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政治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29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政治活动
分类号: D235.24;K827.674.5
页数: 22
页码: 164-18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畲族地区中共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通过与畲族群众建立联系、开展革命活动,中共逐渐在畲族聚居地区建立了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在解放战争时期,畲族党员在配合解放军解放福州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县委结合各项社会运动,积极培养和发展畲族党员,在畲族聚居地区建立党组织。
关键词: 福州市 政治 政治活动

内容

一、参加中共组织
  民国19年(1930年)10月,中共连江县地方组织领导人杨而菖等到连江县长龙洪塘(今称洪峰)等畲村开展革命活动,与畲族青年蓝礼义、蓝元进等交上朋友。在杨而菖的教育启发下,蓝礼义等人思想觉悟迅速提高,迫切要求加入中共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蓝礼义等8名畲族青年同时被批准为中共党员;并于民国21年10月经中共连江县委批准,成立中共洪塘支部,蓝礼义任支部书记。这是福州地区畲族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和畲村的第一个中共支部。
  民国22年,连江县土地革命进入鼎盛时期,长龙畲族地区成为革命根据地,革命思想迅速向周围连江县和罗源县的畲村辐射发展。中共连江县委逐步建立基层区委、支部。同年3月,中共罗源特别支部成立。到同年底,中共连江中心县委下设5个区委2个特支,即:山面区区委(设长龙,畲村);四区区委(设潘渡陀市、畲村),区委书记蓝礼义;五区区委(设丹阳、畲村);六区区委(设透堡);七区区委(设官坂、畲村)以及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支队支部、罗源特别支部。民国23年3月,中共连江县委派员到罗源县八井畲村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八井支部。此后,在中共连江县委、中共连罗县委(辖连江县4个区委、罗源县4个区委),以及分立中共连江县委、中共罗源县委期间,连罗两县畲村的中共组织和中共党员有较大的发展。至民国23年9月,在连江县长龙的洪塘、真茹、丘祠、苏山、建庄,丹阳的文朱、朱山,蓼沿的周溪、大沧,潘渡的陀市、溪利、东岸(今称东雁)、高岳,东湖的飞石、岩下等畲村建有中共支部或小组,共有畲族党员30多人。在罗源县松山的八井、可湖,西兰的大坪,飞竹的蛤蟆石、官路下,洪洋的伡溪,霍口的福湖,白塔的旺岩(包括双元里、仓后)、大项,中房的灵峰洋畲村建有9个中共支部,其中旺岩支部书记雷云明、副书记钟章善,大项支部书记雷伙金,蛤蟆石支部书记雷龙金;在白塔的笕下、梅洋、杨家里、南洋,中房的梨坪,霍口的堡冈、价洋、王廷洋,松山的竹里,飞竹的塔里,西兰的芹石、刘坑,洪洋的江湾里畲村建有14个中共小组,共有畲族党员69人。畲村的中共组织建立后,组织畲汉两族党员在宣传中共主张,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五抗”和“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发动群众参军参战,筹措物资支援前线中起带头模范作用。民国23年底,国民党当局派第八十七师二五九团、保安步兵第十一团对连罗两县苏区开展军事“清剿”。民国24年上半年,连罗两县苏区全部陷落,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民国37年初至38年8月,中共五县中心县委所辖的中共连江县委、中共林连罗沿海地区工委在连江县潘渡、丹阳、长龙、小沧等畲乡(村)设立区工委或支部(总支),发展畲汉两族党员,其中畲族党员10多人(已知)。钟瑞贞任中共长龙真茹支部书记。民国37年9月,中共五县中心县委所辖的中共罗源县工委在罗源县建立以畲乡霍口为中心的西区工委,至翌年6月,在霍口的山垅湾、洪洋的伡溪等畲村建立中共支部和小组。民国37年10月,中共连江县委所辖的连罗边区工委在罗源县畲村八井成立中共八井支部;前房、安井、葛藤湾畲村在南门外村成立中共南门支部,并设前房、葛藤湾、莲花小组。民国38年初,中共五县中心县委所辖小北工委在罗源县畲乡霍口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堡冈、漈上、佳湖3个支部。同时,中共罗古宁边区工委在罗源县畲村廷洋坂、白水等地建立中共廷洋坂、白港(含白水、上土港、下土港3村)2个支部。同年6月,中共罗古闽边区工委在罗源县畲乡霍口的漈上、福湖、船头、下地、堡冈、梨坑、佳湖、东宅等地发展畲汉两族贫苦农民加入中共组织,并建立中共福湖、漈上、船头、堡冈、下地、梨坑、东宅、佳湖支部。此外,在罗源县起步的田中、洋头、曹垅、新岩头、黄家湾、水口洋、梅树湾、坪石,松山的可湖、西溪、竹里畲村也建立党小组。解放战争时期,罗源全县共发展畲族党员41名(已知)。连罗两县畲村中共组织和广大畲族党员,在团结畲汉两族人民,打击国民党统治势力,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福州的战役中作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县委按新划定的行政区划建立中共组织。1950年起,结合反霸、减租、剿匪、镇反、土改、民主建政、抗美援朝以及互助合作运动,注意在畲族中培养、考察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当年,连江县、罗源县各发展1名、2名畲族党员。随着畲族党员的逐年增加,各县委逐步在畲族聚居的乡、村建立支部、小组,都由畲汉两族党员合编组成。1955年,连江县在小沧、龙潭、高岳等畲乡建有党支部;其他多数畲乡设党小组,全县有畲族党员36名;罗源县在后山、霍口、山垅湾、王廷洋、西兰、飞竹、钟下、白水、八井、伡溪10个畲乡建有支部,党员89名。1956年12月,国务院确认畲族为少数民族后,各县加快培养发展畲族党员和在畲乡(村)建立中共组织的进度。1957年,连江县在新建立的溪利、掌濑两个畲乡建立中共支部。1958年人民公社化,公社成立党委、大队成立党支部。各县畲村党员均按行政区划的变动参加所在地支部活动。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建制。