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霞浦畲族服装传统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霞浦畲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15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霞浦畲族服装传统工艺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16
页码:
086-1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霞浦畲族传统刺绣工艺独特,流程包括选图、描稿、制作绣片、配色选线、绣制和完成。主要使用花扣针、钉线绣针法,同时结合其他针法,形成畲族特色刺绣风格。
关键词:
霞浦县
畲族服装
传统工艺
内容
一、刺绣工艺
1.霞浦畲族传统刺绣概述
刺绣工艺是霞浦畲族的传统手工技艺,是畲族服装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霞浦畲族从事制作凤凰装者历来都是男性,当地人称“做衫师傅”。制作工艺包括量身、裁剪、缝纫、嵌边、烫衬、做纽扣和刺绣,其中主要时间花费在花领衫(上衣)、靠仔衫和拦身裙纹饰的刺绣上。根据纹饰内容,刺绣一套凤凰装,少则十几天,多则两三个月才能完工。经过多次田野考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霞浦西部畲族聚居地由于地理位置因素,远离汉族文化圈,故西路式凤凰装刺绣手法受汉族影响较小。霞浦西部畲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本民族特色鲜明的刺绣手法,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课题组寻找到霞浦县目前仅存的能够按传统工序和手法制作西路式凤凰装的做衫师傅钟李发,本章将以霞浦畲族西路式凤凰装为例,就凤凰装传统刺绣工艺流程、针法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
2.霞浦畲族传统刺绣的工艺流程及针法
霞浦畲族传统刺绣工艺所用的材料和工具简单却很独特,主要有彩色丝线、珠线、金线、线排、绣花针、熨斗、糨糊、剪刀等。其中珠线和线排为畲家传统刺绣所特有。珠线只有白色一种色彩,由双股木棉纱线绞拧而成;线排则为梳理绣线所用(图5-9)。
(1)霞浦畲族传统刺绣的工艺流程:
①选定刺绣图案:霞浦畲族在婚礼、节日和做客时穿着的凤凰装上的刺绣图案,均有较固定的传统习俗模式。畲族做衫师傅正是以此为前提来选定刺绣图案。
②描稿:霞浦畲族的做衫师傅在三年学徒期间,须用笔按照已选定的图案内容在布料上进行描画,并熟记于心,待出师后则无须用笔而是用心去描绘凤凰装上的刺绣纹样,而且还可以不留痕迹地根据需要灵活地修改、调整刺绣图案,使纹饰布局更为合理和精美。
③制作绣片:这个工序相当于汉族刺绣工序中的上绷工艺(把布绷在绷框里,使布表面绷直、平整,便于刺绣),在面料上裁出花领衫需要刺绣部位的裁片,如领面、服斗(花池)等,然后用报纸(传统上使用一种特制的纸质衬料,新中国成立后此工艺已失传,现用报纸替代)裁出与这些部位裁片相同的造型,但不留1cm的缝份,上浆后粘贴在面料裁片的反面,之后沿1cm的缝份斜着均匀打剪口并刮浆,然后将面料裁片的缝份翻粘到背面的报纸裁片上并做净,用熨斗烫干、压平。最后以同样方式在报纸裁片上再浆上一层红色棉布。
④配色选线:根据图案内容将红、黄、绿、橙等彩色丝线,并排穿插在线排的齿梳中备用,白色珠线单独放置。
⑤绣制:根据刺绣纹样内容将绣花针分别穿上红、黄、绿、橙等彩色丝线,运用相应的针法,在服斗花池和领面绣片上进行绣制;绣完后,将绣片的反面上一层浆,用老式铁熨斗烫压平整;再用白色珠线沿着已绣好的凤凰、鳌鱼、牡丹花等纹样的外轮廓进行刺绣;用金线在花心、花瓶、植物枝干等部位做最后的刺绣点缀;最后缝合花池,完成服斗的制作(图5-10)。然后绣制花脚和上衣左、右两侧开衩顶端及边饰纹样。
