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民国16年8月~民国26年7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289
颗粒名称: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民国16年8月~民国26年7月)
分类号: K263.07
页数: 6
页码: 153-15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州地区畲族群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所经历的历史变迁。政府通过民主建政、减租反霸、土地改革等斗争,提高了畲族群众的政治地位,促进了民族团结。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畲族传统文化受到破坏。改革开放后,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和发展,政府加大对畲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福州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斗争

内容

(一)连罗革命斗争
  在民国18年(1929年)6月中共连江县地方组织领导全县上万农民涌向县城开展抗税抗捐斗争的推动下,民国19年10月,中共连江县行动委员会组织部长杨而菖化装成算命先生,来到畲族聚居的长龙乡等处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他藉此了解到畲族的社情民怨,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畲族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深得畲民的尊重与信任。畲族青年蓝礼义、蓝元进、蓝礼在与杨而菖成为知心朋友。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到总洋、鹅角仓、朱山、山边、安后、芋头园、天竹等畲村。11月,中共连江县委成立。同年冬,县委书记杨而菖与乔装卖红粬人的中共福州市委常委黄孝敏又到罗源县山区包括畲族聚居的飞竹村等处宣传发动,秘密串连,将革命思想从连江播向罗源。不少畲族青年、群众加入共青团、农夫会等群众团体,为在畲族中建党与发展革命武装创造条件。
  民国20年4月,中共连江县委改为中共连江特别支部;7月,隶属于新成立的中共福州中心市委。10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巡视员邓子恢到连江县指导农民运动。根据福州中心市委关于“建立武装、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抗捐、抗税、抗粮、抗债、抗租(简称五抗)斗争”的部署,中共连江特支选定群众基础较好的透堡开展秋收减租斗争,取得胜利。由此影响长龙总洋、鹅角仓等畲村,在农夫会骨干蓝礼义、蓝礼送、蓝其进、蓝礼银、蓝金伙等带领下,畲族群众举着小旗,抬着横幅,声援透堡减租斗争;同时分别向丹阳的山边、朱山等畲村的地主实行“二五”减租,取得胜利。东湖乡的安后、芋头园、天竹等畲村,在黄孝敏和畲族共产党员蓝维院等率领下,由7~8个畲民在减租二成半后挑着租谷向地主交租。地主慑于畲民人多心齐,只得照收。透堡等地秋收减租斗争的胜利,引起地主豪绅的恐惧和仇视。他们于同年12月21日夜,纠集族亲和民团武装向透堡农夫会疯狂反扑,特支书记杨而菖率透堡农民自卫队举行武装暴动,激战3天3夜,终因寡不敌众,暴动失败。杨而菖率骨干队员撤出分散到连(江)罗(源)边界山区和沿海地带隐蔽和继续开展斗争。