同年,在连江县小沧畲族乡、罗源县霍口畲族乡建立党委会,下设若干办事机构;并设有乡纪委、人大主席团、政府、武装部以及共青团委员会、妇联会。同时陆续在连江县、罗源县、永泰县、福清市、晋安区75个畲族聚居村(行政村)全部建立党支部。至2000年底,中共连江县小沧畲族乡委员会下辖5个支部,畲族党员105人,占全乡党员总数46.9%;中共罗源县霍口畲族乡委员会下辖8个支部,畲族党员197人,占全乡党员总数20.9%。福州市共有畲族党员1948名,其中连江县540名、罗源县916名、永泰县140名、福清市121名、晋安区110名,其他县(市)区和市直单位121名。历年来,每一畲村党支部都有1人或1人以上畲族代表参加所在乡镇历次党代会。畲族党员有393人次(连江县125人次、罗源县221人次、永泰县19人次、晋安区28人次)被推选为各县(市)区历次党代会代表,29人次(连江县11人次、罗源县18人次)当选为县委委员、候补委员。蓝杰北任中共罗源县第四、五、六届委员会代理书记、书记。福州地区有畲族党员37人(连江县7人、罗源县15人、永泰县4人、福清市2人、晋安区7人、闽侯县2人)被推选为地、市历次党代会代表,1人当选为市委委员。畲族党员有8人(连江县1人、罗源县4人、晋安区2人、省直1人)被推选为省历次党代会代表,有1人、2人分别当选省委常委、省委候补委员。省直机关的蓝荣玉和福州郊区的雷金蓝(女)、罗源县的雷志良、连江县的蓝钦明和市直机关的雷春美(女,当时在闽东电机厂工作)分别被推选为中共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蓝荣玉(当时任省革委会副主任)还当选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二、参加人大活动
  民国22~23年(1933~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连江县、罗源县地方组织通过召开所在地畲汉代表参加的工农兵代表会议或苏维埃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各级包括畲族聚居乡、村的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
  1949年11月~1953年,依照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各县分别召开两届若干次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能,都邀请畲族代表参加会议。连江县于1949年11月召开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会代表94人中有畲族代表1人。此后各次代表会议,畲族代表逐渐增加,到第一届第六次代表会议时,畲族代表已增至8人,占代表总数的3.8%。1952年9月10日,连江县举行第一届第十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小沧乡畲族代表雷廷辉被选为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委员;在同年12月27日至1953年1月1日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27名主席团成员中,有畲族蓝元和、雷廷辉2名。这次会议,雷廷辉被选为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驻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蓝元和被选为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罗源县于1949年12月1日召开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名畲族代表应邀参加;第二次会议有8名畲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4.44%,雷善兴被选为罗源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六次会议,有畲族代表各10名,占总数的5.62%;第七至第八次会议,有畲族代表各10名,占总数的5.75%。1952年4月,出席该县第一届第八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畲族代表,向大会提交有关政治、生产、文教卫生等7件提案。会后得到县政府有关部门的逐件落实。同年9月,罗源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畲族代表增至27名,占代表总数的11.74%;会议专门发出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禁用与“畲”的谐音字侮辱畲族群众的通知,深受畲族群众欢迎。
  1953年、1956年、1958年、1961年、1963年、1966年初,各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开展普选工作。各县在畲族聚居的乡、镇或公社成立选举委员会、选民登记站和选民资格审查小组,由选民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举产生历届乡、镇或公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然后,在乡、镇或公社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畲族代表在乡、镇或公社与县两级人代会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如连江县出席历届乡镇或公社人民代表大会畲族代表占代表总数2.8%~4.3%之间,出席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畲族代表占代表总数3.2%~6.5%之间;罗源县出席历届乡、镇或公社人民代表大会的畲族代表占代表总数14.18%~19.70%之间,出席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畲族代表占代表总数6.62%~13.11%之间。畲族代表都能履行职责,建策献言。在1964年8月召开的罗源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霍口公社畲族人民代表提交有关加快白(塔)霍(口)公路飞竹至霍口路段建设的提案;会后,罗源县人委召集交通、财政等部门研究,落实资金和投工问题,工程于翌年底竣工并正式通车。
