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8169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88.3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是中国东南沿海历史悠久的民族,福州是全国畲族聚居地区之一。福州畲族人口最多的是罗源和连江两个县,百户以上的畲族村落有28个,纯畲族的自然村366个。福州市福清市宏路镇棋山村和钟厝村是福州市最大的畲族村落,都在400户左右。福州地区畲族最早从广东凤凰山迁来,后来在福州十邑范围内互动。明、清两代是福州地区畲族人口的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族被认定为单一的民族。
关键词: 福州市 畲族 概述

内容


  畲族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区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福州是全国畲族聚居地区之一。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福州市畲族人口48152人,占福建省畲族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它是福州市36个少数民族成分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居住遍布全市5区8县(市),58个乡(镇)与街道,186个行政村(街道居民委员会)。畲族人口万人以上有罗源、连江两个县,人口在千人以上乡、镇、街道有15个。设两个畲族乡:罗源县霍口畲族乡和连江县小沧畲族乡。畲族人口占行政村总人口30%以上的有75个村,纯畲族的自然村366个。畲族居住状况是“大分散,小聚居”。福州畲族居住最大的村落是福州市福清市宏路镇棋山村和钟厝村,都在400户左右;全市百户以上的畲族村落有28个,小的村落三五户。畲民大部分结庐在云雾缭绕的山腰,也有畲、汉杂居于平原地方。
  福州地区畲族人民,先祖主要从畲族祖居地——广东省凤凰山区迁来。最早入迁的是唐乾元元年(758年),畲族先民雷进裕一支离开广东凤凰山到福建罗源十八都苏坑境南坑居住。另一支是到福州侯官大湖山区居住的蓝氏始祖,大批入迁是唐光启二年(886年)。罗源县起步镇浿头村雷氏族谱记述:“唐光启二年(886年),雷、蓝、盘三姓子孙共三百六十余口,由广东凤凰山徙居福建福州连江马鼻上岸。由此,子孙分迁闽侯、连江、罗源等处,创业贻谋,惟盘王碧一船被大风吹落番界,迄今无传……”。
  从唐末至宋、元、明、清各代,福州地区畲族虽然继续迁徙,流动频繁,但多在福州十邑范围内互动。罗源县霍口一带畲民是由闽侯、连江、怀安等地入迁定居的。连江县小沧、蓼沿、丹阳等地畲民乃由罗源、古田、闽侯等地入迁定居的。闽侯、晋安区北峰等地畲民又是从古田、罗源入迁定居的,长乐县蓝姓畲民是从罗源白塔入迁的,福清县钟氏畲民是明清时期从闽南入迁的。永泰县畲民部分是明末清初从莆仙入迁的;大部分是本邑嵩口雷氏后裔,其先祖是广东潮州入迁的。
  福州地区畲族最早往外迁徙的是唐永泰二年(766年),罗源雷进裕一家五口由十八都迁至浙江青田。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蓝敬泉一支由福建罗源黄重下迁至浙江丽水小窟。明代,从洪武八年(1375年)至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265年间,共有34支、数百人迁徙浙江景宁、云和、青田、遂昌、龙泉、平阳、苍南等地;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至崇祯八年(1635年)的240年间,又有18支、数百人从福州侯官、罗源、连江等地迁徙至宁德、福安、福鼎、霞浦等处。清代,从顺治年间(1644~1661年)至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141年间,共有13支、数百人从福州闽县、侯官、连江、罗源、福清、永泰等地迁徙浙江省云和、台州、金华、龙泉、青田、杭州、平阳、苍南等地;从顺治三年(1646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239年间,共有16支、100多人,从罗源、连江、闽县、侯官等地迁往宁德、古田、福安。