  民国21年6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巡视连江,总结透堡农民暴动失败的教训,指示中共连江特支开辟以合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并亲自主持由中共连江特支在连江官坂合山组建畲汉两族人民参加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队伍——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的成立大会,该支队以后亦称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支队,在山区发动畲汉两族群众打土豪、分粮食,发展工农武装。国民党地方当局惊恐万状,于同年8月派出驻连江海军陆战队一个连和民团武装围剿合山根据地。游击队先向巽屿、北山一带转移,然后又转到山头面长龙畲族地区,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
  地处连罗两县边界的山头面地区,俗称山面区,其连江县部分亦称长龙地区。山面区居住着畲汉两族人民,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山高路陡,树大林密,回旋范围大,有利于开展游击活动。游击队进驻后,政委杨而菖等领导针对畲族地区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歧视政策造成民族隔阂的实际情况,教育队员严格遵守纪律,尊重畲族民情风俗;同时通过畲族共产党员蓝礼义、蓝元进等骨干,率领游击队成员深入到总洋、刘山、鹅角仓、真茹、洪塘等畲村访贫问苦,讲清“畲汉一家亲,同是受苦人,只有穷人结同心,共同闹革命才有出路”的道理,主动帮助缺少劳力的畲农干农活,给贫苦畲民送粮、砍柴等。畲民们深受感动,主动腾出义澳宫给游击队做营房,支持游击队在长龙地区牢牢扎下根来。游击队在斗争中注意培养和发展畲族游击队员、共产党员。民国21年8月,中共连江特支再次扩建为中共连江县委。9月,县委贯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指示,为将山面区游击根据地扩大到罗源县部分的山区,派蓝礼义、蓝元进到罗源县八井村活动并建立武装队伍,称八井山头游击队,队员有来自八井、竹里、横埭、牛洋等村畲汉两族的30人。同时,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支队政委黄孝敏也深入到罗源县畲村飞竹山区,通过开展秋收抗租斗争,健全农会,决定举行向国民党飞竹民团夺枪的暴动。黄孝敏派蓝礼义潜入塔里畲村,建立暴动的活动基点,并通过塔里村蓝姓族长蓝奶兴“借”出该村民团10支长枪,同时派人打入民团内部争取内应,做好暴动前的准备。同年底,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巡视连罗地区,冒雪到长龙洪塘和丹阳文殊畲村,指示游击队应向罗源山区发展;进而帮助在连罗交界的飞竹一带建立畲汉群众参加的闽东工农游击队第九支队,队长蓝菊成。
  民国22年1月3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半夜,飞竹农民暴动开始。黄孝敏带领游击支队队员及飞竹、马洋、塔里村畲汉两族农会骨干61人,从塔里村出发,手执长枪、棍棒、田刀、钩镰,悄悄地包围飞竹街民团团部。由黄孝敏点燃土炮,队员们从四周直扑团部,内应迅速打开后门接应。畲族队员蓝礼义携假炸弹率先冲入。民团团长和驻部数十名团丁不战而逃。是役缴获长短枪13支、子弹700多发和军需品一批。暴动之后,第十三支队又击退国民党军队分6路向连罗边界山区的围剿;同时组建飞竹游击队,有蓝恒信、蓝长坤等畲汉队员16人,配长枪、鸟枪16支(年底队伍在反围剿中分散)。民国22年2月初,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支队驳克枪队队长李德标等9名队员被马鼻、透堡民团以2000银元收买,绑架支队长、政委,企图拉出队伍投降民团。在这紧要关头,畲族共产党员蓝礼义、蓝元进、蓝礼在等挺身而出,与叛徒巧妙周旋,一面制止队伍被拉走,一面保护游击队领导;并设法向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汇报。市委即派杨而菖和任铁峰赶回连江,很快抓获和处理这伙叛徒。游击队队伍经过整顿,扩大到150多人,蓝礼义、蓝礼在被提任为游击支队领导成员。不久,山面区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开辟包括连江、罗源两县边区的庄里、后埭、洪塘、炉后、埭下、水尾、八井、新坑、刘洋等地纵横40里的连罗游击队活动区域。