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畲族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17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畲族源流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4
页码: 16-49
摘要: 本文探讨了福州市畲族的源流,包括盘瓠传说、民族名称的由来、历史上的迁徙情况、当前的人口分布以及婚姻家庭的习俗。
关键词: 福州市 畲族 历史文化

内容

畲族族源,史学界众说纷纭。有“畲瑶”同源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广东土著说,“闽”族后裔福建土著说,古代“河南夷”说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工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事社会调查和考证,对各种观点和见解加以广泛探讨,各抒己见。虽说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和定论,但畲、瑶同源说可以说是多数福州畲族人民所认同的。
  第一节 盘瓠传说
  清道光九年(1829年)的《罗源县志》载:畲民祖于盘瓠之后,即瑶人也。隋朝时有大功,封为王,生三子一女,长男赐姓盘,名自能,封南阳郡为立国侯;次男姓蓝,名光辉,封汝南郡为护国侯;赐三男姓雷,名巨佑,封冯翊郡武骑侯;女婿钟姓名志深,封颖川郡国勇侯,世居会稽山七贤洞,分行自食,无占庶民田地。盘姓今无闻,只蓝、雷、钟三姓,蔓延各处,在罗源者甚多。畲民虽幼小,能关弓药矢,不惧猛兽,盖其性也。
  畲族流传着“盘瓠传说”:在上古时代,高辛皇后耳痛三年,后从耳中取出一条金龙,华光显现,遍体斑纹。高辛皇帝见之大喜,赐名龙麒,号称盘瓠。其时犬戎入寇,国家异常危急。高辛皇帝下诏求贤,告示天下:能斩犬戎番王头者妻以三公主。盘瓠揭下榜文,挺身前往敌国。乘番王酒醉取下其头,回国献给高辛皇帝。于是盘瓠与公主成婚,婚后八年,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名叫自能;次男姓蓝名叫光辉;三男姓雷名叫巨佑;女儿叫龙娘淑玉,招钟志深为婿。后来,盘瓠不愿为官,带领妻儿子女到广东潮州凤凰山居住,开荒种田,繁衍子孙。盘瓠是位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称为“忠勇王”,成为畲族的始祖。这个传说不是普通寓言、神话和故事,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民族起源的信仰,畲民家喻户晓,祖代相传,而且把信仰贯串到民族服饰、头饰,音乐、舞蹈及宗教信仰、祭祖、敬祖的仪式中,这是畲族在原始氏族时图腾崇拜的表现。
  畲族原始氏族图腾崇拜是龙麒,似龙非龙,又不是麒麟。在世界各民族中,以盘瓠为图腾崇拜的有十几个民族。但不少畲族人不承认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崇拜。这是因为过去有人把它歪曲成“狗”,说什么畲族人请祖、祭祖是在秘密进行,挂祖图,学“狗爬”式的动作,骂畲族人是“狗头子孙”等等。里人何求《闽都别记》载:“上古本国之闽越王,因被南粤王围困,出示曰:‘谁能杀退南粤王,解救重围者,以亲女招之为婿’。随有一犬,半夜走去咬死南粤王,将头衔回,重围遂解。闽越王不肯失信,即将亲女配犬为妻。那王女才貌俱美,听从父命,纳犬为夫,不敢违父之命,生子传孙,开枝发叶,现今北岭(指福州)里邪婆螺、盘、蓝三姓那是当年犬种。”盘瓠传说是反映一个民族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以盘瓠图腾崇拜来侮辱少数民族,歪曲盘瓠传说的无稽之谈是侮辱性的攻击,应予正本清源,还畲民以尊严。
  盘瓠崇拜,祀奉忠勇王,乃畲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状态,也是畲民的精神支柱。畲民把盘瓠传说绘成祖图,代代相传,罗源、连江、闽侯、永泰、晋安等县(区)畲族保存的祖图内容大同小异。其中绘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菰岭、高楼、官田、牛脚洋等村蓝氏裔孙公立祖图,系用整幅白绢布彩色精绘,共四十三幅,其内容依次是:一、伏羲画八卦,二、女娲氏补天,三、开山盘古氏,四、神农食百草,五、钻燧取火,六、燧人氏取木造屋,七、制作衣冠,八、高辛帝登龙位,九、皇后耳痛三年,十、耳医取出茧来,十一、茧盛盘内奏皇后,十二、茧放盘内养,十三、茧变成龙麒,十四、燕王演武,十五、燕王兴兵,十六、本奏番王造反,十七、龙麒拆榜收番,十八、啣榜见驾,十九、龙麒令旨漂洋过海,二十、番王见龙麒甚喜,二十一、番王领酒大醉,二十二、醉卧榻上咬断首级而去,二十三、番兵追赶被仙官所遮,二十四、征番得胜文武官员迎接,二十五、龙麒将军将番王首级献功,二十六、假装公主被龙麒识破,二十七、龙麒咬定三公主衣襟不放,二十八、龙麒奏帝金钟内变化成人,二十九、望恩楼期定七日金钟内变化成人,三十、盘瓠被招为驸马洞房花烛,三十一、高辛帝赐封盘瓠为忠勇王,奉旨荣迁,三十二、忠勇王迁居会稽山七玄洞驸马府,三十三、三公主生三男一女,三十四、高辛帝赐给,盘、蓝、雷三姓,三十五、赐三男一女免差徭,三十六、盘瓠王上闾山学法,三十七、出驾游山打猎,三十八、跌死岩头,公主奏帝驸马身亡,三十九、奉旨敕赐灵位,四十、建作功课,奉旨御苑,四十一、敕赐驸马公子御苑,四十二、盘瓠公墓,四十三、回灵归府。
  根据盘瓠传说,畲族人民还编写一部长篇叙事体的《高皇歌》、《麟豹王歌》,世代传诵始祖的丰功伟绩,并把盘瓠传说载入盘、蓝、雷、钟氏族谱中。他反映一个民族的原始图腾崇拜,是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想像的产物”,“神话是保存关于过去的回忆的宝库,若非如此,这些回忆便会永远遗忘。”(拉法格:《宗教与神话》)
  盘瓠,或作槃瓠、盘护。将盘瓠传说记之于史书的,有秦汉以前的《山海经》,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还有《搜神记》、《玄中记》、《后汉书·南蛮传》等,其中以《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最详。可见汉晋时代盘瓠传说已为当时的武陵、长沙、庐江一带的“蛮人”所信奉,其内容与畲族的盘瓠传说大同小异。据此,可认定畲族与“武陵蛮”(亦称五溪蛮)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瑶族和畲族本是“五溪蛮”(即武陵蛮)盘瓠之后。畲、瑶不仅有相同的反映原始图腾的盘瓠传说,而且有许多相同的习俗。史籍往往以畲、瑶并称,甚至说畲族就是瑶族。直到清代,对畲、瑶也未曾加以区分,常称畲族为“瑶人”。福州地区许多蓝、雷、钟姓畲族族谱也记载自己为“瑶户”,“瑶人子孙”等。