  明、清两代,是福州地区畲族人口的发展时期。早时畲民依山筑寮为家,以拓荒为生,经营农、林、牧业和狩猎为主。连江、罗源、闽县、侯官大部分畲民在明、清时期才定居下来,学习汉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清朝廷将山居棚民(主要是畲民),按户编册,并立保甲结报,在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其往,入则稽其来。清乾隆二年(1737年),朝廷颁旨绘畲民图册进呈;乾隆五年(1740年)起,明旨“编图隶籍”,“编甲完粮”,逐步在畲区实行。畲民多是搭棚居住,以艺麻种菁、开炉冶铁、造纸制菇为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识别民族成份,国家民族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福建师范学院等单位专家、教授几次到福州地区罗源、连江、市郊北峰等畲族聚居地方作社会历史调查。经过专家考察论证,由国务院认定,于1956年12月公布畲族为单一的民族,确定以畲族作为其族称。
  二
  福州地区畲族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史上畲族人民受压迫、受剥削、遭歧视程度特别深。历代统治者视畲民为不开化的贱民,畲族人民政治无地位,经济受剥削,乃至被剥夺读书求知的权利。灾难沉重,迫使畲族人民为求民族解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连江县、罗源县畲族人民积极参加闽东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十三支队,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支队,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闽东红军海上游击队连罗总队闽东红军西南团连罗独立营。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在罗源霍口王廷洋组建时,畲民蓝兴德等12名青壮年入伍当红军。民国22年(1933年)12月,中共连江中心县委在连江县长龙乡洪塘畲族村成立,优秀的畲族共产党员蓝元进被选为委员,担任组织部长。先后在连江县和罗源县的18个畲村建立中共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党员,建立人民武装,建立苏维埃政府。福清、永泰畲族人民先后参加闽中游击队和工农红军福清游击队。福清棋山村畲民参加福清西区革命活动,棋山妹被敌人捕捉后,临危不屈,视死如归。中共连江县委组织部长蓝元进(畲族),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口里还唱着畲歌:“敢做木头不怕钉,我做篱鼻不怕淋,火烧茅草心不死,落头也要干革命。”其英雄气概可敬可钦!
  抗日战争时期,罗源、连江畲族青年参加闽海人民抗日游击队,特别是闽海人民抗日游击队可门支队雷新金等人在罗源油车岭伏击日军的胜利,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福清、永泰等地畲民配合闽中人民抗日义勇军,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闽侯、北峰、罗源、连江等地畲族青年,先后参加古罗林游击队、连罗游击队、连罗宁边区游击队、林罗宁沿海工委游击队、闽连罗边区工委游击队、罗古闽边区游击队,建立游击区中共组织,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在罗源、连江、北峰等畲村建立革命据点,仅罗源县畲村就有前房、上土港、田中、廷洋坂、曹垅、黄家湾、伡溪、川边、岗尾、福湖、东园亭、大王里等革命基点村。畲族多住山区,便于开展地下党的革命活动,那些地方常被国民党反动派称为“土匪窝”,严加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人民政权。畲区废除保甲制度,各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乡、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均有畲族代表参加。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1957年,在畲族人口聚居地方建立民族乡的,有罗源县霍口、西兰、高洋、八井、伡溪、廷洋坂,连江县小沧、溪利、洪塘等畲族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畲族乡被撤销。1984年,重新建立罗源县霍口畲族乡、连江县小沧畲族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1952年至1980年的28年间,除“文化大革命”10年外,每年都选派畲族代表赴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先后有雷金蓝(女)(北峰黄土岗畲族村党支部书记,福州市革委会副主任)出席中共九大;雷志良(罗源县霍口乡干部)出席中共十大;蓝钦明(连江县小沧畲族乡党委书记)出席中共十三大。罗源县政协主席雷志森被选为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省、市历届人大会代表,省、市历届政协委员都有福州畲族人士参加。