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乡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25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乡村建设
分类号:
K928.5
页数:
14
页码:
92-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畲族乡村以脱贫致富为主,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了“五通工程”。在路、电、水、广播电视和电话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在随后的几年中,这些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对于非常偏僻、生产生活条件无法改变的贫困畲族山村,政府实施了“造福工程”,组织有序搬迁至新居民点。这些搬迁行动形成了新的畲族村。同时,许多畲族乡村也进行了大量的旧房改造和新居建设。
关键词:
福州市
畲族
乡村建设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畲族乡村建设以脱贫致富为主,从改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着手,改变交通、能源、电讯等基础设施。以修路、供电、供水,广播电视、电话的建设为重点的“五通工程”逐步展开。据罗源、连江、永泰、晋安等4县(区)统计,1988~1991年修公路45条、171公里,桥梁4座,修机耕路34条、91公里,总投资1579万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598万元,乡、村配套资金、村民投资共981万元;架设联网电线路72条、136公里,总投资235万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158万元,乡村配套资金、村民集资共77万元;改水工程建水塔44个、安装管道37000米,总投资195万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131万元,村民自筹64万元。
1992~2001年,继续修路、改善路况的有14条、总长52公里,架高压电线路123公里,铺设自来水管总长219000米。67个畲族行政村建设程控电话线路,建立广播电视差转台及线路设施等。至2001年底,全市75个畲族行政村中,公路通车的74个村,占98.66%;通电村100%,受益村民11008户、53150人,占总人口的98.15%;村民饮用自来水的11113户、53301人,占总人口的98.42%;广播电视线路完好的72个村,占96%;村委会所在村全部通程控电话。
部分非常偏僻、生产生活条件无法改变的贫困畲族山村,在畲民的要求下,由政府选择环境较好、交通方便的地点,统一规划,做好“三通一平”,组织有序搬迁。这就是“造福工程”。1994~2000年,全市共投资1531万多元,让711户、2987人畲民迁至新居民点。
由于“造福工程”的搬迁,形成新的畲族村。罗源县起步镇叶洋村茶洋、下台、叶洋、下马坑等4个自然村的50户、302人,原来散居在500~600米的山顶上,于1996~2000年10月,搬迁到罗宁公路旁靠近蓝田村地方,新建砖木楼房38座,形成新村,水、电、道 路、电话、电视等配套设施齐全,现仍称叶洋村。1998~2001年罗源县西兰乡石壁下自然村57户、323人,在岭尾店白霍县道两侧,建造41座钢混双层新楼房,连接西兰乡新街道,建有小学、卫生所、文化活动中心,成为西兰乡集镇的一部分。连江县长龙镇总洋等5个畲族自然村都在山旮旯里。1996~2001年在长龙镇新建砖混、钢混双层楼房37座,整齐有序,村道宽坦,有街道、有商店,成为长龙集镇建设一部分。
畲族乡村建设更大量的是改造旧房、兴建新居。据晋安、罗源、连江、永泰、福清等5县(区)71个村统计,1986~2001年,在11912户中,新建房屋的6186户,占总户数的51.9%,共建新房5985座(幢)。其中,砖木结构房屋2274座,占新建房屋的48%;钢筋混水泥二层或三层楼房的3711座(幢),占新建房屋的62%。各县(区)畲族村中,福清市棋山、钟厝两村建房质量好、建房户比例高,永泰县的12个畲族村建房户比例则较低。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