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养殖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27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养殖业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136-1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州市畲民历来重视家禽家畜饲养和食用菌、水产养殖。80年代起,商品意识增强,出现专业户和联合办场,成为畲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福州市
畲族
养殖业
内容
一、家禽饲养
畲民自定居始,鸡、鸭、兔皆为其常规家禽。畲家普遍饲养,少则三、五只,多者10多只,都以自食为主,少量出售。畲民有口头禅:“养鸡、鸭、兔换油盐,多养几只为过年”。水鸭姆、番鸭虽有专业饲养,但规模小,出产的蛋品、成品鸭数量有限。自养自给自足的饲养家禽习惯一直延至70年代。从80年代始,畲民商品意识增强,畲村出现养鸡、鸭、兔专业户,有的集体联合办场。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东风村,有6家专业户,年产成品鸭1200多只、蛋品9.8吨;罗源县松山镇前房村、起步镇白岩村均有养鸭专业户,年产成品鸭2500多只。据2001年全市畲族聚居村统计,全年出售禽蛋758.5吨。
兔,在畲民饲养中历史久远,养兔户占50%~60%,每户养数只至几十只,当作逢年过节和待客的佳肴。40年代以前都是零星经营,50、60年代,有少数家庭办养兔场。80年代,罗源、永泰、晋安、连江等4县(区)畲民把兔肉炖牛奶仔草作为佳肴名菜出现在宴席上,兔主要成为商品。永泰县富泉乡芭蕉村有三户畲民,1999~2001年试养塞北兔,年产成品兔2000多只。
二、家畜饲养
养猪,是畲民积累资金的方法之一,年头养猪,年底还债。40年代以前,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农户养猪。至50、60年代,除单身户外,家家喂猪,部分满足畲村婚、丧、喜庆及年节自宰自用,大部分活猪出售。据2001年统计,全市畲民聚居村共出栏肉猪54407头,户均3.5头。其中专业户养猪场出栏肉猪近4万头,单晋安区日溪村就出栏肉猪4120头,居全市畲族聚居村肉猪出栏之冠。
养牛,牛是畲民耕田的惟一畜力。2001年,全市畲族聚居村有耕牛715头,平均每10家农户就有一家养牛。连江县仙屏畲村,多年创办养牛场,提供种牛。肉牛、奶牛只有少数村庄少数户饲养,没有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部分。
养羊,畲民认为营养最丰富的食草动物是羊,羊粪又是种番薯的最理想肥料,利用山区草原,户养几只羊是增加经济收入的简便渠道。明、清时期赶羊进福州城出卖乃是畲民惟一商贩之业。至今,畲民养羊仍成习惯。据2000年畲族聚居村统计,全年共出售3500多头羊。
三、食用菌
采摘野生菌菇,乃畲民传统习惯,在山野菌菇萌发季节,畲民妇女、小孩成群结队进山中丛林采摘野生菌菇,晒干后出售或当佳肴。
人工培植食用菌始于80年代初,1985年,各地把培植食用菌列入脱贫致富生产项目。
1986年,全市畲族聚居村培植香菇、白木耳(银耳)、黑木耳、蘑菇、猴头菇、金针菇、灵芝菇、竹荪等食用菌330万袋,价值250多万元。1987年,据罗源县统计,畲族聚居村共培植香菇213万袋,收益200多万元,约占全县畲民农户的50%。1987年八井村畲民培植香菇5万袋,1988年增至11万袋,1990年20万袋,4年间培植量翻两番。连江、永泰、闽侯、晋安等县(区)畲村也出现培植食用菌热。据各县统计,是年培植香菇121万袋,蘑菇、竹荪85万平方尺,年收入达210多万元。1991年,罗源县统计,31个畲族聚居村共培植香菇300万袋,收益600多万元,60%农户参与培植食用菌。连江、永泰两个县25个畲族聚居村,培植香菇153万袋,蘑菇121万平方尺,共收益250多万元。
畲民在培植食用菌中涌现一批技术能手和带头人。罗源县洪洋乡民族村蓝銮新,1979年领头培植竹荪20平方尺,投入资金260元,收竹荪干品3.9公斤,售价1614元,带动全村培植。西兰乡高楼自然村畲民蓝成义,自学食用菌培植技术,于1985年开始培植袋装香菇400袋,获得成功,动员全村大批量生产袋装香菇。1988年,他参加福建农学院技术培训,试用野草代料培植香菇获得成功,先后培植猴头菇、金针菇、灵芝菇、竹荪等,成为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食用菌生产专业户。在他带动下,全村培植香菇6万袋,收入13万元,户均纯收入2000多元,约占全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1990年,连江县70个畲族自然村、1200多户贫困户的脱贫,主要靠两菇生产(香菇、蘑菇),其收入占全年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强。1991年,罗源县竹里村村民主任蓝金俤,学会培植种菌新技术,回村创办竹荪苗场,制种5000多瓶,成功率98%,带动全村104户培植竹荪2500多平方尺,收入40多万元,户均增收3030元。洪洋乡官村村民主任蓝兴钗,从1986年至1990年共培植菇11000多袋,同时培植竹荪170平方尺,晒干成品20多公斤,成为全县畲民富户。
四、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畲村新产业。罗源县霍口溪至连江县敖江两岸的畲民,自古以来在山涧、溪流中抓鱼、摸虾、捉骨冻、抓鳖、捉蟹,在田间挖泥鳅、鳝鱼、摸田螺等。农闲时在溪、河钓鱼,夏、秋季节挖鱼藤草汁毒鱼。50年代以来,罗源县霍口一带畲民,开始人工繁殖鲲鱼、河鳗和鱼、虾、蟹之类;至80年代,罗源县霍口、溪前、山垅湾、王廷洋、福湖、旺岩、梅洋,连江县溪利、东雁、高岳、塘坂等村人工饲养淡水鳗。罗源县可湖、福清市东升、连江县马鼻镇浮曦等靠海边畲村,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连江县小沧畲族乡、晋安区日溪、山秀园利用山仔水库养鱼、鳗等水产品。据2001年统计,全市畲族聚居的28个村,共产水产品1682.8吨。其中,晋安区147.5吨,连江县317.5吨,罗源县862吨,福清市东升100吨。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人物
蓝金俤
相关人物
蓝兴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