  从畲、瑶姓氏看,盘瓠传说中畲族有盘、蓝、雷、钟等四大姓,而现在福州地区畲族就没有盘姓,只有雷、蓝、钟三大姓。据罗源、连江几个村雷氏族谱记述:“唐光启二年(886年),盘、蓝、雷、钟族人三百六十余丁口,为闽王王审知向导官,由海来闽,至连江马鼻登岸,徙罗源大浿头居焉。盘王碧一船被风漂流,不知去向,故盘姓于今失传……。但盘姓是瑶族大姓,蓝姓也是大姓,姓雷、姓钟也有。畲、瑶有族缘和血缘的关系。畲族、瑶族都珍存盘瓠传说的文书,其内容大同小异。在瑶族中称“过山榜”,在畲族中称“开山公据”。这两种文书都用汉文记载:原始图腾崇拜,记述封建皇帝赐给的券牒,给予他们租种山地、不纳粮银、不服徭役等特权。但不得到平原耕种,不得与庶民通婚。
  畲族民间还流传记载古代畲族历史的宗谱式史籍《重建盘瓠祠铁书》,简称《铁书》。《铁书》的中心内容,叙述始祖盘瓠为帮助帝喾高辛氏“飞过海洋,七日七夜,随波逐浪,直至燕王殿前,会集百僚,欢乐饮宴,迄王沉醉,被盘瓠咬断燕王头”,收复疆土,因功与第三公主成婚,婚后生下三男一女,隐居会稽山七贤洞。至大隋五年五月十五日,发给盘瓠子孙《抚徭券牒》,“随代传流,毋令违失”,并赐姓氏,封爵位。“皇旨敕出,赐姓,第一男姓盘名自能,封立国侯;第二男姓蓝名光辉,封骑国侯;第三男姓雷名巨佑,封武骑侯。有一女招赘婿,贤婿姓钟名志深,封敌勇侯。皆封官品,仍赐紫袍、玉带、青黄各色帽领、凉伞旌旗;女带珍珠、金髻、凤冠、霞帔。”《铁书》还列示盘、蓝、雷、钟四姓二十六世祖宗姓名和“官职”;详述盘瓠狩猎殉身的情景和葬俗。“盘瓠因为游猎,不料皇天降祸,命值凶星,跳过大树,被株尖所伤而终。逮家中知之,寻访不见。幸得鸟之声喧闹,遂往此处寻之,得起死骸”,“殡后,长腰木鼓、长笛短吹,男女连声歌唱,窈窕跳踢舞,……三年以后方可,公之骸骨葬在七贤洞石孔中”。《铁书》还记述了古代畲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狩猎活动等。“早起,刀耕火种,莳薯、姜、苎、茄、菜六种,及时应食。任游山村,捕野兽,射豕肉,给家之用。”
  《铁书》中特别记载了畲族祖先居住“南京”,广东潮州凤凰山只是“盘瓠王子孙山”,“楚平王出勅,钟太后上一十八族,放行广东路途。只望青山而去,遇山开产为业,自带妻子,经过各州、府、县、卫、所衙门、巡司、水路关津把隘、屯堡官兵、里甲人等,验实放行,毋得阻挡、强取徭人财物。”《铁书》,还记载“仍有异籍名盘瓠”,其经历与畲族始祖盘瓠几乎一样,这对研究畲、瑶两族或其他信奉盘瓠传说的民族渊源关系很有启示。《铁书》中有关畲族盘、蓝、雷、钟四姓来源的神话传说,以及畲族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都较汉文史籍的记载更为原始、真实,内容丰富。传说畲民持有这种文书,就可以“永免杂役,抚乐自安,代代不纳粮税,不与庶民交婚,不耕庶民田土,只望青山之中,刀耕火种,自供口腹,以木弩捕猎为生”。
  至于畲族族谱中记载:盘瓠王时,“东夷”王献美女奇珍、奇珪、奇珠三人,美貌丰姿,“盘瓠王”与“东夷王”结亲缘,把奇珍配给盘自能为妻;奇珪配给蓝光辉为妻,把奇珠配给雷巨佑为妻;盘瓠之女龙郎公主配与钟志深为婚。这一亲缘关系的传说,便把长沙“武陵蛮”的渊源关系追溯至春秋时代。在淮河和黄河之间的“东夷”中靠西南一支“徐夷”,与苗、瑶、畲都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后来,向长江流域活动,其中进入五岭山脉中的一部分,发展成为瑶族。五岭山脉向东,在闽、粤、赣山区生活这部分发展成畲族。
  盘瓠传说绘制祖图的题词,摘抄如下:
  “尝谓天壤间,万物取之而不穷者,盖人物之有祖宗,犹水之有源,若树之有本也。人物既本乎太祖,则尊祖之念奚贵。画祖图以传于后世,修族谱以裔于儿孙者,所以辨传承之远近,察统绪之异同欤?亦所以叙岁属、定尊卑、收涣散、敦亲睦者也。余阅昔有王章画祖图为供奉,丁兰刻木像事双亲,今之人羡之,可谓慕敬其祖,孝顺其亲矣。第知不画祖图为供奉者,谓之不孝,不修敕书族谱者,谓之不顺,亦曾知修族谱为孝顺,画祖图为供奉之本乎?若夫有功之祖而不书,则谓之弃祖;无功之祖而书之,则谓之诬祖矣。有耻先人之恶,而私附名人之族者,彼自视为智,余特视其不孝也,夫祖宗岂可择其贤者哉?不知天下有贵人无贵族者许多,有贱人无贱族者不少矣。要知贵贱之所以分,实在乎子孙有无能画祖图与有无能修族谱者耳。且夫人由人道而生者,常也,非人道而生者,非常也。世先有非常之人,必建有非常之功也。盖稽古姜炎帝者,牛首人身,此非常之人也。尝百草以甦众生之灵,树五谷而教力食之艺,世人蒙其泽,号为神农,生为非常之人,所以建非常之功也。余之画祖图、刊敕书、修族谱者,始知始祖盘瓠,出于五帝中朝帝喾高辛氏正宫刘皇后之耳。高辛氏者,前天文曲帝星君也,刘皇后者,后天禄存后星君也。盘瓠王者,刘隆娄金狗也。吴王者,乌成胃土维也。皆封盘、蓝、雷三姓者,元三台分也。
  帝喾高辛氏敕赐驸马忠勇王三姓贰五朝孙,福建福州府侯官县蓝起斋谨识。”
  从畲族人民长期保存下来的祖亭、祖牌、对联、请祖、祭祖等形式,崇信盘瓠(即忠勇王)是非常虔诚的,已经形成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畲族文化的核心。应当说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南蛮”,包括长沙“武陵蛮”在内的一支是无疑的。由于后来分别向东、西方向发展,吸收融合不同民族成份,发展出具有自己特点、特色的群体,成为单一的民族成分。
  附一:
  麟豹王歌(即祖宗歌)
  笔头落纸字来真,祖宗麒王来出身,
  当初皇后耳内起,变个龙麒番邦去。
  皇后刘氏耳内痛,请尽郎中来医治,
  百般草药都食尽,后来还是变龙麒。
  龙麒出世金盘装,皇帝日夜亲手养,
  二十四味分他食,后来做了龙麒王。
  番邦造反二三春,请尽无数好武功,
  皇帝朝内都贴尽,无人敢去扯榜文。
  高辛皇帝那一时,四个城门人都知,
  谁人敢去番王殿,第三公主结为亲。
  龙麒听讲就近前,扯落榜文皇帝仰,①
  回转就去番王片②,服侍番王二三年。
  服待番王三年来,番王三餐酒醉醉,
  日夜都住番王殿,番王吃酒居③就来。
  服待番王三年时,心急如火人不知,
  龙麒随王王欢喜,三顿吃酒笑咪咪。
  番王吃酒在高楼,身盖金被银枕头,
  文武百官怀④知晓,龙麒咬断番王头。
  王头咬断游过河,番边贼仔赶来啰⑤,
  枪刀林林麻竹笋,无〓过海无奈河。
  海水茫茫白飘漂,蛟龙又变一条桥,
  桥上三千七里远,天时助我一时透⑥。
  天时助我一时透,当官接入番王头,
  王头接入就进府,文武百官都行透。
  文武百官都凑齐,四个城门人都知,
  咬断王头游过海,祖公龙麒本事人。
  祖公龙麒真圣人,爱的皇帝女为亲。
  第三公主心未愿,又叫龙麒去变身。
  金钟内里去变身,约定七日变成人,
  皇后六日就去〓⑦,害得头面未成人。
  头是龙头身是人,好计皇帝第三宫⑧,
  就向皇帝择日子,洞房花烛结成亲。
  高辛皇帝女为妻,九年就养三个街⑨,
  去向皇帝讨姓名,讨个名姓留古今。
  养下三仔生端正,皇帝殿前去讨姓,
  大仔盘装姓盘字,第二篮装就姓蓝。
  第三尾仔正一岁,皇帝殿前讨名来,
  皇帝未写雷公响,雷公那响就姓雷。
  男丁三个女一宫,女宫十八未做亲,
  招个女婿为驸马,女婿名叫钟智深。
  三男一女是为正,都助皇帝管百姓,
  六国为人名声大,留传后代好名声。
  今来伓是比当初,受尽平民阜⑩老欺,
  当初都是京城内,吃粮财主纳来支。
  麒王情愿伓要田,愿求皇帝去上山,
  离田三丈没租纳,都是盘蓝子孙山。
  当初麒王思量差,皇帝封官你伓做,
  皇帝送官你伓要,后来子孙无奈何。
  今来子孙个个穷,又骂麒王是野龙,
  送官你做你伓做,又送田土你伓种。
  龙麒情愿伓做田,只想日日去上山,
  那因上山打鹿仔,给鹿撞死在石岩。
  给鹿撞死在岩前,九日九夜未〓见
  身首又在树尾上,求神拜佛正〓见。?