畲族人口万人以上的罗源县、连江县人民政府都配有畲族副县长。畲族乡乡长都由建乡民族干部担任。县有关科局配有畲族干部担任局长或副局长。全市现有畲族干部878人(男675人,女207人),其中担任厅局长级干部的1人,县处级干部的7人,乡科级干部的87人。外省市畲族干部户口在福州市的,有厅局级干部6人,县处级干部18人,主任科员以上干部125人。畲族干部中有教授、副教授、高级经济师、高级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工程师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7人(男61人,女46人);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24人(男23人,女1人)。
  三
  畲族是福州山区的开发者。唐代中后期,福州平原地带多为汉民族居住,条件较好的山场亦为汉民族所垦殖。畲民入迁福州地区只能结庐于深山野岭,沿用刀耕火种,垦山种粮,所种粮食多为粟、薯、苦麦、黍、畲禾等耐旱作物。那时,狩猎仍是畲民的传统产业,深山古林野兽多,狩猎强手显英豪。畲民每到一地,都充分利用地形和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制作捕兽工具;并按兽类不同习性采用不同方法,设陷阱捕捉野猪、刺猬和山羊,组织猎队,围困野兽,特别是畲民以弩矢敷毒药击猛兽无不立毙。
  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畲民以猎物和薪炭等实物向当地汉民换取铁制生产工具,开山辟壤,建筑田园。凡山谷岗麓之地,拓为垄田,有水源的山岙筑成梯田,荒野之坡辟为旱地。经过长年累月开山辟地,不断采取拌客土,烧草灰,割菁蒿等方法改良土壤,变荒地为良田。加上山顶植树造林、栽竹、种茶,形成山区畲民好田庄。由于当地土豪劣绅的巧取豪夺,逼得95%以上畲民沦为佃户。畲民生活中仅靠山垅田种稻、薯、茶,生计艰难,还得依靠副业,如扎扫帚、采薪、烧炭、编土箕、采药材、捉骨冻、讨小海、打杂工等作为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使无地少地的畲族贫雇农普遍分到2~3亩不等的土地,有的地方还分到3~5亩山地,从而,调动了畲民生产积极性,各地自发组织互助合作。罗源霍口乡后洋村蓝朝全互助组成为福州地区畲族第一个互助合作组织。蓝朝全先后被评为闽侯地区和福建省农业劳动模范,选为省人民代表,1952年9月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并代表全国畲族人民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敬献锦旗。
  互助合作运动推动畲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人民公社化后,受“左”的路线干扰,畲族农村经济停滞不前,粮食减产,山林砍光,茶园荒芜,过着“瓜菜代”的日子,加上“文化大革命”10年,畲族农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
  70年代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左”的错误,落实民族政策,在畲族农村开展扶贫,全市畲族纳入扶贫规划的约40多个行政村、三万五千多人。经过5年扶贫活动,有75%的农户摆脱贫困。
  进入20世纪90年代,畲村都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中心,畲村经济发展,畲民生活的改善较为明显。
  2000年,全市75个畲族村人均纯收入2865元,从总体上步入“小康”行列。其中:晋安区黄土岗等8个畲族行政村人均纯收入2918元;连江县天竹等15个畲族行政村人均纯收入为2890元;罗源县福湖等34个畲族行政村人均纯收入为2979元;永泰县力生等12个畲族行政村人均纯收入为2230元,均达到温饱水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福州地区畲族改变过去存在“安贫任贫”的心态,摆脱宁愿苦熬,不愿苦干,冬天抱“火笼”晒太阳,夏天围在大树下“好乘凉”,闲着“发呆”的生活老路。畲民们人人勤劳致富,种田的讲科学,经商的关心市场,办企业的讲究效益,外出打工的改变就业观念。各县区畲族村寨讲文明、立新风、学文化、讲科学、学法律,关心时事,反对封建迷信。畲民在摆脱贫困的同时,也摆脱了愚昧。
  畲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改观,职业结构起了变化。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与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比较:从事农、林、牧、渔劳动者的人数下降,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担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以及办事人员的则大幅度上升。
