬陶1片,泥质蓝纹灰陶1片,泥质席纹灰黄陶4片,泥质席纹灰硬陶1片。无可辨器形。
  (二)道人峰青铜时代遗址
  位于罗源县白塔乡钟下村七步自然村,1987年发现。遗址在距道人峰(即禾山)80米处的小路旁及附近番薯园中。因周边为岩石、山洞,面积无法估计。采集标本有:泥质大方格纹黄陶7片、红陶2片、灰陶6片,泥质小方格纹灰陶1片。器形无可辨。
  (三)牛姆岗青铜时代遗址
  位于罗源县西兰乡西兰村与寿桥村交界处。遗址南临公路、北临小溪,面积9450平方米。采集标本有:泥质席纹灰陶4片,泥质席纹黄皮陶2片。无可辨器形。
  (四)碗窑里窑址
  位于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西侧2公里。窑址残片堆积层原约0.5~1米。碗帮平直,座出露胎,表面灰白色,内底绘有卷云式、莲花式条纹或密而短的篦纹。经鉴定为宋代瓷窑。
  (五)真茹古窑址
  位于连江县长龙乡畲族村真茹的后山坡。1988年全县文物普查时采集到部分窑具、匣钵、釉碗等。从其釉色、纹饰和制形的风格看,与连江县江南乡魁岐窑址及浦口窑址出土的陶瓷窑具、釉碗等品种及工艺特征均较相似,经专家鉴定,属于南宋至元代古窑址。
  二、古建筑
  (一)兴祥寺
  位于罗源县西兰乡石壁下村大坪自然村。唐大顺二年(891年)僧智韬建,原名兴王院。明万历二十七年(1609年)重建。清嘉庆六年(1801年)十二月僧通镜、徒弘辉、孙仁能重建。现存山门及两庑,面积219.55平方米。寺坐北向南,山门面阔3间,进深3间,寺内有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铁钟1口。
  (二)龙华寺
  位于罗源县起步镇坑山村长岗畲族自然村。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僧真翁建。明崇祯年间(1628~1844年)僧如滨重建。1982年重修。占地672平方米,由山门、两庑、大殿组成,三面围墙。内祀石刻地藏王菩萨像,南宋嘉庆十年(1217年)造,高0.38米、宽0.32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造香炉1座,辉绿岩质,长0.41米,高0.26米,内径0.30米。
  (三)圣安寺
  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外葛藤村、安井村(又称上吕洞)与松山乡前房村交界处,距县城5公里。唐咸通元年(860年),僧智净、慧泉结茅为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僧升明、定修募建大殿。嘉庆八年(1803年),僧能安建钟鼓楼。道光六年(1826年),僧秋月、明才募塑十八罗汉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僧德煊(畲族、安井村人)捐建山门。今存大殿、石水槽,均乾隆年间造。寺后岩石罅有山泉,石壁摩刻“咄湧”两大字,为康熙年间罗源县令梁文煊题。
  (四)光化寺
  位于罗源县白塔乡旺岩村崙后自然村。寺对面山上有石如珠,传说夜可发光,寺因而得名。唐乾化二年(912年),僧圆映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僧如净重建。清道光五年(1825年)僧会司长福重修;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一月重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今存建筑面积409平方米。前殿面宽5间,进深4间,190平方米;正殿面宽5间,直深6间,面积219平方米。尚有石碑2方、石槽5个,皆宋代遗物。
  (五)洪福寺
  位于罗源县起步镇黄家湾村。宋咸平二年(999年),僧兴宗始建山门、大雄殿。明隆庆六年(1572年),僧无边重建山门、大殿;崇祯十四年(1641年),僧普济建后殿。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僧戒洪、戒因重修后殿。寺为土木结构,依山而筑,从山门至后殿高差6.64米。今存山门、大殿为明隆庆建筑,前殿、后殿为清乾隆建筑,总面积1531平方米。大雄殿为单檐歇山式屋顶,面宽5间,进深4间,面积437平方米,藻井上的明代彩画“丹凤朝阳”犹存,台阶为辉绿石构造,上有双龙抢珠浮雕。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田中宫
  位于罗源县起步镇田中村。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始建。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坐北向南,占地60平方米,宫面宽3间,进深4间,高4米,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铁铸香炉一口,保存完好。