  1978年,出席各县第七届、福州郊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畲族代表由各公社、各单位经过充分酝酿、民主协商的方法选举产生。连江县、罗源县各有畲族代表19名、36名,分别占代表总数的3.6%、10.11%。罗源县畲族代表在县第七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上提出加强畲乡基础建设的提案36条;经有关部门抓紧落实,使霍口公社的前峰(后宦)大桥、霍口大桥和洪洋公社的伡溪水电站迅速动建。
  1980年、1984年、1987年、1990年、1993年、1996年、1998年、1999年,各县(市)、区根据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开展普选工作。乡、镇或公社与县(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在此时间内,连江县选出的各届县人大代表中畲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3.7%~4.8%之间,各届乡、镇或公社人大代表中畲族代表占代表总数3.5%~5.2%之间;罗源县各届县人大代表中畲族代表占代表总数9.5%~12.59%之间,各届乡、镇或公社人大代表中畲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9.09%~12.26%之间。1980年,在罗源县11个公社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上,全县166名畲族代表共提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发展畲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加大畲族地区水、电、路建设力度等提案180件,都得到公社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逐一落实。1994年,出席罗源县第十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畲族代表向大会提出对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生产条件恶劣、没有发展前途的畲族自然村实施搬迁的提案,引起县、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制订分步实施的计划,从1996年开始实施,至2000年,全市已搬迁78个畲族自然村1121户,受益的达5610人,他们的年经济收入超过原住地收入的2倍以上。
  与此同时,通过历届县(市)、区、市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市、省畲族人大代表同样围绕畲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有益的提案。1987年6月,罗源县出席福州市第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的畲族代表与出席政协福州市第六届第五次委员会议的畲族委员分别向大会提出关于创办民族中学的提案。福州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6月正式批准在罗源县创办福州民族中学,招收连江、罗源、闽侯县与福州郊区少数民族学生入学。
  至2000年,据连江县、罗源县、永泰县、福清市、晋安区统计,畲族人民有549人次当选为各县(市)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中连江县186人次、罗源县292人次、永泰县53人次、福清市11人次、晋安区7人次;有20人次当选为各县(市)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其中连江县6人、罗源县9人、永泰县3人、福清市1人、晋安区1人。蓝春惠当选为连江县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蓝杰北被选任罗源县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福州地区(含省、市直单位)有40人当选为福州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有17人当选为福建省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副主任1人。
  三、参加政府活动
  (一)民国时期畲乡政权组织
  民国时期,各县按行政区划在区之下,成立汉族与少数民族合在一起的乡镇、村或保、甲的基层政权组织,乡镇长、村长或保长、甲长均由汉族人担任,只有极个别纯畲族居住的乡、村,才由畲族中富户担任保长、甲长。他们贯彻国民党政府的“政令”,对畲汉群众尤其畲民征收苛捐杂税,任意抓丁派夫,维护汉族地主对畲族的残酷剥削与压迫。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畲乡(村)苏维埃政府
  民国22~23年(1933~1934年),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在连江、罗源两县掀起高潮。民国22年5月,连江县革命委员会在长龙洪塘畲乡成立,下辖洪塘畲乡革命委员会(首任主席蓝礼义)和山面区革命委员会。此后,随着游击区的不断扩大,中共连江中心县委贯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创造出闽东新苏区的决议》,领导在连江县、罗源县、闽侯县五区(桂湖地区)成立县、区、乡、村包括畲族乡(村)苏维埃政府的工作。
  民国23年1月,连江县在透堡召开工农兵代表会议,选举成立连江县苏维埃政府,辖6个区苏维埃政府、174个乡苏维埃政府(包括闽侯县11个、罗源县7个)、296个村苏维埃政府。同年6月,改为连罗苏维埃政府,辖连江县4个区苏维埃政府和闽侯县13个乡、罗源县7个乡苏维埃政府。9月,撤销连罗苏维埃政府,分别组建连江、罗源两县苏维埃政府。连江县苏维埃政府辖4个区苏维埃政府和闽侯县13个乡苏维埃政府,罗源县苏维埃政府辖4个区苏维埃政府。在连江、罗源两县所辖的区苏维埃政府之下,建立乡、村包括畲乡、畲村苏维埃政府。乡、村苏维埃政府设主席、副主席以及组织委员(部)、土地委员(部)、财务委员(部)和书记、交通员、宣传员等。