  给鹿撞死石岩顶,男女大器都来寻,
  都来寻着哭哀哀,就请师傅做功裁。?
  功裁使漆扬扬光,几多官员都来随。
  御车驶入南京路,南京路上是祖坟。
  南京路上是坟林,左右龙虎漆丈青,
  丈七坟牌挂坟上,进出几多好圣人。
  送入潮州凤凰山,不要纳粮快乐仙,
  自种自收是快乐,天下子孙真清闲。
  凤凰山上一派山,左右龙虎是官山,
  四周四转三千里,是我蓝雷子孙山。
  大仔姓盘盘自能,又〓皇帝双手牵,
  皇帝封我官又大,皇帝同吃又同眠。
  第二光辉是姓蓝,帮助皇帝管百姓,
  天下各处人都晓,朝中选出第一名。
  第三尾仔雷巨祐,果然生好是风流,
  朝中做官功劳大,皇帝送你入潮州。
  自能正妻名奇珍,皇帝朝中来招亲,
  也是东夷正宫女,恩赐配你结为亲。
  光辉之妻叫奇珪,东夷人女来为妻,
  亦是姻缘天注定,〓郎八字结夫妻。
  巨祐之妻中奇珠,亦是皇帝朝中订,
  就择黄道好日子,洞房花烛结成双。
  麒王养女叫龙郎,龙郎十八未成婚,
  招个女婿为驸马,洞房花烛转回乡。
  姓钟智深是贤人,朝中做官尽威灵,
  驸马大人也中意,招来〓女结成亲。
  安尉出世长男孙,麒王欢喜做阿公,
  自能添得白花仔,皇帝江山〓你分。
  惠章出世是异相,光辉伓敢近前相,
  皇帝听讲就来〓,日后亦是大官员。
  孟初出世是异音,巨爹伓敢近前仰,
  皇帝亲身就来〓,天上星宿落凡身。
  自能养仔叫安尉,文武百官过来随,
  皇帝钦赐不限制,掌管百姓尽威灵。
  光辉长仔叫惠章,皇帝日夜抱来相,
  皇帝称你是好仔,长大也是状元郎。
  巨祐养仔叫孟初,皇帝朝中学功夫,
  学得高强武艺好,朝中选出尽本事。
  孟初在朝尽忠诚,皇帝许给正功名,
  你是巨祐长男子,天下推出本事人。
  四十九条纸来传,留传后代子孙量,
  皇帝赐官你伓做,今晡子孙讨食难。
  五十条纸传来记,留传后代子孙记。
  平原田土你伓的?,后来子孙就骂你。
  五十一条做田园,高辛皇帝好心肠,
  是我祖宗怀思后,后来子孙被你骗。
  五十二条再来传,当初皇帝好心肠,
  是你子孙没资本,难怪朝中没状元。
  五十三条传世界,埋怨祖公大不该,
  是我子孙没能力,难怪天下没有基?。
  五十四条爱周全,原先祖公龙麒王。
  祖公功劳真伟大,唱出天下子孙传。
  附二:
  高皇歌
  盘古造天到如今,世界人分几样人,
  几人好心〓娘讲,几人心歹会骗人。
  盘古置立到如今,一重山背一重人,
  一朝江水一朝鱼,一朝天子一朝臣。
  说山便说山乾坤,说水便说水根源,
  说人便说世人事,三皇五帝振乾坤。
  盘古置立三皇帝,造天造地造界世,
  造出黄河九曲水,造出日月转东西。
  造出田地分人耕,造出大路给人行,
  造出王帝管天下,置立人名几样姓。
  皇帝名字是高辛,出来游行作百姓,
  出门游行天下路,转来京都作朝神。
  当初出朝高辛皇,出来游戏看田场,
  皇后耳痛三年在,挖出金虫三寸长。
  挖出金虫三寸长,便置金盘拿来养,
  一日三时望长大,变作龙期丈二长。
  变作龙期丈二长,五色花斑尽成行,
  五色花斑生得好,龙眼变作荔枝样。
  变作龙期丈二长,又会跑来又会行,
  皇帝看见心欢喜,身长尾短好个相。
  番边大乱出番王,高辛皇帝心惊慌,
  便差京城众兵起,众兵差起保城墙。
  番边番王好来争,众捕用心把得紧,
  京中众兵无千万,大家去保九重城。
  当初皇帝开言时,京东门下挂榜去,
  谁人收服番王到,第三宫女给为妻。
  龙期听见便进前,撕下文榜在路边,
  文榜拿来口里衔,文武朝官带去见。
  文武朝官带去见,龙期自愿过番边,
  去到番边番王殿,服侍番王二三年。
  服侍番王二三年,番王饮酒醉迷迷,
  龙期看见心欢喜,凶星为祸你不知。
  番王酒醉笑嗳嗳,唐朝人龙走过来,
  唐朝人龙过来后,天地翻转是由我。
  番王饮酒在高楼,身盖金被银枕头,
  文武朝官不随后,龙期咬断番王头。
  衔了王头过海河,番边贼子赶来掳,
  刀枪好似竹麻笋,不得过来奈我何。
  咬断王头过海洋,云雾迷来渺渺茫,
  一时似箭浮过海,众官取头金盘装。
  众官取头金盘装,奉上殿里去见皇,
  皇帝看见心欢喜,自愿龙期作婿郎。
  文武上奏皇帝知,皇帝殿里发言时,
  三个宫女由你拣,随便那个中尔意。
  收服番王是呆人,爱讨皇帝女结亲,
  第三宫女心不愿,金钟内里去变身。
  金钟内里去变身,断定七日变成人,
  皇后六日开来看,只是头上未变成。
  头是龙来身是人,要你皇帝女结亲,
  皇帝圣旨话难改,开基蓝雷人子孙。
  亲生三子相端正,皇帝殿里去讨姓,
  长子盘装姓盘字,二子篮装便姓蓝。
  第三小子正一岁,皇帝殿里讨名来,
  雷公云头响得好,笔头落纸便姓雷。
  当初出朝在广东,亲生三子女一宫,
  招得军丁为夫妇,女婿名字钟志深。
  三男一女甚端正,同共皇帝管百姓,
  住落潮州名声大,流传后代去标名。
  皇帝圣旨话难改,敕令圣旨送潮州,
  皇帝奈何你不得,你〓日月一同休。
  龙期自愿爱出去,皇帝怎肯来分居,
  六个大仓由你拣,自愿那仓分给你。
  六个大仓共一行,都是金银与毫光,
  六仓都是金银宝,命歹开着是铁仓。
  六个都是金锁匙,皇帝圣旨交付你,
  命好开着金银宝,命歹开着是铁器。
  皇帝问你爱帽戴,锁匙给你自去开,
  纱帽两耳你不愿,自愿一个尖尖戴。
  龙期心愿去作田,去〓皇帝分半山,
  自种山田无纳税,不纳租税已多年。
  高辛皇帝话原真,吩咐蓝雷三姓人,
  女大莫去嫁阜老,阜老翻脸便无情。
  凤凰山上鸟兽多,若爱食肉自去猎,
  开弩药箭来射死,老熊山猪鹿更多。
  凤凰山上实是闲,时时拿弩去上山,
  奈因岩中捉羊仔,山羊斗死在岩前。
  山羊斗死在岩前,寻上三日都不见,
  身死挂在树尾头,求神问卜正看见。
  高山石壁青苔苔,龙期跌死挂石背,
  吹角鸣锣来引路,天神龙期落下来。
  广东路上去安葬,孝男孝女尽成行,
  文武朝官来带路,金榜提名占地场。
  广东路上是祖坟,进出蓝雷盘子孙,
  京城人多难得食,送落潮州凤凰村。
  送落潮州凤凰山,住了潮州已多年,
  自种山田无税纳,种上三年便作山。
  凤凰山头一块云,无年无月水纷纷,
  山高作田无米食,有何谷米籴何银。
  今来不比当初好,受尽乡村华老欺,
  一从原先古人礼,多让华老由其欺。
  一想原先高辛皇,诗文挂榜好文章,
  谁人拿得番王到,天神龙期拿番王。
  二想三姓盘蓝雷,在京不小出朝来,
  清闲不管诸闲事,自种林场山无税。
  三想蓝雷三姓亲,都是南京一路人,
  痴情不识京城住,走出山头受苦辛。
  收得番王何本事,京城不站走出去,
  痴情不识占田地,子孙无业奈怨你。
  山场来〓阜老争,因无纳税争不赢,
  朝里无亲话难说,全身都金使不成。
  龙期田土自不管,一心闾山学法来,
  学得真法来传祖,头上头角花冠带。
  当初天下精怪多,茅山学法转来做,
  救得王民个个好,行兵动法斩邪魔。
  广东路上已多年,蓝雷三姓去作田,
  山高作田无米食,赶落别处去作田。
  赶落别处去作田,别处作田又作山,
  作田作土无粮纳,作田亦是靠天年。
  福建田土实是高,田土有肥又有瘦,
  几人命好作有食,几人命歹作亦无。
  兴花满园皆生长,蓝雷三姓在成行,
  后来年老都有利,赶落原先家连江。
