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舞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328
颗粒名称: 五、舞蹈
分类号: J72
页数: 3
页码: 261-2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州地区畲族的传统舞蹈及其发展历程。畲族的传统舞蹈以手、脚、身为三个部分,具有刚柔结合、粗犷朴实的特点。50年代中期,罗源县文化部门开始发掘畲族传统舞蹈,创作并移植了《采茶》、《婚礼》、《迎亲》、《蓝姑妈探亲》等节目,这些节目反映了畲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婚姻等方面。
关键词: 福州市 畲族 舞蹈

内容

福州地区畲族民间的传统舞蹈多已失传,只有巫师在各种典礼、神事、祭祀等活动时保留部分舞蹈动作。这些动作分手、脚、身三个部分。手,即使用手腕和手指,配以身段;脚步以蹬、进、退、蹲为基本步;文场时边唱边用碎步环行,并配以身段,但动作幅度较小;武场时边唱边舞,身段动作有抖肩、旋转,动作幅度较大,具有刚柔结合、粗犷朴实的特点。50年代中期,罗源县文化部门开始发掘畲族传统舞蹈,以以上动作为基调,整理、创作并移植诸多节目,主要有:
  《采茶》 以罗源西兰村畲族女青年采摘“七境茶”为素材,表现畲村茶叶丰收情景。于1959年创作,参加罗源县文艺会演,获创作和演出奖。
  《婚礼》 根据畲族婚礼中的踏袋、拜堂、换灯、献茶等仪式和动作为基调进行创作。
  《迎亲》 用新郎新娘双人舞的形式,表现畲族男女青年幸福婚姻和美好生活追求。
  《蓝姑妈探亲》 该节目以表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形式,反映畲族村社会主义建设新貌。1972年创作,并参加宁德地区文艺会演,获大会演出一等奖。同年又参加福建省文艺会演,获剧本、演出和作曲三项大奖。
  《入宅歌》 以畲族独有入宅仪式为素材,用歌、舞形式反映畲族群众盖新房、迁新居的喜悦情景。该节目于1980年创作并参加福建省少数民族舞蹈会演,获作曲奖。
  《凤尾彩节》 该舞蹈以畲族妇女编织彩带为素材,并汲取传统舞蹈的某些动作进行创作,反映畲族妇女热爱生活,勤劳勇敢的高尚情操。1984年,参加福建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获创作三等奖。
  《甜》 以畲族传统舞蹈动作为基础,揉入现代舞蹈动作,反映畲族男女青年幸福婚姻和美满生活。1984年参加福建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获创作三等奖。
  《畲家小妞》 以集体舞的形式,反映畲族小女孩天真活泼、幸福成长的情景。该节目于1991年由罗源县实验幼儿园创作,同年1月参加福州市第三届少儿创作舞蹈比赛大会演出,获优秀创作奖和演出奖;5月参加省武夷之春音乐舞蹈节演出。
  《茶山小丫》 由罗源县凤山幼儿园创作并演出。舞蹈以畲族一群小女孩参加采摘春茶,表现茶叶丰收的喜悦情景。1991年1月,参加福州市“温暖的榕城”文艺会演,获演出奖。
  《茶山盘歌》 以罗源县西兰乡畲族妇女采摘春茶劳动为素材,以畲族山歌和传统舞蹈作为基调,反映畲族人民劳动致富、热爱生活的新形象。该节目于1991年由罗源县职业中学创作并演出。
  《赶集》 以畲族基本舞步中蹬、进、退和碎步等动作为基础创作,表现上坡、下坡、平行等,并揉入喜剧等动作,反映畲族群众进城、赶集的喜悦情景。
  《挖笋》 少儿舞蹈。体现畲族儿童勤劳勇敢、热爱家乡的愿望。1991年1月,参加福州市“温暖的榕城”文艺百花奖大会演出,获创作奖、演出奖。
  《畲山风情》 以畲族男女劳动、对歌为素材,汲取畲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进行加工,并以畲族山歌伴奏,构成飘摇回荡的意境,体现浓厚的畲族风情。该节目于1991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获三等奖。1999年,罗源湾艺术代表团代表国家教委参加全国产业系统工会文艺会演,获银奖。
  《情系凤凰》 该节目以罗源畲族妇女出嫁前梳扮凤凰髻,穿凤凰装和戴凤冠为素材进行创作。舞蹈以畲族传统舞步为基调,并运用集体舞和领舞有机结合的办法,反映一群畲族青年人追求美满幸福生活的高尚情操。该节目由罗源县民族事务局和罗源湾畲族艺术团挖掘、编排,并于2000年11月参加福建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获创作一等奖、演出金奖。
  永泰县荷溪村畲族每逢春节前夕,一些喜好热闹的人就忙着办起“舞狮”表演节目和小段歌剧。传说狮能为房宅驱魔避邪,是吉祥的象征,因此,农村人总喜欢“舞狮”队的光临,并给予热情的接待。热衷于“舞狮”的荷溪畲民们,夜晚不辞辛劳爬山涉水,到邻近乡村巡回表演,直到正月十六才“收狮”。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