  连江县38个畲乡、村均先后成立乡、村苏维埃政府,畲族人民担任乡、村苏维埃政府正副主席的共有10多人。其中有,长龙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蓝细妹,下洋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礼水,朱山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蓝协峰,溪利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连兴、副主席蓝节发,东岸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蓝世训,总洋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蓝依山,砖仓村苏维埃政府主席雷连基,安后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蓝维院等。
  罗源县八井乡率先成立苏维埃政府,全县共建立21个畲族乡、村苏维埃政府,畲族人民先后担任职务的有:伡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蓝华锦、雷庆仁;可湖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住旺、雷顺顺;蛤蟆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木土、雷森邦,副主席雷森森;旺岩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水旺、钟章申,副主席雷住焕;大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钟奶桂、钟瑞兴;塔里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蓝木寿;以及大项村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雷则吉;蒋山村苏维埃政府主席钟能能;刘坑村苏维埃政府主席雷广仁;福湖村苏维埃政府主席雷梅波。尚有一区的杨家里村,二区的竹里村,三区的梅洋村,四区的堡冈村、价洋村,以及五区的廷洋坂、叶洋、江湾里、梨坪、灵峰洋等畲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资料失详。
  闽侯县桂湖地区(原属闽侯县五区,1961年划属福州市)13个乡成立的乡苏维埃政府。其中,畲乡南边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则洪、书记雷则拱、土地部委员雷金榜、交通员雷火金、宣传员雷万来;芹草洋乡苏维埃政府书记雷礼增、土地部委员雷学燥、交通员雷则忠、雷天喜;芙蓉乡苏维埃政府土地部委员雷申水、交通员雷克云;中楼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金达、书记雷仁喜,土地部委员和交通员同芙蓉乡。
  在各畲乡、村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同时,赤卫队和农(夫)会、青年团、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也逐步建立,活动十分活跃。
  此时,连江县、罗源县苏维埃政府颁布分田大纲,制定“畲汉同等对待”的分田方案,领导各乡、村包括畲族乡、村苏维埃政府开展大规模的分田运动,规定按原耕分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贫雇农分好田,烈军属优待,地富分坏田,逃亡地主不分田。苏维埃政府为贫雇农撑腰,畲汉两族农民满腔热情投入土地革命斗争,不少畲乡、村召开庆祝分田胜利大会。在分田的基础上,两县苏维埃政府还颁布有关妇女解放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废除缠足,反对纳妾等6条政策,以及禁烟(鸦片)、禁赌、禁盗、禁杀耕牛、禁粮食出口(即出境)等项法令;同时兴办消费合作社、医院、学校等。这场土地革命和一系列革故鼎新政策的实施,打破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基本上满足广大无地、少地农民包括畲农对土地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苏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国苏维埃土地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连罗两县苏区的创立,震撼国民党当局的统治,引起他们极度恐慌。民国23年底起,国民党当局调动大量兵力进驻连罗两县,“清剿”连罗两县和闽侯县桂湖地区的苏区,施行残酷的“三光”政策,畲族乡、村苏维埃政府被迫停止活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乡民族自治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县废除保甲制,建立县、区、乡镇的行政体制,少数民族与汉族均合在同一个乡镇。1950年,开始建立乡镇一级基层政权,在畲族聚居的乡镇,一般都注意培养选拔畲族中的优秀分子,通过乡镇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他们担任乡镇领导。1952年10月,连江县畲乡小沧乡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13名委员组成的小沧乡民族民主联合政府,这是福州地区畲乡第一个乡民族自治政府委员会,设乡长1人(汉族)、副乡长2人(畲族,雷泉木、蓝成顺),以及民政、财粮、建设、金融、文教、卫生、公安、优抚、武装委员10人,其中畲族占5人。同年12月,畲乡长龙乡也建起民族联合政府;在乡政府委员会中,畲族副乡长、畲族委员占7人。1953年3月,罗源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实施纲要》,制订分批成立民族乡工作方案,并选定畲乡八井乡为试点。12月,八井乡民族自治政府成立,乡长雷志育。1954年8月,后山乡、高洋乡民族自治政府成立。高洋乡乡长蓝木火,后山乡乡长雷庆长。至1956年,连江县有畲族11人先后在小沧、长龙民族乡以及畲族较集中第四区的高岳、朱山、坡西、陀市、仁山乡和五区的周溪乡担任乡长,罗源县有3人,在八井、后山、高洋等畲乡担任正副乡长。自1954年至“文化大革命”前,连江县、罗源县各有畲族5人次、6人次分别担任历届县政府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6年12月,国务院认定畲族为单一民族,并确定畲族名称。根据《宪法》有关规定,1957年4~9月,罗源县批准成立霍口、塔里、西兰、伡溪4个畲族乡;连江县批准成立掌濑、溪利两个畲族乡,通过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畲族乡人民委员会。畲族乡人民委员会设乡长、副乡长以及民族、财政、生产、文卫、公安、武装、调解等委员。蓝朝全任霍口乡乡长,蓝梅磷任塔里乡乡长、雷金俤任西兰乡乡长、钟木顺任伡溪乡乡长、雷廷辉任掌濑乡乡长、蓝元明任溪利乡乡长。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民族乡被撤销,改为公社、大队、生产队建制。畲族人口较多的公社都配有畲族社长或副社长,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连江县有11名、罗源县有5名畲族干部担任正副社长。畲族聚居的大队配有正或副的畲族大队长。
