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廷珍府第(湖西新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203
颗粒名称: 蓝廷珍府第(湖西新城)
分类号: K878.3
页数: 4
页码: 32-35
摘要: 本文讲述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在自己生前的最后几年,在家乡新城建造了一座府第。府第规模宏大,占地约6.5亩,由对称的纵向五进院落建筑和左右后三组厢房组成。府第正门朝东,门厅、正堂、后堂、主楼等建筑依次排列,形成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的格局。
关键词: 蓝廷珍 府第 新城

内容

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用生前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建造了府第,亲手题写了楼匾,就在他去世的清雍正七年,府第落成,规模宏大,通面宽50米,深86米,占地约6.5亩,与附近的赵家堡和诒安堡俨然成鼎立之势,俗称新城,现属湖西畲族乡顶坛村新城自然村。
  新城是一座布局严谨的建筑群,以对称的纵向五进院落建筑和左右后三组厢房组成。主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正堂、后堂、主楼、后厢,后厢和左右两厢为护厝,与正堂、后堂以过水廊相连,构成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的格局,三组厢房与门厅又组成一个环绕的院墙,是为院城,府第正门朝东,面宽七开间,墙面用漳浦地区少用的红砖墙面,大门两侧一组青石门鼓,高1.5米,分别刻高浮雕荷花水草走兽,门柱对联书:复鹿耳于崇朝,韬略奚似管乐;定东都以七日,戎机可比孙吴。以颂扬蓝廷珍平台的武功。
  提督府府第屋顶曲面升起为重脊硬山顶;正堂墙面用青砖装饰,前后为檐廊,为卷棚顶,明间设屏风,堂中的木柱全部以青石八角镜面雕花柱础承重,正堂两边的卧房前以漏窗花墙隔断与小院相对视;后堂的布局与正堂相似,为奉祀先人的场所,后堂与后厢之间为主楼,楼底层以三条石构筑,二层以三合土夯筑,面宽23米,进深10米,分为三开间,主楼是为应付突发事件比如战争而建的,平时多半没使用,其楼匾是蓝廷珍亲笔题写的“日接楼”,有“蓝廷珍印”、“荆璞”、“竹苞松茂”印章。楼名取自《易经》中的“昼日三接”;一说指廷珍之子日宠、日章、日宁,后继有人;当然也可解释为蓝廷珍对皇恩的渴望。
  蓝廷珍府第新城是闽南地区传统的建筑群落模式,以对称的布局,明确地在层次和变化的空间表现了都督府的威严气派,明清之际闽南地区盛行的土楼建筑的加入,强调了这一气氛,又于左、右、后三面建厢房,内侧作为一般家人的住房,外墙起了城墙的作用,是民居、城堡、土楼三者的完美结合。同时,设计者为了避免空间的失调,在厢房与主堂屋之间以四组镂空砖屏和过水廊连接,使整个建筑群形成完整的整体,为了避免厢房中脊过长,根据地形处理了三个落差,增加了厢房本身的变化。府第的木雕、石雕等建筑结构也高度反映了闽南地区当时的建筑艺术水平,其中如青石门鼓采用了高浮雕和圆雕处理,极为罕见;府第前大埕以条石铺设,其条石的纵横交错,也颇有讲究,据说移居外地的族人可以此来认定宗亲。
  在湖西地区的五里之地,赵宋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的十世孙、明万历年间以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司副使的赵范,于万历二十八年仿照北宋都城开封的布局立意建造了聚族而居的赵家城;清初献平台十策,官至湖南布政的黄性震于康熙三十七年建造了聚族而居的诒安城,它们与新城一起合称湖西地区的“五里三城”。虽然新城并不具备城的形制,据当地人解释:府第原设计在主体建筑外围上一道城墙,后因蓝廷珍殁而未就。但府第前有大石埕,埕前设半月形大池,整个工程是完整的,可能因为其建筑规模宏大,在时间顺序上又晚于赵家城和诒安城,故民间以新城名之。
  正门进入后又一堂口(正堂),是第二进院落的进出口,堂口目前为宗祠,祭拜着祖宗,当然包括了蓝廷珍肖像,从地基看来,比第二进院落大很多。
  第三进院落的宗祠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或是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在此地已经成一堆废石。第四进院落楼面牌匾由蓝廷珍亲书“日接楼”,据说此楼毁于大火,屋顶也已经不见了,现在壁上长了榕树,如果再不处理,这片墙迟早要倒掉。
  蓝廷珍府第新城可谓集同时代闽南地区建筑工艺之大成,是府第建筑和军事防御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

知识出处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出版者:黄河水利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畲族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产特产、文物、古迹、家庙、佛庙、道观、摩崖石刻、古墓、书籍文存、家谱、教育设施、民间故事、传说与表述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蓝廷珍
相关人物
赵宋
相关人物
赵范
相关人物
赵若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畲族乡
相关地名
顶坛村
相关地名
新城自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