  福建大利家连江,古田罗源田土壮,
  蓝雷三姓同始祖,个个坐落好田场。
  住在福建好开基,蓝雷三姓莫相欺,
  尔女乃大嫁我了,我女乃大主分你。
  蓝雷讲话各人知,百姓华老莫相欺,
  有事相斗尔来讲,莫来传讲尔又欺。
  女大莫嫁华老去,准当爷娘不养你,
  无情无义是华老,好似小时死去了。
  连江连江是连江,连江女人好个香,
  罗源人子过来定,明年担酒扛猪羊。
  罗源人女好个相,身着衫子花成行,
  连江人子过来定,年冬十月担猪羊。
  古田人女似花扦,蓝雷人子过来定,
  年冬十月是清闲,蓝雷三姓好结亲。
  蓝雷三姓好结亲,都是南京一路人,
  今日三姓各八县,好事招顾莫退身。
  第二节 民族名称
  早在公元七世纪初,对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泛称“蛮”、“蛮獠”、“峒蛮”或“峒獠”。直至公元十三世纪中叶的南宋末年,汉文史书上出现“畲民”和“輋民”两词并用的族称。前者指的闽西南汀漳地区的畲族,后者指的是广东潮州地区的畲族,二者字异音同,指的都是同一个民族。
  宋莆田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文曰:“畲民不悦(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西畲、南畲“皆刀耕火种,崖栖谷汲”。由此可见,“畲”字作为民族名称,乃由于当时畲民到处迁徙,刀耕火种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而被命名的。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中载:“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群聚……”。“輋”字廛奢(she),与“畲”同音,是广东汉人中流行的俗字。史书载:“輋”字音斜,近山之地曰:“輋”(《五斋琐录》),“粤人以山林中结竹木障覆居息为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都说明“輋民”意为“在山里搭棚居住的人”。唐刘禹锡《刘宾客文集》记述当时福建的少数民族简状:“闽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居洞岩(寨),家桴筏者,与华语不通。”居洞岩(寨)或被称为“蛮獠”、“洞蛮”,均是早期对畲民的蔑称。
  宋末元初,畲族人民纷纷加入抗元武装,配合宋朝遗臣文天祥、张世杰等进行抗元武装斗争。当时对畲族人民所组织的抗元武装队伍,史书都称“畲军”,是当时抗元武装中一支重要力量。到了元代,“畲”字被普遍使用。明代,对“畲民”、“輋民”、“畲瑶”、“輋瑶”等称呼都有使用。在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往往把畲族称为“瑶人”、“苗瑶”,或合称为“畲瑶”、“畲蛮”。不过,“畲民”一词比较多见。民国时期,有的把畲族统称为“苗夷”或“苗族”,直到50年代,一批南下干部仍把畲族称为“苗族”,甚至畲族干部和群众也自认为是“苗族”,至今福州郊区和城区约有1000人还自报“苗族”。人民政府为尊重个人意愿,也没有强调更改。
  “畲”字作为民族名称,最早写为“畬”(余田畬)。畲族人民自己一般不称“畬”。“畬”字来历甚古,早在春秋时,在《易·无妄》中就有“不耕获,不菑畬”句。“畬”字读音有二:读余(yū),意为刚开垦出来二、三年的土地;读奢(she),意为刀耕火种。其含义都有开荒辟地、刀耕火种的意思。与在畲族族谱中所叙述的祖先“只望青山,刀耕火种,自给处足”是相一致的。福州地区畲族人,开垦荒山叫做“开畲”,山上的农地叫做“畲”,耕种山地叫“做畲”,种的旱稻叫“畲禾”。《嘉靖罗川志》记述:“罗源枕山襟海,地多险阻,畲人及他邑流移居民,杂处草泽之中。”
  畲作为族称,本无侮辱之意,但有人把“畲”字改为“〓邪”字,这就是带有侮辱性的写法。“山哈”是畲族内称。“山哈”与“夏老”、“百姓”、“民家人”是对称的。“山哈”是蓝、雷、钟三姓自己人的意思。这个称呼虽不见于史籍记载,但在闽、粤、赣、浙、皖各省畲族民间普遍流传,是畲族内部一句亲热称呼。“畲客”、“山客”、“山达”、“山宅”、“宅家”都是被称。但称她为“畲婆”就会反感,认为是不尊重,福州地区畲族人民忌讳“邪”字音,因为过去往往被人侮辱为虫类的“蛇”。畲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平时的交往,都笼统称作“你各人”、“我各人”,或指出“你边人”、“我边人”,也有称少数民族,或者“你百姓家人”、“我塔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罗源、连江县委、县人民政府都尊重畲族人民的意愿,从1949年8月至1956年12月都称畲族为“苗族”或“苗民”,召开各种代表会议,分配代表名额,按当地习惯称“苗民”代表。1951年,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龚人左到罗源县西兰村采访,在福建日报上刊登《福建十万苗族同胞欢庆民主幸福生活》,指的就是现在的畲族。
  1956年8月11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给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省委统战部指示,根据几年民族识别,畲民可以确定为一个少数民族,对民族的名称,要求各省再一次征求畲民的意见上报中央。福州地区罗源、连江畲族代表认为民国时期及以前存在“蛇”与“畲”谐音的污蔑语言,不同意用“畲”字作为族称,建议用“山哈”作为族称上报中央;浙江、广东、江西三省畲族代表同意以“畲”字作为族称上报中央。中央征求各省畲族代表意见后,认为畲民这个称呼虽然是他称,但其含意并无侮辱性,从历史上沿用已久的“畲”字,都体现畲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本色,而且多数省份畲民代表同意用“畲”字作为族称。195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确定族称为“畲族”(佘田的畲),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
  第三节 民族迁徙
  畲族在历史上曾经过着迁徙不定“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各地畲族宗谱记载都认为祖先住在广东凤凰山,畲族的发祥地为广东省潮州凤凰山。