⑥完成:绣制完成后整烫,与大身衣片缝合。
(2)霞浦畲族传统刺绣的针法:
以花扣针、钉线绣针法为主,错针、扭针、两步针、扣扭针、齐针、打籽针法为辅。
①花扣针、钉线绣、打籽针、齐针:凤凰装上领面、服斗(花池)内的人物、动植物、花卉纹样,均由以上几种针法绣制。花扣针针法与汉族的“辫子股”绣法相同,即呈一条直线的辫子造型,但其应用方式却大相径庭。除此之外,花扣针也用于花池边饰的刺绣。钉线绣用双针协作完成,一根针穿白色珠线,围绕已绣好的动、植物等纹样的轮廓,紧接着用另一根穿白色细丝线的针,分小段(约0.5cm,拐弯处约0.3cm)地等比横向地套过白色珠线固定,勾勒、明晰了动、植物和人物纹样的外轮廓线。齐针针法基本与苏绣的平针针法相同,只是起针和落针更加灵活多变,用于刺绣凤尾长且飘逸的羽毛。打籽针用于刺绣花蕊、果实和梅花鹿身上的斑点,绣法与汉族的打籽绣相同,是最后的点缀之绣。
②错针、扭针、两步针:这三种针法只用于花池边缘纹样的刺绣。花领衫服斗花池的最外边缘纹饰,由错针针法刺绣,一前一后交错的起针和落针,使得线与线之间相互交叉、层叠,形状类似大蛇的骨架,当地畲族人称大蛇为老蛇,故俗称“老蛇骨”(图5-11)。紧挨“老蛇骨”的边饰纹样由扭针绣成,扭针针法需由两根穿线的绣花针协作完成,针与针相绕,线与线相扣,由此串联成一条仿佛首尾相连的美丽花链(图5-12)。两步针有两种绣法,分别用于凤凰装服斗花池边缘和衣左、右两侧的开衩处。前者绣法是先在边缘处平针绣出红、黄、绿三种彩色长度约等于3cm的线段,针从此线段上方绕一圈并穿过,后用一小针平针固定,形成一个个均等的细三角造型(图5-13);后者绣法则类似手工锁扣眼的方法,一针长、一针短,线圈有序地排列在衣边缘处,呈尖锐的锯齿造型。
③扣扭针:主要应用于上衣侧开衩上、下端点和一字扣上。扣扭针针法与针织毛衣手指挂线起针方法的原理相同,只是手法略有不同。绣针半穿过布,左手扶针,右手绕线圈于针上,共绕9~15圈,然后针穿线圈而过并拉下带紧,横向盖在布上(图5-14)。用于一字扣上的扣扭针针法略有变化,须用单、双针分别操作才能绣出富有变化而又美丽的几何纹样,目前这种绣法已经失传(图5-15)。
④三步针和四步针:这两种针法用于霞浦畲族老年妇女穿着的凤凰装上(图5-16)。其刺绣针法与平针绣相同,用三四个不同方向约0.3cm长的针脚,组成一朵朵排列整齐的小花,简洁明快,有较强的装饰性。
3.霞浦畲族传统刺绣工艺特征
霞浦畲族传统刺绣工艺是一门流传久远、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手工技艺,是畲族历代做衫师傅的智慧结晶。其工艺手法简单却很独特,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艺术特色。
(1)做与绣的结合:畲族传统刺绣工艺基本上是边做边绣,纹饰绣完了,花领衫也就做好了。这集中体现在如下工序:
①服斗和领子的绣制:组成服斗的花池绣片也是上衣裁片的组成部分,须先与大身一同裁出,服斗花池和领面绣片经过贴衬纸、刮浆、打剪口、做净毛边等工序(绣片制作工艺流程中有详细描述),经过以上制作完成刺绣之前的上绷工艺,才能进行纹样的刺绣。刺绣完成之后再把两片或三片花池绣片缝合组成服斗,并与衣片缝合成前大襟,整烫后再进行花脚纹样的刺绣。花领衫服斗的绣制是在制作—刺绣—制作的循环往复的边做边绣的过程中完成。领子与服斗的绣制几乎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②领部一字扣和侧开衩的绣制:这两道工序必须是做与绣相结合才能完成,为先做后绣的制作过程。一字扣经裁剪、上蜡等工序制作好后,先运用扣扭针法在扣身上刺绣纹样,后与领子缝合;大身左、右两侧缝里、外缝合做净和整烫后,再直接在其开衩顶端及边缘处进行刺绣。用于此处的刺绣针法,具有缝合、固定的作用,起着牢固与美化的双重功能。