  1968年8月,福州郊区宦溪公社黄土岗大队党支部书记雷金蓝担任福州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8~1980年,连江县、罗源县各有畲族1人、4人分别担任连江县、罗源县革命委员会委员。1991年1月至今,雷光秀连任罗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9年10月,蓝钦明被选任连江县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副县长。
  1984年,改公社、大队、生产队为乡镇、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居)民小组建制。同年起,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民族乡问题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于当年分别批准连江县小沧乡、罗源县霍口乡为畲族乡。两乡各设乡人民政府,各有畲族干部担任乡政府主要领导。乡政府内设办公室、计生办、财政所、社会事业办、农业经济办、综治办等部门。同时,将畲族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上的行政村相继确定为畲族聚居的行政村(居),下辖若干自然村(居)。至2000年,连江县有东湖镇的天竹,长龙镇的真茹、洪峰、丘祠,潘渡乡的溪利、兰山、塘坂、高岳、东雁,蓼沿乡的赤石、仙屏,安凯乡的黄家洞、镇安,小沧畲族乡的东风、七里、利洋共16个畲族聚居村(居)委员会;罗源县有松山镇的竹里、上土港、八井、前房、白水,起步镇的廷洋坂、曹垅、黄家湾、田中、叶洋、水口洋,飞竹镇的蛤蟆石、飞竹、官路下,鉴江镇的远顶,白塔乡的梅洋、大项、南洋、旺岩、钟下,洪洋乡的民族、官村、伡溪,西兰乡的石别下、许洋、西兰,霍口畲族乡的冈尾、川边、福湖、东园亭、大王里、王廷洋、溪前、山垅湾共34个畲族聚居村(居)委员会;永泰县有城峰镇的力生,清凉镇的山田,同安乡的新村,樟洋乡的青峰,塘前乡的芋坑,富泉乡的协星、芭蕉、瑞应,岭路乡的潭后,赤锡乡的荷溪,红星乡的雁门,白云乡的东溪共12个畲族聚居村(居)委员会;福清市有宏路镇的棋山、圳边,三山镇的钟厝,一都镇的东山、镜洋镇的东升共5个畲族聚居村(居)委员会;晋安区有宦溪镇的黄土岗、峨嵋,寿山乡的芙蓉,日溪乡的党洋、东坪、南峰、山秀园、日溪共8个畲族聚居村(居)委员会。村(居)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以及若干名委员组成。全市共有366个纯畲族自然村,自然村(居)小组设组长、副组长。
  四、参加政协活动
  1956年11月、12月,连江县、福清市(县)分别成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至2000年已各历九届。政协连江县第二届委员会畲族委员2人,占委员总数5.1%;第三届3人,占5.9%;第四届5人,占6.7%;第五届3人,占3.4%;第六届5人;占4.8%;第七届5人,占4.2%;第八届6人,占3.8%;第九届8人,占4.3%。蓝春惠被推选为县第四、五、六届政协副主席,县第八届、九届政协各有2名畲族委员被推选为常务委员。政协福清市(县)第六届委员会有畲族委员1人、七届2人、八届2人、九届1人。
  1980年11月、1980年12月,罗源县、闽侯县分别成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至2000年已各历六届。政协罗源县第一届委员会有畲族委员4人,占委员总数12.12%;二届4人,占6.67%;三届5人,占7.04%;四届5人,占6.02%;五届6人,占7.06%;六届8人,占10.53%。雷志森被推选为县第一至四届政协主席;县第五、六届政协各有1名畲族委员分别被推选为常务委员。政协闽侯县第一届委员会有畲族委员1人,二届至六届均为2人。
  1984年4月,1984年6月,永泰县、晋安区(原名福州郊区)分别成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至今已各历五届。政协永泰县第一届委员会有畲族委员1人,二届2人,三届3人,四届2人,五届3人;有1名畲族委员被推选为县五届政协常务委员。政协晋安区第一届委员会有畲族委员1人、三届2人、四届3人、五届3人。
  1994年1月~2000年,政协台江区第四、五届委员会有畲族委员1人(连任)。同年1月政协鼓楼区第四届委员会有畲族委员(兼常委)1人。
  至2000年底,福州地区(含省、市直单位)畲族人民被推任政协福州市历届委员会委员的共7人,其中常委1人。任政协历届福建省委员会委员的8人;其中常务2人。罗源县雷志森被推任政协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钟安任政协全国第八、九届委员。
  畲族委员踊跃参加各级政协组织的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活动,积极提交各项提案。1991年,在政协罗源县四届四次全体委员会议上,畲族委员提交加快畲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继续发展畲族教育事业等提案,得到落实,至1993年底,全县有11个畲村通公路或简易公路,7个畲村架设输电线路,4个畲村开通程控电话,14个畲村建设自来水或卫生饮用水引水工程,10所畲族小学进行改、扩建。
  五、参加群团组织
  (一)农民组织