连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在连罗交界的畲族聚居村,绝大部分都建立党团组织和农夫会。许多畲族青年如连江县长龙洪塘、真茹等处的雷珠弟、蓝俤俤、蓝依珠、蓝依山、雷礼水、雷礼顺、蓝岳忠、蓝金发等;罗源县飞竹蛤蟆石的雷新辉,飞竹塔里的雷春金,白塔梅洋的蓝銮銮,西兰大坪的钟顺秋、钟朝伙,西兰天堂的钟位响、钟猫雄,八井的雷世珠、雷连弟、雷水木,洪洋伡溪的蓝华锦等数十名畲族青壮年主动要求参加游击队,第九、第十三支队成为中共领导的7支闽东工农武装中的2支,革命武装力量迅速壮大。
  此后,在连江县,长龙畲乡成为连江县革命的一面旗帜,革命斗争以长龙为依托,相继向丹阳、蓼沿、小沧畲族山区扩展。民国22年5月,连江县革命委员会在畲乡长龙洪塘成立,洪塘乡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先在长龙畲汉各村实行土地改革,长龙总洋等畲村不论大小人口每人平均分到水田4斗(相当2亩),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亲属还分到双份田。畲民第一次分到田地,“耕者有其田”的愿望终于实现,因而欢天喜地,革命情绪更加高涨。同年10月,为统一领导连(江)罗(源)两县土地革命,中共连江县委改为中共连江中心县委。同月,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支队攻克透堡,与闽东工农游击队第九支队合编为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总队;接着又攻下官坂、马鼻等重镇,第十三总队扩编到有畲汉两族群众200多人、百余支枪。周围各村畲汉群众纷纷揭竿而起,土地革命浪潮席卷连江畲族聚居的山区。长龙的洪塘、真茹、丘祠、建庄、苏山,丹阳的朱山、文殊,潘渡的高岳、东岸(今名东雁)、溪利、南山(今名兰山)、陀市,东湖的飞石、岩下、天竹,蓼沿的大沧、周溪、赤石、兰水,官坂的北营、辋川、梅里,马鼻的浮曦,安海(今名安凯)的定安(今名镇安)、黄家洞,坑园的下宫,筱埕的蛎坞等畲民都自动起来,在中共组织和游击队的帮助下,与汉族群众一道打土豪、分田地,并相继成立乡、村苏维埃政府和自卫队。民国23年1月,中共连江中心县委改为中共连江县委。同时,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总队扩编为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队伍扩大到700多人枪。3月,第十三独立团为拔掉丹阳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据点,集中7个连的兵力分3路包围陆战队驻地朱子祠,取得胜利,毙敌排长1人,俘30余人,缴步枪41支,残敌向松岭溃逃,战斗取得胜利。6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民国23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敌人破坏,中共连江县委与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福安县柏柱洋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统一领导闽东地区革命斗争。民国24年5月改为中共闽东特委)决定改中共连江县委为中共连罗县委。8月,第十三独立团在福州、连江交界处的贵安桃源附近,配合路过此地北上抗日的由中央红军第七军团改编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击退国民党第八十七师的尾追堵截。先遣队于8月14日解放罗源县城,然后继续向闽东挺进。先遣队临走前将300多名伤员留在连江治疗。潘渡、丹阳、长龙一带的畲族群众在中共连罗县委的动员下,闻风而动,冒着酷暑和敌机轰炸的危险,把伤员从潘渡山区经长龙运往坑园、官坂的红军医院治疗。沿途畲族男女老幼一齐出动,男人上山砍竹制担架,抬运伤员;妇女烧水做饭;儿童站岗放哨,一站接一站昼夜不停地连续抢运3天3夜。许多畲族群众用省吃俭用留下的白米、鸡蛋、布鞋慰问红军;一些畲族妇女组织护理队精心护理伤病员。