(2)独特针法的构成形式:用于刺绣花池边缘纹样的错针、扭针、两步针、扣扭针,其针法步骤本身就是纹样的构成形式,往复的针法结构构成了一条条边饰纹样,无须按照图稿一针一线地绘制,只需按针法步骤,纹样即可一气呵成(参见图5-11~图5-14);其次在畲族传统刺绣工艺中,是以花扣针针法先绣出动、植物或人物纹样的外轮廓线,然后再按上下、左右或其他方向绣出一条条辫子状的线条,紧贴轮廓线填实纹样,以线构面,线随形走,变化灵活,可构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各种纹样,如鳌鱼、凤凰、花瓣、叶子、人物等,可塑性极强,几乎适用于任何图形。以上简洁而独特的针法构成形式,正是畲族传统刺绣工艺独具特色的地方。
(3)自然、朴实的审美观念:畲族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活于闽、粤、赣交界处的山区中,大自然是他们取之不尽的生活和美的来源。这种生存环境塑造了他们热爱自由、崇尚自然、质朴达观的民族性格,形成了以自然、朴实为美的审美观念,如由错针针法交叠的“老蛇骨”,扭针针法“铺成的美丽花链”,三步针和四步针组成的朵朵小花,刺绣纹饰中动、植物图案的轮廓线均被圆润的珠线“勾勒”成白色(图5-17)等,类似于大自然中逆光的效果,更与三原色光的补色光品红、黄、青的重叠色(白色)不谋而合。这些无一不是当地畲民长期细心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结果,传递着大自然赋予霞浦畲族人民的一种生命能量和创造力。
二、制作工艺
霞浦畲族服装传统工艺集中体现在花领衫的制作过程中,东、西路式花领衫在服装结构、制作材料、裁剪工艺、制作技艺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只是在花领衫领子和服斗(大襟)的裁剪、制作上有所区别。课题组通过对东、西路式做衫师傅钟李发、兰清桃的实地走访,就花领衫的传统制作工艺进行了记录、研究、分析、复原和比较,以东路式花领衫为参照,总结了霞浦畲族服装巧妙而独特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和特点,为霞浦畲族服饰文化的研究提供相对直观和准确的研究资料。
1.制作花领衫的材料和工具
霞浦畲族花领衫的主要制作材料包括面料、衬料、浆糊、丝线、缝线等。
(1)面料:通常使用手工织苎麻布。苎麻面料因季节缘故所织的密度不同,夏季炎热,苎麻面料密度小,因而穿着透气、凉爽;冬季则苎麻面料密度大,增强了保暖和御寒的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手工织的苎麻布逐渐被机织面料所替代,常用的面料有棉布、丝绒、绸缎等。
(2)衬料:传统上使用一种特制的纸质衬料,新中国成立以后此工艺失传,现用细纱布代替,只用于领子的制作。
(3)糨糊:自制的地瓜粉糨糊,成分是淀粉、矾和水。这种糨糊上浆均匀,黏性较好,便于制作且耐洗涤。
(4)丝线、缝线:传统刺绣工艺所用的丝线从福州等地的手工作坊里购买,但这种作坊现今已完全消失。现用丝线多从苏州购买或用涤纶丝线。缝线现用棉线和涤纶线,传统上使用手工自制的苎麻线。
(5)工具:裁尺、剪刀、老式铁熨斗、绣花线排、绣花针、手针、刮子(用于刮浆)、顶针、锥子等。
2.花领衫的缝制技艺
(1)裁剪工艺:霞浦畲族花领衫的裁剪有一套固定的工艺流程,其裁剪步骤有:裁衣身、裁接袖袖片、开大襟、裁小襟、裁贴边、裁琵琶带料、裁过肩、裁领子、挖领子、裁纽扣料、裁里襟等。东、西路式花领衫在裁剪方法上有相同也有区别。
1)裁衣身:由于苎麻面料为手工梭织,布幅宽仅为1尺5寸(约50cm)。因为布幅较窄的限制,所以在裁剪衣身时,采用了前后中缝破缝、衣片和袖子分开来剪的裁剪方法。依照传统工艺,制作一件花领衫约需9尺(3m)长的苎麻面料,具体步骤如下:
①面料如图5-18所示的点画线对折至一个衣长,将左面布边作为中心线,标出上衣胸宽、袖宽、腰围、下摆宽以及下摆起翘量,根据款式画出袖底缝线、侧缝线、小腰和底边线,在袖底缝线腋下部位夹琵琶带和侧缝开衩处打剪口做标记,完成左前、左后衣片的连裁。