  民国18年(1929年)9月、民国19年10月、民国19年冬,中共福州地方组织先后派中共党员任达、中共连江县地方组织负责人杨而菖、中共福州市委宣传委员黄孝敏分别在永泰县畲村清凉、小田,连江县畲乡长龙,罗源县畲乡飞竹组织农夫会或农会。此后,农民革命运动逐步推向周边畲族聚居地区,畲农纷纷参加当地的农夫会、农会,成为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减租减息的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民国20年,国民党各县地方组织开始在各乡建立农会,但畲农参加的仅寥寥数人。民国22年1月,畲汉两族组织的罗源县飞竹乡农会联合周边乡村农会,成功地举行飞竹暴动,并有15位畲汉会员于暴动后参加游击队。民国22年8月,中共罗源特支在应德乡牛坑村召开各乡贫雇农代表会议,推动畲族乡、村农会陆续成立。民国23年,随着苏维埃政权在连江县、罗源县和闽侯县桂湖地区的建立,农夫会、农会组织已遍布连罗两县和桂湖地区的大多数畲族乡村。是年年底至民国24年,由于国民党军队对苏区实行疯狂围剿,农民组织被迫解体。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闽中特委于民国29年10月派遣中共党员在永泰县畲族聚居的岭路乡凤落村采取合法斗争手段成立农会;并建立“有限责任信用社”及“盐子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同时宣传抗日救国,反对苛捐杂税,禁止盗窃、赌博,受到群众拥护。
  解放战争时期,民国36年底到38年7月,中共五县中心县委等地下组织在连江县的丹阳、长龙、蓼沿、潘渡、安凯、东湖、小沧,罗源县的霍口、福湖、价洋、堡冈、王廷洋、廷洋坂、双元里、八井、竹里、黄家湾、曹垅、飞竹、上土港、可湖、灵峰洋、梨坪、江湾,闽侯县的桂湖、峨眉等畲族聚居乡、村,组建贫农团,在游击队配合下,以当时国民党当局组建的“保农社”为掩护,开展“三七五”减租以及减息、抗丁、抗粮、抗捐、反霸斗争和支前工作,直至各县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县成立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按行政区域组建区、乡、村农民协会。畲族聚居或畲汉混居乡、村的畲民参加当地农民协会为会员。1951~1952年,各县召开农民协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农民协会。畲族会员在农民协会中积极参加推翻旧的保甲制度,建立人民政权,征借粮食支援前线,查田整赋,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带动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等项工作,做出巨大贡献。1953年,各县成立互助合作委员会后,农民协会基本停止活动。1956年合作化后,农民协会会员大部分已成为农村合作组织骨干,农民协会逐渐解体。
  1964年起,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坚强贫下中农组织的指示,各县在生产大队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生产队成立贫协小组。畲族贫下中农参加贫协组织,接受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揭公社、大队“盖子”,帮助干部“洗手洗澡”、“放下包袱”和参与清理账目、财务、仓库、工分等活动。1965年,各县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贫下中农协会。连江县琯头公社钟仲官被选为县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初贫协停止活动。1968年,在县革命委员会主持下,建立县、公社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但活动很少。“文化大革命”后自行消失。
  (二)青、少年组织
  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20年3月,共青团连江县委在连江县城龙兴观成立后,相继在长龙、潘渡建立畲族聚居村共青团支部,团员人数无考。民国23年6月,共青团连罗县委在罗源县双元里发展畲族青年雷云明、雷住焕、钟章申3人加入共青团,不久都加入共产党。在当年连罗两县土地革命高潮期间,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畲乡、村,普遍建立共青团支部或小组。畲族团组织和团员在完成土地革命各项任务;站岗放哨,保卫家乡;以及在参军支前中发挥积极作用。民国23年底至民国24年,由于连罗两县苏区受国民党军队围剿,团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1950年,各县结合农村土地改革开展建团工作。当年,连江县在畲乡龙潭、高岳乡建立团支部。1951年底,连江县有3个畲族村建立团支部,团员30人;罗源县有11个畲族村建立团支部,团员180人;永泰县、福清县、闽侯县亦先后在部分畲村建立团支部或小组。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土改、剿匪斗争和抗美援朝、互助合作、爱国生产运动。当年,罗源县就有20多个畲族团员报名参军。1952年起,随着乡镇、村基层政权的普遍建立,各县所有乡镇、村包括畲族聚居乡、村都逐步建有团组织。1953年,罗源县有16名畲族团员担任农业互助组组长和合作社社长。
  1965年,各县共青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生产突击活动,学习雷锋、王杰、刘英俊等英雄人物,至当年年底,连江县有畲族团员253人,罗源县有370人。
  “文化大革命”初,团组织的活动停止。1972年起陆续恢复。当年,连江县有畲族团员代表13人参加共青团连江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占代表总数的3.2%,蓝明江被选为团县委委员、常委。1979年,罗源县白塔乡雷月钗(女)当选为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20世纪80年代,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发动他们建立“三田”(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营造青年林、茶园,积极投入“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罗源县畲族团员建有学雷锋服务队33个、团员关心户44个。1990年底,连江县有畲族团员493人,罗源县761人。