经苏区畲汉群众精心护理,有100多名红军伤病员很快恢复健康,充实到红军第十三独立团,成为骨干力量。为铭记这一非凡的历史壮举,苏区群众把长龙鹿池畲村通往合山那一段崎岖陡峭的山路称为“红军路”;把红军伤病员歇息过的岩壑称为“红军坑”,留下不少运送红军伤员的动人事迹。9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派叶飞到连江召开中共连罗县委扩大会议,决定改中共连罗县委为连江、罗源两县分设县委。同时传达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关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决定,将第十三独立团主力500多人改编为独立师第三团,连江县有蓝礼青、蓝礼进、蓝礼光等100多名畲族青壮年加入这个队伍当红军,跟叶飞在闽东、浙南各地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10月,第十三独立团主力改编上调后,原独立团第二营和各区赤卫队的畲汉队员合编为工农红军连江独立营,有200人枪。独立营在苏区畲汉群众的支持下,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苏区畲汉群众响应中共连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号召,纷纷参加独立营,队伍发展到500多人枪,同年12月,编入闽东红军西南团。
  在罗源县,继飞竹暴动成功之后,游击支队接连袭击马洋、塔里、洋柄、祥洋、刘洋、甘厝、陶洋、三角洋等18个地主民团,攻占飞竹地区的20个乡村。民国22年3月,中共罗源县特别支部成立后,游击队伍和武装斗争在罗源县畲族乡村进一步发展,土地革命也掀起高潮。同月,大坪游击队(又称石壁下游击队)成立,队员来自蒋山、天堂、寿桥、岭尾店、芹石、门处洋、下流坑、大坪、北斗等村畲汉群众30多人,队长钟顺秋,交通员钟敏嫩、钟金福,配有步枪、鸟枪、大刀、长矛等武器。翌年3月,编入守善区游击队,队长仍为钟顺秋。民国22年4月,第十三支队再度出击飞竹乡民团,击毙民团团长。5月,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包围。支队在被困4天后,于19日晚突围撤至连罗交界的合山根据地。9月,西兰游击队成立,初时只有西兰、塘里、院前的畲族青壮年6人加入;以后,刘坑、呈洋、北山、杞下、卓家园、陈洋、蒋山等数村的畲族青壮年逐渐参加,队伍扩至20多人,游击队长雷广仁(后兼任村苏维埃政府主席),交通员蓝登禄,号兵雷春金。同年秋,双元里农民自卫队成立,队员来自双元里、笕下、崙后等畲村;翌年夏,改组为游击队,漈下、梅洋、许洋等村的畲族青壮年加入,队伍最多时达32人,队长钟章寿。民国23年1月,原参加石别区、守善区游击队的雷细妹、雷新辉等20多名畲族战士被编入第十三独立团。此后,相继成立由蛤蟆石、可湖、八井、王认、福湖、旺岩、伡溪、南洋、许洋、竹里、天堂、前连等畲乡、畲村苏维埃政府或畲汉群众组建的赤卫队和扩编的游击队,全县共拥有畲汉游击队员220多名。他们在站岗放哨、保护群众、打击民团和大刀会、击退国民党围剿、配合红军阻击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屡立殊勋。如:民国23年2月,由蛤蟆石、油洋、溪下、山头洋等畲村青壮年为主组成18人的蛤蟆石游击队,在队长雷森邦的率领下,于3月初配合第十三独立团在上楼截击由罗源开往连江丹阳增援的100多人组成的国民党保安队,雷奶木、雷坤财参与阻断敌方通讯线路,保证丹阳战役取得胜利。同月,初由可湖畲村的青壮年7人,以后发展到西溪、半岭等畲村的雷住旺、雷顺顺、雷源源、雷老妹、雷国太、雷矮金、雷奴善、雷安双、蓝传枝、雷金木、雷德明、雷清财、雷传清、雷土土、蓝大亮等10多名队员组成的可湖巡逻队、赤卫队,巡逻队队长雷老妹、赤卫队副队长雷住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曾在此建立与中共闽东组织传递信件、护送领导过境的地下交通站。4月,八井村苏维埃政府组建八井赤卫队,队长雷木水,贫农团团长雷坤霖、儿童团团长雷志兴、交通员雷春水。贫农团、儿童团扛起梭标,加强岗哨,建立联络站,秘密传递革命讯息。