②将剩余面料的右面布边作为中心线,分别对折至右前、右后衣片长度,运用与左大身相同的方法完成右前、右后衣片的连裁。东、西路式花领衫大身裁剪方法相同。
2)裁接袖袖片:东、西路式花领衫裁接袖袖片的方法相同。由于早期手工织苎麻面料的幅宽一般只有50cm,所以袖子必须分开来裁,即接袖结构。通袖长=布幅宽+接袖长,可以根据图5-18所示的袖子造型来裁剪。在袖子和接袖袖中缝处打剪口做对接标记,袖口放出1cm缝份。
3)开大襟、裁小襟:由于东、西路式花领衫均采用前、后中心线破缝的衣身裁剪法,所以大襟和小襟是与衣身分开单独裁剪的。
①东路式花领衫:开大襟的步骤如图5-19所示。
a.从前领窝点C垂直下落9cm至E点,从E点向左水平移至F点,E—F的距离为12.8cm,连接C点、E点、F点成直角三角形。
b.由H点水平向左移27cm,起翘(高度与右前衣摆相同)至G点,弧线连接G点、H点。
c.弧线连接C点、F点,分别放出HC线段、CF线段、FG线段1.5~4cm不等量缝份。小襟的上、下横宽分别为6cm、9cm(参见图5-6),底摆放量3cm,裁剪方法与大襟相同。
②西路式花领衫:因西路式花领衫的服斗位于大襟的上端,其花池分开逐一裁片,然后缝合为一整体(服斗),故其开大襟的裁剪步骤和方法与东路式有所不同。前几步骤与东路式大襟裁剪方法相同(图5-19),后依据大襟尺寸,裁剪服斗花池裁片(参见图5-10),绣制完花池内纹样后,再缝合花池裁片成为服斗。
4)裁里襟:东、西路式花领衫均在大襟部位局部缝缀里襟。如图5-19所示,先将止口做净的大襟裁片放在面料上,比对大襟造型,放出1~2cm缝份进行裁剪。里襟的宽和长均依据大襟服斗纹样装饰范围而定,目的是遮盖大襟服斗反面凌乱的刺绣线迹。
5)挖领子:东、西路式花领衫挖领子的方法相同。如图5-20所示,由D点到B点的直线距离为横开领尺寸7cm,由D点到C点的垂直距离为直开领尺寸10cm,连接DB线段、BC线段、C′C线段作矩形,弧线连接D点至C点,领口尺寸为40cm。
生活中的花领衫穿着状态是领口敞开的,不系一字扣,故领口尺寸是固定的。畲族做衫师傅一般用红色硬板纸自制原型板,适用于每一件花领衫的领口裁剪(图5-21)。
6)裁领子:东路式花领衫领子为复领,西路式花领衫为单领(详见第三章第四节),但其大领结构相同,均为中式立领。
东路式花领衫的小领由领面、领衬、领里、压边条共6层组成,整圈领围尺寸为40cm,领面宽为1cm,大领领面宽为4cm,大领领围比小领领围少2cm,领上口线滚边条用斜料。大、小领领面、领里均取直料裁剪。
西路式花领衫领子的裁剪方法较为简单,共有两层即领面和领里,均为直料裁剪,后中领面宽为3.5cm,上口领围为36cm,下口领围为37cm,领口起翘约为1.5cm。
7)裁过肩、裁贴边、裁琵琶带、裁纽扣料:裁剪贴边、过肩、琵琶带和纽扣料主要是利用裁剪衣身所剩的面料。纽扣为一字扣,用45°正斜丝裁剪。其源于传统中式服装的做法,目的是便于制作,防止穿着时一字扣出现歪扭现象。东、西路式花领衫均采用同样的裁剪方法,这样能够节省面料。
(2)缝制工艺:
1)做领子。
①东路式花领衫领子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a.小领的制作工艺步骤:
以领后中心点为中心,在最外层领面正中破一条长35cm的缝,于反面扣光0.1~0.5cm缝份,在做净的破缝边缘刺绣简单纹样;在第二层领面正中刺绣小花纹样,最中心小花图案的花心与领后中心点对齐,之后图案以镜像方式向左、右延展至领边;撑开最外层领面中的破缝至长椭圆形,把第二层领面纹饰框在其中,沿边缘把两层领面缝合为一体(图5-22),完成“开花领”工艺。
分别把红、白色两条长36cm、宽2cm的细棉布条刮浆后对折,用熨斗熨烫,使之牢固地黏合;两棉布条对折线错开0.1cm重叠并缝合在一起,在下口线正中打剪口;把白色棉布条面朝下与做好的领面相对,紧沿长椭圆形轮廓线,重复两棉布条的缝合线迹与领面缝合,完成小领领面的“压边条”工艺(图5-23)。
领里扣光领上口线,领面正面与衣身正面相对,再次重复两棉布条的缝合线迹缝合,运用“拉盖式”方法绱领子。