  福州地区的畲族最早入迁的是唐乾元元年(758年),从广东凤凰山经福建漳州地区进入福州、罗源、连江。据浙江省景宁县惠明寺保存的《唐朝元皇南泉山迁居建告惠明寺报税开垦》一文,称:“唐永泰二年丙午岁(766年),雷太祖进裕公一家五人与僧昌森之子清华二人从福建罗源县十八都苏坑境南坑,一同来浙江处州府青田县鹤溪村大赤寺,雷祖后居叶山头村(今景宁畲族自治县所辖)。”据罗源县起步镇浿头村雷氏族谱记述:“唐光启二年(886年)盘、蓝、雷三姓子孙共三百六十余口,由广东凤凰山徙居福建福州府连江马鼻上岸,由此,子孙分迁闽侯、连江、罗源等处,创业贻谋,惟盘玉碧一船被大风吹落蕃界、迄今无传……”;又据罗源县廷洋坂村蓝氏祖图敕书,罗源县伡溪村雷氏祖图后记,罗源县新岩头村蓝氏祖图《开山公据》、罗源县福湖村《蓝氏世谱》等记述“唐光启九年(893年),有蓝奇、雷声二人率众三千,随王审知入闽,为向导官、征服无诸国,而奉贡有功,被封督挥元帅雷声,承掠大夫蓝奇,所领族兵散处闽中,为闽中之鼻祖”。据浙江省松阳《雷氏家谱》称:“前朝上祖居广东潮州,而后太祖迁福建福州罗源居住,太祖后裔二十二世,在明万历年间才迁浙江处州景宁居住。浙江遂昌县畲民钟集洪一家迁移经历:先祖谅公等从广东潮州起行,迁迁住住,徐徐而行。至明天顺五年(1461年),达福州连江县,成化十年(1474年)再迁入罗源县山区,经过一百多年发展之后,传至钟集洪时,已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率眷属二十八口迁至浙江处州府景宁二都锦岱洋居住。
  畲族民间广泛流传的《高皇歌》:“住落广东已多年,走落福建去种田;亦有田地亦有山,做田亦要靠天年。走落罗源龚连江,福州大府管连江;连江、罗源好田庄,盘雷蓝钟四姓掌。……”这些歌词,都直接记述畲民从广东迁徙起行的动因与过程,路线、直至落脚地罗源、连江。”族谱对迁徙的记载是:从广东潮州凤凰山——福建西南部——闽南、闽中——闽东北——浙南。《高皇歌》唱到:“住在广东已多年,蓝雷钟姓去做田,走向福建是平原,兴化莆田住久长,以后阜老来欺侮,自愿走落住连江”。
  畲族入迁福州地区的史料,主要的畲族祖图族谱有:廷洋坂村清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蓝氏祖图敕书》,伡溪村清乾隆四年(1740年)《雷氏祖图后记》,新岩头村清光绪六年(1881年)蓝氏祖图《开山公据》,福湖村《蓝氏世谱》(1949年)等,皆记述:“传至唐朝,出有蓝奇、雷声二人,率族众三千,随王审知入闽为向导官,征无诸国。王降而奉贡有功,蓝、雷氏所领族兵散住闽中,为闽中之鼻祖”。
  罗源县浿头村《雷氏族谱》与堡岗村《雷氏族谱》记述:“唐时,雷、蓝、盘三姓子孙共三百六十口,由广东凤凰山徙居福建福州府连江马鼻上岸。由此,子孙分迁闽侯、连江、罗源等处,创业贻谋,惟盘王碧一船被大风吹落番界……。”
  最早定居罗源的畲族是罗源县起步镇黄家湾畲族。他们于唐光启二年(886年)从广东凤凰山由海道入闽,经连江马鼻上岸,徙居可坂浿头。该村现是一片废村遗址,蓝、雷子孙分散各处。闽东、浙南各地畲民到该村认祖者甚多。该村后山有一巨大坛石,矗立峰顶,俗称仙女裙石。石上又有一石,《罗源县志》载“飞来石”。上有顶髻大石,下有天然古坝道,大坛外表有三十六道流水裂痕,祖上留言,认祖必说出大坛石有几道裂痕,否则不予认同。
  罗源县霍口岗尾雷姓,于明永乐年间(约1403~1424年)从闽侯、连江、怀安(古县名)徙居重下里(即霍口),向岗尾、浿头、卓贤垄、鸡角岩定居,生息繁衍,成为今日岗尾、山朋,浿头、晏坛,卓贤垄、伡溪,鸡角岩、罗溪里等村雷姓四大支流。
  霍口南峰蓝姓,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从闽中迁入罗源南峰居住,五世后分迁福湖,是现今南峰、福湖一带畲族定居时间最长的一支。
  罗源县八井村清道光壬辰十二年(1832年)《禄房雷氏家谱》记:“原祖乃潮州府,自明成化间出居兴化府涵头地方,后迁连江赤岭暂居数年,乃迁罗源小获牛洋村,清顺治间移居吕洞、浿溪、白塔尖山等处。康熙十四年(1675年),复回牛洋村,建堂于巷岩,即乾楼厝。分为福、禄二支。第一世禄房始祖安居公。”
  罗源县浿头、坑头蓝氏入迁,其源之久,分支居多,乃居罗源全县蓝姓畲民之首,村民相传他们是从马鼻上岸在此定居,至今有一千多年了;廷洋坂蓝氏入罗源时间在唐朝,村民相传他们从唐光启二年(886年)由广东潮州凤凰山徙迁经连江马鼻上岸就在此的,有的至葡萄坑居住,有的迁至乾南,也有迁至连江定居。该村存有清乾隆五十六年绘的祖图及敕书全文,用白绢布绘制,彩色鲜艳,画工精细。祖厝大厅留存先祖遗物三件宝,即祖亭、祖牌、龙头祖杖。
  罗源县上土港村绘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的《蓝氏族谱》记:“汝南蓝氏始祖,住广东潮州府顺德县,迁至福建漳浦县德归村,传至祥永、又迁至连邑保安里东窑村。蓝祥永为一世始,字廷在,行三,生于明天顺七年七月(1463年),卒于明嘉靖三年三月(1524年),传至第九世蓝志荣,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迁罗邑上土港定居。
  罗源县钟氏畲民,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自福建省长汀县大坪村迁至连江县真如,始祖钟永贵,种蓝草为生。明隆庆间由真茹迁罗源重上里天堂山。
  福清市蓝姓畲族于清道光年间,蓝维开、蓝维柱兄弟携眷属9人,从漳州府漳浦县赤岭迁至福清县一都镇下宅和里坪自然村,发展至今有345户、1296人。
  长乐市岭寺蓝姓畲族,于清乾隆年间,由罗源县红塔乡畲族以贩卖头饰花、纽扣等小商品为业,择居长乐筹峰西麓院里庄。
  福清市钟姓畲族,明末清初(1644年前后),从闽南迁入。宏路新仓钟姓由漳州府海澄县屿上村迁入福州府福清县苏田里南蔡村。钟德旺从永泰县(别称桃源)吾丰乡吾西村横山迁落福清县永福乡善宝里棋盘山定居。到清乾隆、嘉庆年间,随着人口发展,繁衍生息,又陆续分迁福清各地。较为集中的有:迁往长乐乡方兴里(今镜洋镇东山村)、永福乡清远里(今宏路镇圳边、中田村)、孝义乡化南里(今三山镇钟厝村)及善福里新仓(今宏路镇宏路村)等地。
  闽清县省璜镇佳垄村蓝厝自然村,其始祖蓝其敏在清康熙年间(1710~1720年)由福州后巷盐店迁入,其裔蓝义明于民国33年(1944年),携眷旅居马来西亚诗巫市经商,现已四代同堂,子孙五十余人;近来又有子孙徙居新加坡、汶莱等国家谋生。
  闽清县池园镇仁周村洋中自然村钟姓畲族,于明末(约公元1500年)由长汀下杭溪迁入闽清十二都石漏(侠豆)村畲家坪定居,以放牧为生,迄今发展十五世,子孙繁衍分迁福州,闽清石湾埔等地。民国10年(1921年)洋中钟仙佑举家徙居马来西亚,现发展至四十余人。
  闽侯县畲族,大湖乡六锦村官山畲族自然村始祖雷发成在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从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迁入;白沙镇井下村青坑自然村始祖蓝仲光在明朝初由本县太平村迁入;廷坪乡塘里村南美畲族自然村蓝姓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从古田县富达村迁入,雷姓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罗源县霍口乡湖头村迁入;南屿镇九都畲族,雷姓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从永泰县荷溪迁入,蓝姓于清乾隆年间由连江县东山村迁入;竹岐乡天台村的老头、坵宅雷姓畲民从永泰县红星乡石牌自然村入迁;竹岐乡南洋村南洋雷姓畲民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永泰县红星乡石牌村迁入,始祖雷齐科。
