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仙字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246
颗粒名称: 华安仙字潭
分类号: K877.4
页数: 2
页码: 89-90
摘要: 本文讲述仙字潭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华安县沙建镇境内,是福建省最古老的石刻之一。这些石刻具有古怪苍老的纹样,似字又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文字,似画又过于抽象。历史上有多种解读,包括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释读,以及现代学者对其性质、时代和族属的研究和讨论。2004年,重新考察发现了十几处石刻,支持了“仙字”为岩画的说法。
关键词: 仙字潭 摩崖石刻 华安县

内容

仙字潭摩崖石刻,位于华安县沙建镇境内的九龙江北溪支流汰溪下游北岸。此处河道弯曲回旋,水流湍急,峰峦起伏,以峭壁折而向东,积水成潭,潭清蜿蜒,溪北临水的悬崖峭壁屏立,上面刻着多组风格相近、技巧类似的纹样。这些纹样古怪苍老,似字又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文字,似画又过于抽象,加上年代久远,风吹日晒,苔披藤挂,部分纹样漫漶不清,后人竟无可辨识。清光绪《漳州府志》载:“深潭上石壁凿字成大篆19字,人莫能识,郡守因名其地为石铭里。”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是福建省最古老的石刻,素有“江南一绝”、“千古之谜”之美誉。因其有“文纵横如篆书”、“虫文鸟篆不可识”、“天书”、“仙书”或“仙篆”、“雷劈显字”、“人莫能识”之说,故称其地名为仙字潭,潭上摩崖众多符号为“仙字潭岩刻”。
  历史上最早试图对仙字潭石刻释读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唐《宣室志》载,唐元和二年(公元810年),“有客于泉者,能传其字,持至东洛”,请韩愈辨认。韩愈释读为“诏还黑视之鲤鱼天公畀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19字。明何乔远《闽书》卷二十九《方域》、清乾隆《福建通志》和清光绪《漳州府志》卷四十八《记遗》也有类似记载。此外,历史上尚有诸多解说。
  1915年8月,岭南大学教授黄仲琴深入实地调查,并在1935年将其调查情况和研究论文《汰溪古文》在《岭南大学学报》第四卷第二期上发表,开近代仙字潭研究之先河。他认为汰溪摩崖石刻“疑即古代蓝雷民族所用,为爨字或苗文的一种”。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着华安仙字潭的考古发现,就该石刻的性质、时代、族属诸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看法有:1.古代少数民族(蓝、雷民族—畲族先民)文字,为爨字或苗文之一种。2.汉族入闽以前本地少数民族的遗迹——原始图像文字。3.远古时代七闽的图像文字。4.春秋时期,吴部落的记功刻石。5.商周时代越族象形表意文字。6.新石器时代石刻岩画。
  2004年10月间,漳州市有关专家重新考察了仙字潭,又发现了十几处石刻。这些石刻为组画,据此,仙字潭之“仙字”为岩画一说得到支持。

知识出处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出版者:黄河水利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畲族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产特产、文物、古迹、家庙、佛庙、道观、摩崖石刻、古墓、书籍文存、家谱、教育设施、民间故事、传说与表述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愈
相关人物
何乔远
相关人物
黄仲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沙建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仙字潭摩崖石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