  行业构成也有明显变化。从事农、林、牧、渔的显著下降;而从事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建筑业、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担任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则显著增加。历史上畲族是单一从事农业的民族,现在发展成各行各业都有畲民,而且是逐步发展提高,这是畲族人民繁荣发达的实证。
  四
  从文教事业看,福州畲村过去由于经济条件差,居住分散,在明、清朝代,除个别较富裕的畲民子女上私塾外,绝大多数畲族儿童没有上学机会。民国时期,全市畲族村庄也仅有三、四个村办过小学校。畲族子女要上学就得下山涉水到附近汉族村去上学,因而读书人寥寥无几。罗源县畲族人口近万人,畲族子女上过初中的不过六、七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重视畲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从1952年开始,在畲族聚居村创办小学校,建校经费优先安排,政策优惠,选派优秀教师;对畲族贫困生实行减免学杂费,生活困难补助,促进畲族子弟入学。随着畲区经济条件好转,公办小学、民办小学遍地开花。进入20世纪80年代,调整教学点布局,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为本”思想指导下,加快了畲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至2000年底,全市有民族小学70所,寄宿制小学18所,每万人中拥有在校小学生1130人,儿童入学率99.1%。全市3所民族中学:福州民族中学、罗源县霍口民族中学、连江县小沧民族中学,还有连江县六中民族班,每万人拥有在校中学生483人。畲族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福州畲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全市5区8县(市)中,除福清市、永泰县及家住城市集镇的第二、三代年青人不会讲畲语外,全市70%的畲民在本民族内部交往中都使用畲语,与当地汉民族交往时使用汉语方言福州话,与外来各民族交往使用汉语普通话。
  现在福州畲族使用的语言,是古畲语与粤语、闽南话、潮州话、客家话、福州话相互借词的一种混合语言。
  畲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还有“歌字”,这是借用汉语语音在编写畲歌时使用,也就是全国畲族会唱畲歌的人都认得的。例如歌词中“亻”就是站、立的意思;“〓”就是同、与、对、和的意思;“侩”就是可以、行、会的意思。“伓”就是不会、不可以、不能的意思;“纽”表示一枝、一朵的意思;“掌”表示住、回的意思;“娚”表示玩、对歌、谈、聊天的意思。这类“歌字”有上百个。
  畲歌是畲族传统文化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内容丰富,从经济、政治、历史到自然常识、风情等,无所不包,应有尽有。它是一种口头记录。通过编唱畲歌,集世代畲族语言艺术的精华,不断充实畲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其发扬光大。畲歌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形式多样的特点,歌词有长有短,长的达四、五百行,短的只有十多行,最少为四行。畲歌种类繁多,大致分为:历史故事、风俗礼仪、生产、生活、情歌等。福州地区畲歌的“连罗调”和“双条落”是畲歌中的瑰宝。畲族不仅在男婚女嫁和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唱畲歌,表示祝贺、庆典。老人作古时也以畲歌表示哀悼。来客、会亲等迎来送往都以歌相迎,以歌相待。在实际生活中畲族人民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时同样用畲歌,不论走在高山峻岭,还是竹林深处、广阔田野上,随时可听到琅琅的歌声,人们甚至在劳动收工,荷锄而归时也哼着畲歌,畲族人以歌为乐,以歌对话,以歌叙事,以歌抒情,已成为习惯。
  福州畲族服饰,是全国畲族中具有独特的装饰。尤其妇女服饰独具一格,被新闻界、艺术界当作对外宣传畲族形象的重要形式。女着“凤凰”装,上衣为大襟衫和尚领,衣长过膝。领口、肩膀、袖口皆用红、白、黄、绿、蓝五色线编绣呈顺序排列的柳条形图案;胸前装钉两片半圆形,一雌、一雄的凤凰银牌。下着短裤,打绑腿,穿花鞋。喜庆日戴“笄”(凤冠),腰系丝带,垂彩穗,结小银铃,走动时叮当作响。