  (七)肖洋桥
  位于罗源县洪洋乡官村肖洋畲族自然村。宋庆历三年(1043年)十二月建。石梁桥,长4米,宽1.3米。
  (八)石板桥
  又称鐤炉桥。位罗源县飞竹镇飞竹村里飞竹自然村。宋熙宁五年(1072年)建,为单孔石拱桥,桥东西走向,长7米、宽2.5米,桥面刻有“熙宁五年壬子岁、兴城里高耸与妻郑十四娘共舍梁一条”、“缘首永清、永观、永柯、顔添舍一贯文”、“德斌与弟子林阮、李球、同券众缘共造桥一所”等字。
  (九)下村桥
  位于罗源县飞竹镇下庄村,为罗源县城关至霍口主要通道。始建于北宋初期。单孔石梁桥,长8.4米,宽2.1米,高2.2米。
  (十)王认桥
  位于罗源县洪洋乡王认村。宋绍兴三年(1133年)建。东西走向,石梁桥,2墩、3孔。桥长22米,宽3.7米,高4.8米。桥栏上有动物浮雕,铭文:“弟子陈果舍钱造桥梁一条,乞保平安。”桥面石断2条、栏杆石断4条。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青蛤桥
  位于罗源县飞竹镇飞竹村南方1公里处。桥南15米处有石如青蛙(罗源方言称青蛙为青蛤)而得名。桥始建年间不详。历清道光八年(1828年)、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桥南北走向石梁,单孔,长7米,宽3.1米,高4.7米。桥头有清光绪重修石碑一方,保存完好。
  (十二)久安桥
  位于罗源县霍口畲族乡霍口村后洋自然村。因形如虾蛄,俗称“虾蛄桥”。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石拱券桥,东西走向,长18.5,宽3.55米,单孔,净跨10.45米,拱圈厚0.66米,栏板高0.55米,厚0.15米。南向栏板内侧正中刻楷书“久安桥”3字,桥东端左侧面田边有建桥石碑6通,记缘起、缘首及助缘者姓名和金额。
  (十三)八井雷氏宗祠
  位于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建,土木结构。正殿面阔3间,进深6间,中间两扇不用中柱,而用过梁架连接。围墙以下石、上砖构砌,内侧建单撇走廊通正殿。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民国23年(1934年),八井苏维埃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八井乡政府曾设此。现正殿已改为戏台,屋面破损严重。
  (十四)塔里蓝氏宗祠
  位于罗源县飞竹镇飞竹村塔里自然村。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后圮。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该村贡生蓝礼铨、蓝礼秋二人主持重修。为土木结构,今存正殿、天井、书院、门楼等建筑物,总面积509平方米。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门楼外树旗杆碣3对。
  (十五)龙宫庙
  亦称尊王宫,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原址在山仔水库淹没区,于1993年用原木石构件、按原样移迁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东风村龙宫坞。依山临水,坐西北向东南,面宽17.30米,进深19.5米,分前后两座,前为戏台天井。戏台为亭楼式,悬山顶;藻井三个,人物花鸟雕刻精细。后为正殿,祀陈感庄尊王。传古时敖江溪流之间有诸多弯道、浅滩、峭壁、暗礁之患,竹木排及行舟时有遇害翻没,陈感庄三兄弟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拯救患难者。在其殉难后,民感其德,尊之为王,建庙祀之。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探花府
  位于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七里村。厝主雷土焕(1810~1881年),字大金,号炳镇,于同治八年(1861年)六月邀闽侯大湖桥细木陈大春建造。坐北向南,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宽29米,12扇、2直弄、2梯间,深32米;套房设置3直间,1横弄;周设回廊,通道灵活。左右建有2排厢房与主屋相通。室内庭式布局,规模宽旷,装饰简朴,富有畲村建筑特点。现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竹玉寺铸铁钟