  永泰县畲族雷姓,相传是唐代从广东省潮州府凤凰山经连江马鼻直接迁入永福县三峰长坂里,从明代开始分迁本邑赤锡荷溪,再从荷溪分迁至富泉、同安、红星、白云、长庆、城关、岭路、清凉、塘前。
  明末清初,又有蓝姓和钟姓从莆仙迁入大洋、白云、岭路、富泉的蜚英、力华及清凉等地。
  晋安区畲族。寿山乡中寮自然村雷姓畲族,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从连江县潘渡乡陀市岭头村迁入;寿山乡九峰村来婆里自然村雷姓畲族,清代从罗源县上重里迁入;黄土岗村和连柏洋自然村畲民于清代从福州市郊迁入;宦溪镇峨嵋的南边芹草洋畲族,于清代从连江县潘渡乡溪利和小沧乡上东山迁入。
  历史上,由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畲民生活长期处于“巢居崖处,耕山为业”的状况。为逃避封建徭役和租税的盘剥,只能“遁入山谷中,不供徭赋”,“贫不能存,则亡徙以走”。在福州十邑内的畲胞,据畲族谱牒记载,都因生活所困不断往外迁移,尤以明、清时期为最盛,仅迁往浙江省的就有:
  明洪武八年(1375年),钟日章一行,从连江县清河里迁往浙江省景宁二都油田境上村;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雷景武,雷景通兄弟从罗源县十八都梅溪迁徙浙江省青田县岭根居住。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由罗源县大浿头蓝昆同一批迁徙浙江省平阳县莒溪垟尾居住。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罗源县重下里佳湖村雷仁生一批迁往浙江省遂昌县培坞居住。
  明嘉靖五年(1526年),罗源县塔下雷朝振迁居浙江省台州黄岩。
  明嘉靖八年(1529年),罗源县起步井洋(现水口洋)雷明海迁浙江省平阳县十八都西山下居住。
  明嘉靖八年(1529年),雷尚文一行,从罗源县十八都苏坑境南坑,迁往浙江省景宁县二都油田境桥村。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罗源县起步大浿头蓝朝聘迁往浙江省苍南县蓝下定居。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蓝谨传一家四人,从罗源县西蓝村,迁徙浙江省处州府云和县青石岩定居。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罗源县十八都苏坑境蓝法享迁往浙江省遂昌县井头坞居住。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罗源县河洋圣殿钟无赐迁往浙江省平阳县五十都王庄居住。
  明万历七年(1579年),雷世隆兄弟从罗源县黄钟下牛栏坪,迁往浙江省景宁一都殿源乡。
  明万历八年(1580年),雷永祥从罗源县大浿头迁往浙江省苍南桥墩定居。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蓝进恩一家从罗源十八都塔里村迁往浙江省景宁六都彭坑居住。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罗源十八都苏坑境雷氏支族数十余众迁往浙江省云和县黄厝居住。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雷进明一家从罗源县十八都苏坑境南坑,迁往浙江省景宁七都包凤村暂居。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钟智恩一家从罗源县十七都晋安大坪村,迁往浙江省景宁仓凤。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钟隆熙从罗源县十七都晋安大坪村,迁往浙江省景宁县包凤村。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蓝法乾等二人由罗源县重山里的官坑,迁至浙江省处州府景宁县六都大垟岗。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雷虔山率数人由罗源县十八都应德铺庄梅溪里,迁往浙江省景宁六都大垟岗居住。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蓝念一郎,从福州麻寮迁往浙江省景宁一都梅〓下居住。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蓝意必从罗源县大浿头迁往浙江省苍南蒲门居住。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蓝国正一批从连江县太平里石磻垅迁往浙江省景宁县一都雾溪上下。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蓝敬文率众人从罗源县十八都塔里铺迁往浙江省景宁六都彭坑。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蓝敬风从罗源县塔底迁往浙江省平阳县肖山居住。
  明天启三年(1623年),蓝法粦从罗源县十八都塔里,迁往浙江省景宁县一都乌溪坪。
  明天启六年(1626年),蓝法冬一批从连江县安定里半山村,迁往浙江省云和县三都垟头墘。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侯官平址坑蓝百二七郎迁往浙江省青田县八都石林坑定居。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罗源县塔里蓝万二十郎迁往浙江省青田县瓦窑洞大浿头定居。
  明崇祯八年(1635年),蓝国用一行从连江县中鹄里凤山石磻垅,迁往浙江省云和县四都垟背。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蓝统成,蓝法增一行从罗源县重下里南峰,迁往浙江省云和一都谷垟头。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蓝义传一支从罗源县罗平里川山大坡头,迁往浙江省云和县八都南山。
  明崇祯年间(1628~1643年),雷隆升一行从连江县安定里石佛岭头,迁往浙江省六和县四都叶垄。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蓝念二十三郎一支从罗源县十八都祀坑迁往浙江省云和县三都粟坳。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雷千二郎从罗源县塔下迁往浙江省平阳县七垅定居。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雷景富从罗源县远顶迁往浙江省杭州钱塘江九垅居住。
