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泥鳅坑与石船架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334
颗粒名称: (三)泥鳅坑与石船架传说
分类号: I276.3
页数: 3
页码: 180-182
摘要: 本文讲述在杨美古道上的赤岭城内乡与杨美之间,有一条深沟和一块形似船的巨石。沟中有乱石堆和枯水季节的水坑。最阴暗、惊险的一段路中有一个天然地洞,即杨美洞。路对面有一块巨石,上面有凌乱的笔画,据说谁能拼出字句就能找到土寇留下的宝藏。在石船架南边的山上有一个石壁寨,传说中有土寇兄妹在此落草为寇,后被官府围攻,他们将财物埋藏起来,并留下谜语希望日后穷苦百姓能找到。这个传说中的土寇兄妹与黑狗贼的故事相互联系。
关键词: 杨美古道 石船 杨美洞

内容

在杨美古道的赤岭城内乡与杨美之间,有一条深沟,沟两边山岭峻峭、怪石嶙峋、山路崎岖,沟中间有一块巨大花岗岩石头,形似一条扬帆待航的船,乡人名之曰“石船”。
  石船的下面因长年流水冲击,形成一片乱石堆,人称“石船架”。每当枯水季节,“石船架”下面会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坑,称为“泥鳅坑”。杨美古道正是沿着石船架北岸穿行在乱石堆之间,在其中最阴暗、惊险的一段,有一个1986年才发现的巨大天然地洞,即杨美洞,著名《平蛮十八洞》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草木繁盛时,人每当行进到这里都会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过了杨美洞向下走100多米,有一块形似倒扣的巨石,形成巨洞。行人到此都要从路旁顺手摘几段树枝丢进洞里,据说可以保平安,久而久之,石洞堆满柴火。
  路的斜对面,另有一块小石头,上面刻着一些凌乱的笔画,30年前,笔者曾亲眼目睹。由于风化和植物苔藓侵袭的双重作用,笔画已经看不清楚。据说,谁只要把这些零乱的笔画对成字句,谁就能找到土寇留下来的宝藏,也就是一坑白银和一把宝剑。所以,经过这里的人都要停下脚步试一试,但始终没有人能够拼出来。是历代没有能人出现吗?不是的,据说每当把笔画拼凑得差不多了,就会飞沙走石,遮蔽双目,此时拼字的人头痛欲裂,只好放弃。
  据说也有绝顶聪明的人拼凑出两句:“银在泥鳅坑,剑在石船架……”。
  这上半句话指明了银子和宝剑的埋藏之所,其实等于没说,因为“石船架”地方很广大,“泥鳅坑”又那么多,谁也不能把这一片都挖个遍吧,所以,至今没能找到银子和宝剑。
  这可能是后人附会出来的——既然已经拼出了一半,另一半又有何难?
  那么,传说中的银子和宝剑又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而故事就发生在对面山上一个叫“石壁寨”(石百寨、石北寨)的地方。而且这个故事跟“杨文广平闽十八洞”故事又有关联。
  相传,在石船架南边的山上,有一个石头垒成的寨子,曾经有兄妹俩因走投无路,选择高山悬崖作天然屏障筑营,起名为“石壁寨”(石百寨),在这里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也就是所谓的土寇。他们劫富济贫,过起太平的日子,也积攒了不少财物。
  他们的作为让官府无法忍受,于是派重兵包围了山寨。也有一种说法是派杨文广前来征剿。土寇兄妹俩奋力抵抗,无奈敌我悬殊,死伤惨重,眼看着身家性命难保,为了不使劫来的财富落入贪官污吏手中,兄妹俩决定把银子和宝剑埋藏起来,送给穷苦百姓。
  把银子和宝剑妥善处理后,他们想:怎样才能不让官府轻易得到这些财宝,而又能让当地百姓日后得到它们呢,于是他们就把埋藏地点写成四句五言诗,同时,把这20个字拆散成偏旁部首,刻在路旁的石头上。希望有人能破解谜语,取得这笔宝藏。
  可惜,后人或因才力不逮,或因运气不佳,至今没有人能够享用这笔财宝。
  这个传说中的土寇兄妹俩显然是本地人,他们居住的石壁寨与黑狗贼所住的双板桥非常近,可以说这些故事是相互联系的。

知识出处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出版者:黄河水利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畲族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产特产、文物、古迹、家庙、佛庙、道观、摩崖石刻、古墓、书籍文存、家谱、教育设施、民间故事、传说与表述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文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赤岭城内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