  在永泰县塘前乡芋坑村竹玉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腊月1日铸。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永福县二都竹云寺山僧万志募化各方善信再铸,匠人林邦馆。钟高1.06米,直径0.43米,下直径0.61米,为生铁铸成。上方双头狮,狮长43厘米,高17厘米;下方为五角弧形。现尚完好。
  (十八)翠云寺
  位于永泰富泉乡瑞应村。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后毁于火,仅余正殿。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面积800平方米。现有石碑2方,记田园亩分等。正殿前宽3.1米,石阶20级。有石马槽1个,长395厘米,宽90厘米,高65厘米。还有偏殿、宿舍楼1座80平方米。
  (十九)嵩口畲寨
  位于永泰县嵩口镇张坂里,清代,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现保存完好。
  (二十)圣来寺
  位于福清棋山,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原名“显庆寺”,是福清著名的千年古刹之一。规模宏大,寺貌壮观,因有位皇帝驻跸于此,故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更名为“圣来寺”。寺内有中国传统的诸佛像,还有一殿专供地方神张、钟、刘、史、赵五灵公。该寺属现宏路镇8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共有的,也是棋山畲族村民最敬仰的神庙之一。50~60年代被宏路粮站占用,后又拆建为粮库,经多次交涉,福清市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让占用单位归还。目前正在筹款重建。
  (二十一)棋山钟氏宗祠
  位于福清市宏路镇棋山村。棋山村钟氏畲民的祖先,由永春迁来棋山,经150余年的繁衍,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建了一座规模恢宏的“钟氏宗祠”。光绪二十年(1894年),颖川钟氏裔孙福建福州府省城正始堂二十世祖、四品衔刑部主事钟大焜主持,召集全省各地钟氏族人,重修《钟氏族谱》,经7年修成。该祠于清同治年间和民国元年,曾进行修繕。2002年又进行全面修建,为老人娱乐活动场所。
  (二十二)棋山胜境
  位于福清市棋山。“棋山胜境”供的是地方神衹,原址在宏路街头,因公路拓宽拆迁,重建在棋山大降岭山坡,是棋山村畲民和附近信徒的地方保护神。每月初一、十五,信徒络绎不绝前往礼拜,香火鼎盛。
  三、古墓葬
  (一)陈洋宋墓
  位于罗源县西兰乡许洋村陈洋畲族自然村。墓坐西北向东南。墓面、墓埕、墓道皆石砌。距墓地300米处,尚存旗杆碣1对,高1.85米,宽0.54厘米,厚0.24米;石兽2对,其中石羊高0.98米,长1.1米,石狻猊高0.55米,长1米;石人1对,各高2.5米,腰围2.3米,相距2.6米。墓主为黄棆,生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登进士;历官海盐知县、广东东路转运官,特授朝议大夫,封罗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敕巡广西东路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兼提举本路盐事。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卒,赠少师。
  (二)许洋宋墓
  位于罗源县西兰乡许洋村莲花岗。墓坐西向东。墓地宽65米,深70米,墓道、墓埕皆用花岗石铺砌。尚存墓碑、墓志铭碑各1面,旗杆碣1对,石兽2对,石人1对。墓碑高0.7米,宽0.56米,厚0.2米,碑篆刻阳字“宋知惠州将作监簿黄公偕陈氏宜人”;墓志铭碑为辉绿岩,高1.63米,宽0.81米,厚0.09米,额篆刻“惠知将作墓黄公墓志铭”,碑文楷书竖刻,计38行,每行59字,多破损已不成文;旗杆碣高2.3米,宽0.6米;石兽2对没田中,石人为一文一武,高2.7米,腰围2.3米。墓主为黄克昌。墓于1980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蓝孔旺墓
  位于长乐市龟宿覆鼎山,为蓝孔旺偕妣陈孺人墓,清乾隆己丑年(1745年),仲春吉旦立。圹身宽敞,朝向西。
  (四)蓝孔荣墓
  位于长乐市西庵牛项(上),为蓝孔荣偕配黄孺人墓,朝向北,过案鲤鱼池。
  (五)蓝右礼墓
  位于长乐市浮岐饭桌顶山,为蓝右礼偕妣郑氏孺人、四男文福公、四男妇卢孺人墓,清道光己酉(1849年)立。朝向西,朝猫山为案。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