  20世纪90年代,各县团组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扶志扶智、勤劳致富,学雷锋、学先进树新风以及实施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青年人才工程,发动团员、青年投身“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1996年,连江县筱埕镇小埕村畲族团员雷发勇被选为县十二届团委委员。至2000年底,连江县有畲乡团委1个,畲村团支部16个,全县畲族团员655人,占总数的1.87%;罗源县有畲乡团委1个,畲村团支部34个,全县畲族团员1600人,占总数的12.7%;永泰有畲村团支部12个、全县畲族团员165人;福清市有畲村团支部5个、畲族团员186人;晋安区有畲村团支部8个、畲族团员43人。
  儿童团、少年先锋队 民国21年秋、民国22年6月,连江县长龙乡、罗源县八井始建儿童团。此后,在连江县的潘渡、丹阳、蓼沿、安凯和罗源县的可湖、旺岩、蛤蟆石等畲族聚居乡、村建立儿童团。民国23年,随着畲乡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每个畲乡、村皆成立儿童团;每个儿童团人数从数人至20~30人不等。儿童团的畲汉儿童在群众中开展拥护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并参与站岗放哨,监视地主恶霸、传递情报等活动。民国23年底起至24年,国民党军队围剿苏区,儿童团被迫解散。
  1950年起,逐步在畲乡、村的每一所小学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先后组织“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教育。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少先队开展“小五年计划”活动,组织畲汉少先队员营造少年村、为农业社积肥。1959年,各少先队普遍建立“红领巾小银行”。罗源县浿溪小学畲汉少先队员利用课余时间采树种、编扫帚、养兔等,将收入的630元捐献给“福建省红领巾水库。”60年代,开展讲雷锋故事,唱雷锋歌曲,成立学雷锋小组和“一帮一、一对红”做好事活动。1972年,改建为红小兵组织。1978年,重新建立少先队。20世纪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争当“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少年等活动。1989年,罗源县6名畲族少先队员被县、市评为先进个人。1996年,深入开展“跨世纪雏鹰”行动和“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系列活动,激励广大畲族少年健康成长。
  (三)妇女组织
  民国20~23年,土地革命期间,中共连江、罗源县地方组织都注意发动妇女包括畲族妇女参加革命。县、区、乡包括畲乡苏维埃政府设有妇女部,苏区各村包括畲村设有妇女会。妇女会发动妇女送子送夫参军和参加打土豪、分粮食,土地改革,支援红军等项活动,为革命作出贡献。苏区政府还作出实行男女平等,不许打骂和侮辱妇女;提倡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反对抱童养媳;实行一夫一妻制,不许讨小姨(小老婆);废除缠足;提倡剪发的6条规定。民国23年8月,为全力救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300多名伤病员,连江县妇女部组织畲汉52名妇女参加的看护队,为伤员处理伤口、煎药、喂饭、洗涤,使伤员迅速恢复健康,壮大红军队伍。民国23年底起至24年,连罗两县苏区遭受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苏区妇女组织随之解体。
  民国36年10月至民国38年8月间,中共五县中心县委等地下组织,先后在连江县小沧、潘渡、丹阳、蓼沿、高岳和罗源县廷洋坂、可湖、山垅湾、福湖、霍口等畲乡、村组织妇女会,发动畲汉妇女参加筹集支前物资、修桥筑路、慰劳解放军等活动。连江、闽侯、罗源县一带畲族妇女积极参加当地组成的6万人次修路大军,在10天内修通古田县至闽侯县大小北岭、连江县高岳至福州市郊鹅鼻岭、连江县洋头至闽侯县闽安镇共长达200多公里的5条大道。罗源县山垅湾村的蓝珠香、福湖村的雷水金还分别担任中共地下组织的接头户、交通员,为地下党、游击队提供联络场所和传递情报。
  1950年4月起,各县畲乡、村妇代会先后建立。妇代会组织畲族妇女捐献粮食、支援抗美援朝、参加反霸镇反和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3月,罗源县有12名畲族妇女参加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雷住喜被选为罗源县第一届民主妇女联合会委员。1952年冬,在畲汉妇女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提倡婚姻自主、男女平等,批判歧视妇女的封建思想。1953~1956年,发动畲汉妇女参加互助合作运动。1955年,连江县潘渡区溪利村雷千金被推选出席福建省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连江县潘渡乡蓝一英被选为连江县第四区妇女分会副主席。1956~1957年,罗源县西兰农业生产合作社蓝其妹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1957年,蓝其妹代表畲族妇女赴京参加国庆观礼。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按公社、大队、生产队设置妇女组织。1959年,开展“巧姐妹”活动,罗源县涌现“畲族十大嫂”等一批先进个人,城关公社钟下大队蓝凤莲代表畲族妇女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1962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各大队妇代会发动畲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一道开发“万宝山”,发展家庭副业。“文化大革命”初,各级妇女组织瘫痪。1968年,福州市郊区宦溪公社黄土岗大队女支部书记雷金蓝被推选担任福州市革委会副主任,翌年,出席中共全国九大。1972年6月起妇女组织相继恢复,各大队妇代会发动畲汉妇女投入农业学大寨活动,建立耕山队,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同年,连江县官坂公社梅里大队雷英仙被选为县七届妇联常委,罗源县霍口公社山垅湾大队雷其香被选为宁德地区妇联会委员。