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畲族生态博物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霞浦畲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180
颗粒名称: 2.建立畲族生态博物馆
分类号: TS941.12
页数: 3
页码: 116-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霞浦县建立畲族生态博物馆,保护原生态文化环境,避免商业化影响,实现馆与村的融合,凸显畲族传统文化价值。
关键词: 霞浦县 畲族 生态博物馆

内容

霞浦县政府正全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包括打造以“水墨畲乡”崇儒为核心,辐射水门、盐田等乡镇的畲乡生态文化风情体验品质游。霞浦县政府现已投资数百万元,在“国家级历史文化村”溪南半月里进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以此为牵引,加强对畲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而易见,旅游业对霞浦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必要的传承途径。但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实中,有些地方组织,为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包装之后当作商品进行出售,当地村民或成为局外人,或成为“帮凶”,从中分得一杯“羹”,严重歪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主导参与过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非物质文化在民间的自主传承。
  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变味以至于最后流失,建立畲族生态博物馆值得思考和借鉴。生态博物馆最早产生于法国,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法国的《生态博物馆宪章》把生态博物馆定义为:“生态博物馆是在一定的地域,由住民参加,把表示在该地域继承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作为整体,以持久的方法,保障研究、保存、展示、利用功能的文化机构。”建立畲族生态博物馆,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场馆必须在畲族村落设置,保存原生态的民俗、文化遗产、自然环境。第二,必须由原住村民参与管理运营。第三,生态博物馆必须在民俗文化学者的指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开展各种活动。另外,生态博物馆的建筑样式和风格务必与当地畲族村落一致,须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中。中国在贵州、广西等地建立了多座生态博物馆,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总体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完善的,关键是做事的人如何去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古人云“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建立畲族生态博物馆首先要致力于恢复畲族村落的原生态文化环境,使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整体的、原真的、活态的保护和保持,营造与旧时畲族古村落相同或接近的文化空间,使其中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此空间内自觉地不断传承、延续。这也许要花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能产生不了所谓的“效益”,但这是生态博物馆的核心和根本,是凝聚“民心”的原动力。只有这样,村民才能重新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追本溯源,首先自愿最终自发地参与到生态博物馆的管理和各种活动中,成为畲族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实现馆与村的融合,畲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才能真正凸显出来,霞浦畲族服饰才有世代传承的根基。
  反观现代都市的人们,最想游历的就是本真的畲族风情。在调研期间,项目小组成员参观了由霞浦县政府主办的畲族“三月三”节日活动(图6-7)。吃乌米饭、集会对歌、跳火把舞等是畲族“三月三”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政府主观意愿十分积极,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偏离了畲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追“根”溯“源”,“民心”缺失。如果一个淳朴的畲族少女非要浓妆艳抹,穿着美丽古朴的凤凰装却要佩戴一些廉价而庸俗的珠宝,不伦不类,反而丧失了其原有的审美和价值,最终将变得一文不值,民族文化价值尽失。
  霞浦畲族服饰文化遗产的根在古村落,恢复、保持和保护霞浦畲族服饰文化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使霞浦畲族服饰代代传承下去。除此之外,学校教育、现代媒体传播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各级政府、学术研究机构和民间团体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部门、机构,在霞浦畲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神,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切忌哗众取宠、急功近利。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有效地保护、传承霞浦畲族服饰文化遗产。这确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知识出处

福建霞浦畲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福建霞浦畲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围绕霞浦畲族服饰的种类、造型、色彩、装饰、结构及传统工艺展开研究。为霞浦畲族服装文化的研究了提供相对直观和准确的研究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