雷水木专门为驻在碗窑里的叶飞同志送饭十几天。5月15日,由前连、江湾里、顶浿、上坑头等畲村和后埔、尚坑、院后等汉族村青壮年22人组成的王认游击队,参加第十三独立团和守善区游击队一起发动的攻打上地民团的战斗,击毙民团团长,缴获新型步枪等一批武器,打通罗源西南的红色通道。同年6月,由年初组建的伡溪赤卫队扩编为伡溪贫农团,有团员雷曲伙、蓝犬妹、蓝嫩俤、蓝庆仁、雷庆伙、雷庆昌、雷义义、雷庆祥、雷庆寿、蓝如江等20人,团长蓝嫩俤,副团长蓝犬妹,交通员雷庆寿;贫农团武器以鸟枪为主,数次击退县保安队的围剿。8月12日,第十三独立团为配合由中央红军第七军团改组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攻打罗源县城,在罗源县北漈村紧急动员一部分兵力参与阻击尾追的国民党第四十九师的战斗,另一部分配合攻打县城。先遣队由粟裕率领开至白塔,进驻畲村杨家里和龙泉等处。罗源县梅洋、漈下、七步、双元里、笕下、仓后、上大项以及大项、杨家里、龙泉、阮里、地里、南洋等村畲汉群众,参加为红军带路、侦察敌情、供给物资、腾出营房、编织草鞋和监视当地地主劣绅等活动。先遣队于8月14日解放罗源县城,生俘国民党罗源县长等军政要员40多人以及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1050多人,解救被关在国民党监狱里的革命者和群众40多人,缴获重机枪3挺、步枪200余支和军需品一批。9月11日,伡溪贫农团又一次反击县保安队的围剿,毙敌2人;团长蓝嫩俤为掩护苏维埃政府转移和贫农团团员后撤不幸被捕,被押回罗源县城。尽管国民党地方当局软硬兼施要他交出中共伡溪支部、苏维埃政府成员和贫农团团员的名单,蓝嫩俤大义凛然,终被杀害,悬首“示众”。蓝曲伙接任团长,继续带领团员开展反围剿斗争。9月,中共罗源县委从中共连罗县委分出成立。同月,有罗源县畲族青壮年参加的第十三独立团主力改编为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团后,原第十三独立团第三营改编为罗源县独立营。9月25日,以畲族为主的守善区游击队在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第三团的支持下,袭击气焰嚣张的塔里民团,打死打伤团丁30多人,缴获枪支80多支、子弹4000多发。雷春金在战斗中壮烈牺牲。10月初,碧里西洋大刀会刀徒60多人,围剿可湖乡苏维埃政府;可湖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住旺、巡逻队队长雷老妹组织队员奋勇抗击,掩护群众向后山撤退,两人为阻击大刀会的尾追,为保护群众而英勇牺牲。12月,罗源县独立营并入闽东红军西南团。同月下旬,国民党罗源县长派县保安队100多人荷枪实弹,围剿畲村八井;八井山头游击队和八井村赤卫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反击,击退县保安队,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民国23年底起,蒋介石集中10万兵力围剿闽东红军,闽东红军西南团被围困在连江坑园下屿岛。突围后,部分转移到罗源县飞竹、霍口一带,拟与红军闽东独立师联系,中途遭到国民党部队袭击,伤亡百余人,队伍分散;部分撤至西洋岛,翌年4月转移到福清县,后编入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此时,连罗两县苏区全部陷落,苏维埃政权和武装队伍解体,畲村许多房屋被烧毁,畲族干部和红军亲属被杀,连江县、罗源县在当时牺牲建国后被追认为畲族革命烈士的有32人、19人,畲族群众被害者亦不少,有的畲族群众甚至绝户,土改成果被倒算,两县陷于白色恐怖之中,革命处于低潮;但畲族群众的革命壮志不可泯灭。民国25年9月,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在罗源县霍口、王廷洋、松洋、柏山一带组建罗源地方游击队第七支队、第九支队时,罗源县有蓝兴德等12名畲族青壮年加入,第七支队、第九支队各拥有20多人枪、30多人枪。民国26年8月,均被编入第三纵队;同年底,在宁德县被编入新四军;翌年1月,移驻屏南县;2月,由叶飞率领北上抗日。
  (二)桂湖革命活动