1978年9月,连江县小沧公社金洋顶生产队队长雷螺俤出席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1979年起,各县在畲汉妇女中开展“红旗集体”、“三八红旗手”、“争当女能手”和“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四有”活动。雷螺俤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同年出席福建省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1984年,撤社建乡,恢复乡(镇)妇联会、村居妇代会的建制。1989年起,在畲汉妇女中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涌现出一批种植、养殖、加工、商贸业的女畲族专业户。1992年4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5年,宣传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精神。1996~2000年,畲族妇女积极参加“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小康路上排头兵”活动,继续推进“双学双比”的竞赛。至2000年,小沧、霍口两个畲族乡设妇女联合会组织,配有专职的妇女干部;75个畲族聚居村委会设妇代会,主任也大多数由畲族妇女担任。全市有畲族妇女2人担任全国党代会代表,3人担任省党代会代表、1人担任省委候补委员,10人担任地、市党代会代表,1人担任市委委员;7人担任省人大代表,15人担任市人大代表、其中1人常委;3人担任省政协委员、其中1人常委,5人担任市政协委员、其中1人常委。11人任乡科级干部,4人任处级干部,2人任厅级干部。
  (四)民兵组织
  明末,境内部分畲族聚居乡村为防农作物、林木被盗,由畲民自发组织“巡洋会”,由入会畲民推选若干名“巡洋头”,负责夜间巡逻。“巡洋头”报酬按入会户的耕地、山林面积计算付给。如有农作物、林木被盗,“巡洋头”应负责侦破并追回赃物;否则,由“巡洋头”折价赔偿。清朝中期,“巡洋会”还增加禁赌博、禁强讨、禁诈骗等任务。清嘉庆十年(1805年),罗源县知县为畲村八井村“巡洋会”颁发文告,授权护村。该“文告”由乡长筹资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勒石碑立于村口。民国期间,“巡洋会”扩大为联村成立,名声大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巡洋会”除负责社会治安外,还为红军、游击队充当交通员,传递情报。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民兵组织的逐步建立,“巡洋会”解散。
  民国23年,连江、罗源县以及闽侯县桂湖地区建有苏维埃政权的乡、村包括畲族乡、村,均普遍组建赤卫队或武工队,畲汉队员担负站岗放哨,配合红军、游击队打击地主、民团、大刀会等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0年3月起,在各乡、村包括畲族乡、村陆续建立民兵组织。凡年龄在16~40岁,政治表现好,历史清白,本人自愿报名,经领导批准后的畲族群众均可参加。民兵以自然村为单位编小队,以村为单位编中队。其任务为站岗放哨,盘查来往行人的通行证;参加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监管地主、反革命分子,维护社会治安等。1953年,分编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凡年龄在18~25岁,身体健壮、家庭劳力充裕者编为基干民兵;其余为普通民兵。1958年,“大办民兵师”、大搞“公社化”,实行全民皆兵。凡年龄16~50岁能拿得起武器的畲汉青壮年全部参加民兵,其中16~30岁为基干民兵。生产大队设民兵营,生产队设民兵排。畲汉民兵一起参加“大炼钢铁”、“大跃进”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以及除兽灭害、保护粮食生产等活动。1959年,开展争当“五好”(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训练好、生产好)民兵活动。同年,罗源县碧里公社西洋大队民兵雷祥清因除兽护粮有功,被推选为先进个人,出席全国民兵群英会,获奖步枪1支。1962年6月,贯彻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实行“一月一会”制度,以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学雷锋、学模范人物,学毛泽东著作。1964年,掀起大比武高潮。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兵工作受到“左”的影响。不少乡村(包括畲族乡、村)民兵组织曾一度瘫痪。1969年4月,逐步恢复民兵整组工作。1977年,在民兵组织中开展学大寨、学大庆、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等活动。1979年,民兵训练改为以大队集训为主。
  1981年,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关于调整改革民兵军事训练的试行意见》,缩小组建范围,压缩民兵数量,提高训练质量,简化组织层次。普通民兵年龄18~35岁,基干民兵18~28岁。1984年后,畲民就地参加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的民兵组织,满50人者建连,50人以下建排或班。90年代,畲族乡、村民兵开展致富帮富,发展畲乡经济以及抗风防洪、抢险救灾和协助公安部门追捕嫌疑罪犯等项活动。至2000年,小沧、霍口畲族乡设有武装部,下设民兵营。75个畲族聚居村均设有民兵连或班、排组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而菖
相关人物
蓝礼义
相关人物
蓝元进
相关人物
钟章善
相关人物
雷云明
相关人物
雷伙金
相关人物
蓝荣玉
相关人物
雷志良
相关人物
蓝钦明
相关人物
雷春美
相关人物
雷廷辉
相关人物
蓝杰北
相关人物
雷连兴
相关人物
蓝节发
相关人物
蓝协峰
相关人物
雷森邦
相关人物
雷木土
相关人物
蓝木寿
相关人物
雷住焕
相关人物
雷广仁
相关人物
雷万来
相关人物
雷则忠
相关人物
雷天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连江县
相关地名
罗源县
相关地名
永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