  畲族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口头文学作品,也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例如《蓝金凤除黄甲精》、《雷廷雨传奇》、《蓝东埔怒惩恶财主》、《钟三郎与龙女》、《三蓝戏将军》、《黄巢畲山过端阳》、《蓝世养告状》、《青草医蓝吉兴》、《鸡公请太阳》等,都是显示畲族人民的机智、勇敢、勤劳、善良的性格,表现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敢于与各种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作品。
  畲医畲药在祖国医药中也占一席之地。畲族居住偏僻山区,虽无近城优越的医疗条件,却有得天独厚的中草药资源,畲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广取青草药治疗常见病,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形成畲医、畲药。福州地区罗源八井村,连江七里村、上东山等都有畲族名医,名传方圆百里。畲医、畲药主治:跌打损伤、蛇伤、疟疾、肝炎、痢疾、白喉、妇女败血、小孩疳积等十多种常见病,多为祖传秘方,代代相传。
  畲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特别是以拳术与棍术闻名福州地区的罗源县八井、连江县七里这两个畲村,男女老幼都有练拳习武习惯。在清末、民国初均举办过武馆。清末八井村畲民雷朝阳精拳棍,一人能敌十余人。民国初年,罗源县警察在县城港尾下,压价强买畲民挑进城的薪炭,畲民不服,舞起扁担,吓跑一群警察。
  五
  畲族有本民族的婚姻制度和习俗。畲族长期以来实行族内婚,严禁与外族联姻。族内同姓同祖禁止通婚,姨表可通婚,姑表则禁止通婚。这种制度,连江、罗源、晋安三县(区)保持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5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婚姻法》,冲破族内婚习俗,符合新《婚姻法》规定的均可通婚。福清、闽侯、长乐、永泰等地由于长期畲汉混居,早就通行畲汉联姻。
  畲族虔诚崇拜祖先盘瓠王(即忠勇王),这是历代畲民族规。50年代初期仍然盛行。在畲族聚居村落,祠堂、祖厝等公共场所都贴着敬奉祖先的对联:
  “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
  畲民盘、蓝、雷、钟作为一个群体,请祖、祭祖是件集体大事。畲民把这作为尊祖敬宗的最高荣耀,每逢其时,不仅畲族全民敬仰,路过的官府也都来朝拜;也欢迎汉人前来朝拜,从而形成畲汉杂居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
  福州畲族修族谱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也就是在畲民定居若干年后,人口发展、事业有成,才开始学汉人的作法,请当地汉族修谱先生撰写,族谱的结构和格式都是模仿汉族的;唯有两点不同之处:①谱序一般都引用一些畲族祖图内容,即《开山公据》的一些话,或者自己要说的话;②对已故者进行排辈。对“学师”、“传师”的男性,对做“西皇母”的女性,按不同姓氏排列,例如蓝姓以“大、小、百、千、万、念”;雷姓“大、小、百、千、万”;钟姓“大、小、百、万、念”为行次,男称“郎”、女称“娘”,以周而复始的方法来区别其在本姓氏中的辈份。
  福州畲族有自己的民俗风情。例如,会亲节,乌饭节,牛歇节,“封龙节”;婚嫁中礼俗有新婚过门“百二眼”,“男拜女不拜”,做“亲家伯”、“亲家舅”,敬“宝塔茶”等;饮食方面,有“乌饭”、“营中粽”、“鸡笼〓”等。
  畲族风情习俗是丰富多彩的,加上福州畲族山区的景色秀丽,畲山湖、七里畲村古寨、东坪黄巢寨、岱江自然风光、大浿头仙女裙石等更为福州提供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人物

唐乾元
相关人物
雷进裕
相关人物
唐永泰
相关人物
蓝敬泉
相关人物
王廷洋
相关人物
蓝兴德
相关人物
蓝元进
相关人物
雷新金
相关人物
林罗宁
相关人物
雷金蓝
相关人物
雷志良
相关人物
蓝钦明
相关人物
雷志森
相关人物
蓝朝全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雷朝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相关机构
清华大学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
相关机构
福建师范学院
相关机构
福州市革委会
相关机构
福州民族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