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奋勇抗击倭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畲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979
颗粒名称: 一、奋勇抗击倭寇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192-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人民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在东南山区开发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抗击外敌侵略、保家卫国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积极参与抗倭战争,英勇无畏,为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畲族人民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 畲族 历史贡献 抗倭战争

内容

中国遭受倭寇之患始于元末明初。当时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各路诸侯割据混战,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勾结日本人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但由于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并没有给中国沿海造成太大影响。然而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倭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与倭寇作战。
  在实战过程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作战不力,多次向朝廷提出练兵建议,最终得到批准。于是戚继光深入民间,招募兵勇。深受倭患之苦的汉、畲百姓积极响应,很快建立了一支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新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戚继光还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改造了队列体制,创造了鸳鸯阵法,使长短兵器配合作战,用火器、弓箭掩护,在抗倭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胁力。这支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后来经过扩编,“戚家军”总兵力达6000多人,其中就有不少畲族子弟。
  “戚家军”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战役中,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戚家军”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三千余人,基本扫清浙江倭寇;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五千余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共斩杀真倭两万余人,福建倭寇被一扫而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配合,歼灭了广东的倭寇和海盗吴平。至此,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倭寇的侵掠骚扰,给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平定倭患,使人们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在历时十余年的抗倭斗争中,畲家子弟不仅在戚继光、俞大猷率领的抗倭队伍中浴血奋战,效命疆场,为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民间,畲族人民也不畏强暴,殊死抵抗倭寇的侵略。如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与当地畲族、汉族人民一同奋起抗击,给倭寇以重大杀伤。虽然最后福安城陷,全城被杀男女达3000多人,被掳700多人,跳城坠岩死者无数,造成“己未惨案”,但畲族和汉族人民一道,在抗倭的历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畲族人民在抗倭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横屿大捷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土撬”(也叫“滑泥板”“海马”)。横屿岛在宁德漳湾村东十华里,涨潮时是一座孤岛,落潮时与漳湾泥滩相连,岛上居民以打鱼为生。倭寇自在浙江受到戚继光打击后,大批转掠福建,其中2000多倭寇就盘踞在横屿岛,横屿岛成了倭寇的重要巢穴。由于地形险要,水情复杂,在戚继光入闽之前,曾有游姓将军三次攻打横屿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戚继光到达漳湾后,仔细侦查地形和水情,准备攻打横屿岛上的倭寇巢穴,无意中发现了当地畲、汉人民用以落潮时讨小海的“土撬”,可以在泥泞的海滩上穿梭自如,戚继光喜出望外。戚继光从当地畲、汉人民那借到了一批“土撬”,并请畲、汉渔民帮助训练了一支熟练使用“土撬”的快速突击队。在之后攻占横屿岛的战斗中,这支突击队驾着“土撬”在海滩上纵横驰骋,杀得倭寇魂飞胆丧,为横屿岛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当地的畲、汉人民还通过“骑海马”比赛,来纪念当年的抗倭事迹。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

《中国畲族》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别从民族概况、物质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信仰文化、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精神气质、文化传承、族际传承、族际交往、文化发展愿景、有影响的文化人物、重要贡献等方面对畲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戚继光
相关人物
俞大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