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音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327
颗粒名称: 四、音乐
分类号: J648
页数: 1
页码: 261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州地区畲族的的音乐文化,包括其乐器、曲目、演奏场合以及与汉族音乐的交流。畲族音乐不仅包括吹、拉、弹、唱等传统音乐形式,还有专门的道场音乐用于诵经拜忏等活动。畲族音乐的流传多采用简谱和乐谱,其演奏场合多样,包括春节、喜庆活动、丧事等。
关键词: 福州市 畲族 音乐

内容

福州地区畲族除喜爱山歌外,还喜欢吹、拉、弹、唱等音乐。从清代初期开始,一般村主都置有锣、鼓、小锣、大钹、小钹等乐器,用于节日和喜庆时敲敲打打助热闹。以春节期间最常见,一般从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到次年的农历正月元宵节结束。演奏的介头有“赶路牌”(又称“行路牌”)、“五下锣”、“三下锣”等,也有仿汉族地方的“四击头”、“急急见”等介头。清代末期至民国初年,人口较多的村庄,开始组织“吹班”,配唢呐于迎亲、祭祀等活动中吹奏,但不演唱。民国15年(1926年)后,部分唱班又配“平鼓”(俗称“达达”)、檀板、京胡、二胡、笛子、三弦等乐器,并增加曲艺演唱,人数扩大到10~12人,为与吹班区别,称为“十番伬”,但多数仍称之为吹班。曲艺演唱多用闽剧曲牌,并以福州方言演唱。演唱曲目有《紫玉钗》、《荔枝换绛桃》、《钗头凤》等等。但有时也演唱畲族山歌。畲族音乐的流传多采用“工、伬、商”简谱,70年代以后开始用乐谱。畲族的“吹班”、“十番伬”多活动于畲族村庄,有时也被汉族乡村群众邀请去演奏。喜庆场所常奏曲谱的有《双贵子》、《得胜会》、《上酒楼》、《九板歌》等;丧事时常奏《万年青》、《目边调》、《水底鱼》等。
  罗源畲族音乐中,还有一种专门用于诵经拜忏活动时专门演奏的音乐,俗称道场音乐。道场音乐有专门的曲牌、乐器。曲牌有《观音赞》、《目连调》等。使用的乐器有木鱼、磬、击子、手筝、饶、钹、锣、鼓、击铃等。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