  桂湖,地处今福州市北峰大北岭上的宦溪镇和寿山乡内,长约15公里,阔约5公里,东、北均接连江县。民国时期,属闽侯县五区,现属福州市晋安区管辖,住有畲汉两族人民。
  民国23年春,桂湖垅头乡张长弓在连江由中共闽东特委江涛和闽连罗中心区委江国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乡传播革命思想,深得畲汉两族人民的拥护。同年9~10月,桂湖地区11个乡包括畲乡南边乡(现属宦溪镇峨眉村)、芹草洋乡(现属宦溪镇峨眉村)、芙蓉乡(现属寿山乡芙蓉村)、中楼乡(现属寿山乡芙蓉村)、峨眉乡(现属宦溪镇峨眉村)和桂湖地区均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或游击队。畲族人民在南边乡、芹草洋乡、芙蓉乡、中楼乡苏维埃政府中担任主席和各有关部负责人;同时,雷则双任南边乡赤卫队长,雷财建为队员;雷天送为芹草洋乡赤卫队队员;雷克禄为芙蓉乡赤卫队队员并兼中楼乡赤卫队队长,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革命活动。
  与此同时,桂湖地区各乡畲汉两族人民在苏维埃政府的组织下,掀起抗租抗息、镇压恶霸、袭击民团的革命斗争高潮;并与连江县的苏维埃力量联成一片,声势大振。
  同年11月至民国24年5月,国民党地方当局派出军队,对桂湖地区革命力量进行多次围剿,洗劫桂湖各乡,逮捕、杀害苏维埃干部。中楼乡畲族干部雷仁喜、雷正禄同时被捕。雷正禄受尽酷刑,死于狱中。南边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则洪被枪杀。革命转入低潮。这段历史,称“桂湖二三(因发生在民国23年)革命”。
  (三)罗汉里革命风云
  民国24年4月,闽东红军西南团在连江县下屿岛突围后,由杨采衡、陈云飞率20多名骨干,辗转西洋岛,转移到福清县,编入进驻在福清县西区的于民国23年11月由中共福清中心县委组建的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民国24年5月,中共闽中特委成立,组建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福清游击大队被整编为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第一支队,开辟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永泰县、福清县一些畲族青壮年先后参加福清游击大队和闽中游击队第一支队。
  罗汉里,位于福清、莆田、永泰、闽侯4县边界(原属永泰县,1958年划归福清县管辖),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是土匪常年出没之地。第一支队先是争取刘阿和带领的一支绿林队伍,继则歼灭盘踞晨钟、琯口一带的刘春水残余土匪;随之先后经历奔袭大洋国民党田赋分柜;袭击东山寨(现称东关寨)地主囤仓,镇压闽侯大义乡民团和闽侯扈屿镇民团、保安队;以及最有影响的在福厦公路上袭击国民党钞票车的河村桥伏击战等战斗,为民除害,受民拥戴,从而不断巩固罗汉里革命根据地,并扩展到东山、琯口、龟山、下坡、北郭、波兰、琯口和闽侯县的西台(时洋)等地,游击队力量不断壮大。
  在游击战争中,畲族队员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钟细姐,又称棋山妹,为筹集游击队经费、粮食,经常下山到各基点村发动群众捐款献资,近一年时间就为游击队筹集近百担粮食,为创建和巩固罗汉里革命根据地作出贡献。民国25年2月河村桥伏击战后,国民党当局派重兵清剿罗汉里。棋山妹负责交通联络,传送情报。4月4日清晨,她在下山搜集情报穿过封锁线时与掩护她的游击队员一起被捕。国民党团长要她带路上山找游击队,被她严词拒绝,终被该团长下令枪毙,并割下头颅悬街“示众”。
  罗汉里反围剿斗争持续两个多月,一支队队长魏耿带着被看管的俘虏叛变投敌。国民党当局到处抓捕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支队在中共闽中特委的领导下,突出重围,离开罗汉里,向莆(田)永(泰)边境转移,与第二支队(原莆田游击大队整编)会合后,进入莆田县广业山区,开始新的战斗。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