b.大领的制作工艺步骤:大领为完全直裁领。领上口滚0.7cm的黑色边条,然后在领面上刺绣纹饰。将领里和领面正面相对,沿领下口线净样缝合,翻转领里并熨平。领里领下口线比照领面造型裁剪,扣光缝份后与领面缝合。
由于小领在外圈,缝合大、小领时小领领下口线吃量约为1cm,使得领口弧度保持圆顺,确保穿着时领子服帖与舒适。
②西路式花领衫领子和服斗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西路式花领衫领口和服斗花池边缘均有彩色边条装饰,较东路式而言,西路式“压边条”工艺手法简单而直接,边条装饰依色彩顺序层层叠压而成。
a.裁剪白、红、蓝三色宽为3cm的布条,长度均为28cm。
b.裁剪宽为3cm黄、红两色布条,领下口线和领上口线分别压黄、红色边0.1cm。
c.对折白、红、蓝布条,在其下口线中心打剪口并依次错开0.1cm,将边缘依次叠放缝合(此步骤与东路式相同)。
d.把已缝合在一起的白、红、蓝布条刮浆,与领下口的黄色压边条错开0.1cm叠压,用铁熨斗进行熨压黏合后缝合。
e.将领面反面对齐大身领口正面,运用“拉盖式”(一种装领方式,把衣身的领围止口嵌进领内,与领下口线缝合)方法绱领子,翻折领面,直接压出边条。
服斗花池边缘的“压边条”工艺与领子相同(如上所述),也是依次叠压布条形成边条装饰。服斗的制作工艺是做与绣的结合(详见本章第二节),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裁与做融合的过程,独具畲族民族特色。
2)刮浆:刮浆工艺共分为三个步骤。
①在领里和里襟裁片背面均匀刮浆,用熨斗熨烫黏合,使花领衫领面、服斗平整、挺括,有利于纹样的刺绣。
②取各部位的贴边、压边条、琵琶带、纽扣料等,对它们分别进行刮浆。
③衣底边、门襟止口、袖口和过肩裁片缝份(除与领口缝合边外)用刮子刮浆0.5~1cm。
3)缝合:花领衫没有里子,反面要按0.5cm或1cm折光边缝做净。缝合工艺共分为四个步骤。
①将衣身袖片与接袖袖片对齐袖中缝剪口后进行缝合。
②缝合袖口贴边并扣烫,要求止口不反吐。袖缝、侧缝与其贴边同时缝合,倒缝(将缝份倒向一边)后固定于后衣片上,袖口贴边覆盖住袖缝贴边与袖子缝合。
③分别缝合后衣片中缝、领口和过肩(弧线打剪口),劈缝后缝合固定在衣片上(领口部位除外)。
④大、小襟与前身左、右衣片分别缝合;里襟缝份做净,与大、小襟缝合至领口过肩处,过肩上端覆盖里襟的部分与前身左、右衣片缝合;将衣底边折光0.5cm边缝做净,然后向上翻折至2.5cm处固定。
缝合时,不同针法对应花领衫不同部位(图5-24)。编针针法快速而连贯,运用于袖缝、侧缝等长距离的缝合;交针针法牢固而结实,运用于衣片接缝处、过肩、门襟和里襟的缝合;平针针法在面料的正面几乎不留痕迹,运用于暗签衣底边、门襟止口和各部位贴边;大、小领的缝合及一字扣、琵琶带的缝制均采用斜针。
4)烫袖中缝:如图5-18所示,D点为领窝后中点,沿D点水平延伸一条直线,即袖中缝。把做好的大身平铺在烫板上理顺,按袖中缝抚直袖子,喷水后罩上一层烫布,用老式铁熨斗反复熨烫压平。
5)钉一字扣和开衩处打套结:
①钉一字扣:先把扣根缝在面料上,反折扣身后,先在纽扣上缝一针,然后在面料上缝一针,如此反复缝制。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做净扣根毛缝,二是可将一字扣钉得直且牢固。
②开衩处打套结:东路式花领衫在开衩处横向来回缝红色衬线,针距要求整齐,然后用锁扣眼的针法在衬线处锁缝,针法基本与汉族打套结相同,不仅使开衩处不易破损,而且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西路式花领衫采用扣扭针法在开衩处锁缝(参见图5-14),与汉族打套结针法类似,同样起着实用和美化的作用。
知识出处
《福建霞浦畲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围绕霞浦畲族服饰的种类、造型、色彩、装饰、结构及传统工艺展开研究。为霞浦畲族服装文化的研究了提供相对直观和准确的研究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