  清康熙二年(1663年),钟奇元由罗源县黄泥螺迁往浙江省平阳县岙门前居住。
  清康熙二年(1663年),雷法全从罗源县大浿头迁往浙江省平阳县黄山头居住。
  清康熙二年(1663年),蓝意清从福州侯官牛墘东坑迁往浙江省平阳县旺庄居住。
  清康熙二年(1663年),雷万二郎从罗源县井洋迁往浙江省苍南莒溪居住。
  清康熙十年(1672年),罗源县南峰重山里马米蓝非应迁往浙江省云和县垟源定居。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罗源县南峰重山里马美蓝林生迁往浙江省云和县粟坳定居。
  清康熙二十年(1682年),罗源县南峰重山里马美蓝立言迁往浙江省云和县坪源居住。 清乾隆二年(1727年),蓝观文一行从福清县五福乡迁往浙江省金华塔石乡定居。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连江县潘溪钟象美一批迁往浙江省龙泉山畈定居。
  第四节 人口分布
  畲族姓氏的专题专释,首见于民国33年(1944年)傅依凌的《福建畲姓考》。该书认为福建畲族除了盘、蓝、雷、钟四姓外,尚有17个姓氏:陈、黄、李、吴、谢、刘、邱、罗、晏、许、张、余、彭、聂、韦、章、何。根据畲族的族谱记载:畲族的主要姓氏盘、蓝、雷、钟四姓的来源与盘瓠传说有关。在畲族的史诗《高皇歌》和宗谱序中,《铁书》、《开山公据》都曾叙述盘、蓝、雷、钟四姓的由来。例如《高皇歌》云:三公主“新生三子相端正,皇帝殿里去讨姓。长子盘装姓盘字,二子篮装便姓蓝。第三细子正一岁,皇帝殿内讨名来,雷公云头响得好,筆头落纸就姓雷。当初出朝在广东,亲生三子女一宫,招得军丁为夫妇,女婿名字钟志深”。1956年福建畲族民族成份确定,发现没有盘姓。据罗源县起步镇大浿头蓝姓宗谱载:“唐光启二年(886年),盘、蓝、雷、钟四姓族人三百六十余口,从闽王王审知为向导官,由海来闽,至连江马鼻登岸,徙罗源大浿头居焉。盘王碧一船被风漂流,不知去向,于是盘姓於今无传……。”罗源畲族民间口头传说:“忠勇王”世孙盘、蓝、雷、钟四姓有数千户,因避秦乱……迁往广西方向,故广西瑶族中盘为大姓,也有蓝、雷、钟姓的瑶人。
  考于史籍,畲族蓝姓出自“中山大夫蓝诸”一支(《战国策》);雷姓出自古诸侯国方雷氏之后代(《古今姓氏书辨证》);钟姓出自桓公曾孙仁宗,食采钟离,因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其中入赘畲族盘瓠王的一支后裔便是。
  清嘉庆《云霄厅志》中载有云霄镇五通庙石柱镌有盘、蓝、雷氏字样。盘、蓝、雷氏系唐代陈玉玲(即陈政)所征蛮獠的主要对象,明确指出庙柱为蛮獠所舍。则建庙必在征服蛮獠之前,先于陈元光开屯之前。由此可知,早于唐代之前就有盘、蓝、雷诸姓。而今畲族蓝、雷、钟的姓氏由来已久。
  畲族蓝、雷、钟三大姓,据罗源、连江、永泰、福清、晋安等五县市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畲族人口48152人。其中:雷姓19622人,占44.83%;蓝姓15771人,占36.03%;钟姓8379人,占19.14%。
  唐末,畲民就已入迁侯官、罗源、连江等地,长期过着游耕生活,直至明末清初才逐步稳定下来。主要聚居地是福州市东北部罗源、连江和晋安区的部分山区,也就是全国畲族中保持本民族特色最显著的区域。但也有汉化程度较深的福清、永泰、长乐、闽侯、闽清等部分山区乡村。
  续表
  村名 户数 人口 主姓 占%
  东坪 116 416 雷 100
  南峰 40 125 雷 38
  山秀园 128 508 蓝 100
  日溪 67 259 雷 33
  连江县东湖镇天竹 46 188 雷 100
  长龙镇真茹 91 383 蓝 70
  洪峰 128 508 钟 37
  丘祠 54 238 蓝 32
  潘渡乡溪利 140 640 雷 100
  蓝山 81 364 蓝 100
  塘坂 144 682 雷 72
  高岳 100 422 雷 42
  东岸 60 280 蓝 45
  蓼沿乡赤石 42 221 蓝 41
  安凯乡黄家洞 111 434 雷 100
  镇安 54 234 蓝 61
  连江县小沧乡东风 219 1017 蓝、雷 94
  七里 171 788 雷 100
  利洋 108 469 蓝 100
  罗源县松山镇竹里 126 695 雷、蓝 100
  上土港 85 482 蓝、雷、钟 100
  八井 109 567 雷 100
  前房 38 187 蓝 100
  白水 99 410 雷 35
  罗源县起步镇廷洋坂 86 578 雷、蓝 100
  曹垅 86 578 蓝、钟 100
  黄家湾 97 571 蓝、雷 100
  田中 73 431 蓝、雷 78
  叶洋 46 295 钟、雷 98
  水口洋 68 269 雷 100
  罗源飞竹镇蛤蟆石 90 410 雷、蓝 100
  飞竹 163 761 蓝 51
  官路下 90 359 雷、钟 49
  罗源县鉴江镇远顶 69 278 雷 49
  续表
  村名 户数 人口 主姓 占%
  罗源县白塔乡梅洋 59 255 蓝 100
  大项 26 143 蓝 100
  南洋 142 616 蓝、雷 100
  旺岩 151 638 雷、钟 41
  罗源县白塔乡钟下 61 260 钟、雷 34
  罗源县洪洋乡民族 99 403 蓝、雷 95
  官村 118 525 蓝、雷 71
  伡溪 79 461 蓝、雷、钟 74
  罗源县西兰乡石别下 138 703 雷、钟 100
  许洋 78 346 雷、钟 64
  西兰 51 220 蓝、雷 37
  罗源县霍口畲族乡岗尾 78 356 雷 100
  川边 83 445 雷 100
  福湖 147 565 蓝、雷 85
  东元亭 83 450 雷、蓝 59
  大王里 85 425 雷 52
  王廷洋 91 382 蓝 41
  溪前 51 236 雷 40
  山珑湾 95 476 雷 33
  永泰县城峰镇力生 105 523 雷 46
  清凉乡山田 92 388 雷、钟 44
  同安乡新村 23 165 蓝 43
  樟洋乡青峰 56 277 蓝 42
  塘前乡芋坑 87 324 蓝 56
  富泉乡协里 121 536 雷 91
  永泰县富泉乡芭蕉 91 346 雷 46
  瑞应 49 216 雷 30
  永泰县岭路乡潭后 75 320 钟 33
  赤锡乡荷溪 69 237 雷 69
  红星乡雁门 57 350 蓝 33
  白云乡东溪 28 140 蓝 32
  福清市宏路镇棋山 462 1575 钟 84
  三山镇钟厝 441 1396 钟 76
  一都镇东山 260 756 蓝 36
  福州十邑行政区划的变动及畲族人口发展变化:
  民国26年(1937年)《福建省统计年鉴》载,福建“各县区苗夷民族概况”中统计福建畲族人口:连江县874户、3841人;闽侯县199户、856人,罗源县1413户、5552人。这是民国时期第一次统计少数民族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州市畲族人口发展、变化情况是: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福州市畲族人口。
  其中:罗源县10092人(男5190人,女4902人);连江县5241人(男3225人,女2016人);永泰县337人(男170人,女167人);闽侯县1441人(男723人,女718人);福州市区1066人(男931人,女135人)。当时罗源、连江、永泰、闽侯四县都属闽侯专区。
  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福州市畲族人口。
  其中:罗源县11222人(男5602人,女5620人);连江县6333人(男3231人,女3102人);永泰县932人(490人,女442人);闽侯县450人(男250人,女200人);郊区1936人(男1006人,女930人);闽清县12人(男7人,女5人);鼓楼区65人(男40人,女25人),台江区44人(男30人,女14人);仓山区23人(男14人,女9人)。当时,连江、罗源、永泰、闽清、长乐、平潭、闽侯等县属闽侯专区。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福州市畲族人口,其中:福州市区畲族2885人(男1801人,女1084人);闽侯县1028人(男529人,女499人);罗源县16050人(男8190人,女7860人);连江县10567人(男5885人,女4682人),当时,连、罗两县都属宁德地区。永泰县3970人(男2070人,女1900人);闽清县233人(男122人,女111人);长乐127人(男65人,女62人);福清县362人(男215人,女157人);平潭县3人(男2人,女1人)。当时,永泰、闽清、长乐、福清、平潭都属莆田地区。
  80年代,各地认真贯彻中共民族政策,原来一些不敢承认自己民族成份的畲民要求恢复民族成份。根据政府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的精神,“凡属少数民族,不论其在何时出于何种原因未能正确表达本人的民族成份,而申请恢复民族成份的,都应当予以恢复”,1987年2月福清县棋山、钟厝、圳边等村4471人恢复畲族民族成份。罗源县王廷洋和天堂两村钟姓53户、245人也恢复了畲族民族成份。
  进入90年代,福州管辖的行政区域稳定,畲族人口发展正常。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福州畲族人口10年中净增1881人,增长率为4%,年均0.4%。其中,城市人口增加2811人,是10年前的3倍;而农村人口则减少880人,主要是进城经商或务工。
  续表
  续表
  续表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福州市畲族6岁及6岁以上人口分性别受教育程序情况是: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福州市鼓楼、仓山、台江、马尾、晋安等五区畲族职业的人口为2352人,其中男性1425人,女性927人。
  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等五个区,共有畲族人口6430人(男3263人,女3167人)。其中:鼓楼区1072人(男576人,女496人);仓山区792人(男420人,女372人);台江区398人(男211人,女187人);马尾区301人(男153人,女148人);晋安区3867人(男1946人,女1921人)。从事各行业工作的2352人(男1425人,女927人)。
  第五节 婚姻家庭
  自古以来,畲族实行族内婚,盘、蓝、雷、钟四姓互相匹配,不与外族通婚,以此作为族规。
  福州畲族也是一夫一妻制,除女嫁男家外,还有男嫁女家、“两头家”、“服务婚”等三种:
  男“嫁”女家,就是畲族“喊儿”或“招赘”,男子从女姓,所生儿子一般长子随女姓,二、三子随男姓,亦可随女姓,不同姓兄弟在家庭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两头家”,就是夫妻要耕种两家田地,赡养双方的父母。所生子女分别姓父姓或母姓由双方商定,长大后分居,各自继承父辈财产。
  “服务婚”,主要是女方缺乏劳动力,不收聘金,以“招赘”方式让男方负责女方家庭的田园耕作,一般在女家服务三年,就可携妻带子回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区实行《婚姻法》,冲破族内婚的壁垒,畲、汉通婚不受限制。除福清、永泰、闽清、长乐、闽侯等县(市)畲族早年与汉族通婚外,罗源、连江、晋安区的北峰畲族也有同汉族联姻的。例如,罗源县洪洋乡民族村,从1949年至1983年,畲、汉通婚的16人,其中汉族男青年入赘畲家的10人,畲女嫁汉家的6人。家住城镇的畲汉通婚率更高,抽查住鼓楼区31对畲族夫妇中,族内婚6对,占20%;畲、汉通婚25对,占80%。他们婚后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入赘的汉族青年都学会畲语,尊重畲族风俗习惯。还有汉女嫁畲族农村的,她们学会讲畲语,还会唱畲歌,简直认不出是汉女了。
  计划生育在畲族中逐步推行,他们中“多子多福”、“养子防老”的旧观念逐渐淡薄。1991~2000年,从福州市71个畲族行政村人口变化记录,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千分之七、八以下。
  以上73个畲族行政村中,1991年畲族人口共30944人。2000年为32868人,实增1924人,10年平均增长率5.9‰,进入自觉的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时期。农村一对夫妇可以按计划生育两胎,而实际在10年中一对夫妇一胎率占育龄妇女的42.83%,二胎率为50.36%,不孕率和多胎占7%。
  农村畲族家庭的构成,据罗源县霍口和连江县小沧两个畲族乡调查,二代户占55.77%,三代户以上占27.92%,单身汉占5.99%(指未婚男子),丧偶的孤老7.5%。
  畲族家庭夫妇中,一般也是男主外、妻主内,但畲族妇女在家庭地位中与男子平等权利较突出,其主要原因是男女双方都是家庭经济创造者,很少发现丈夫虐待妻子的现象。

附注

注: ①“仰”即看,瞧,视。②“片”那边。③“居”即他。④“怀”不懂、不知、不的意思。⑤“来哕”即来要,讨回。⑥“透”到,来临的意思。⑦“眩”即看。⑧“第三宫”即三公主。⑨“街”孩子,子,男孩。⑩“阜老”汉族老财,即地主。⑪“肽见”即看见。⑫“功裁”即棺材。⑬“怀的”即不要。⑭“没有基”即我的地位,我的一份权利。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