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德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畲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964
颗粒名称: 三、道德观
分类号: B262
页数: 3
页码: 172-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道德观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本文介绍了畲族道德观的基本特点,包括推崇勤劳简朴、强调互助谦让、提倡“修阴功”以及尊老爱幼。这些观念在畲族社会中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加强族群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畲族 哲学思想 道德观

内容

1932年何子星在《畲民问题》一文中,将畲民的道德观念归纳为十大特征:1.互助,2.事群,3.简朴,4.忠顺,5.信义,6.谦让,7.忍耐,8.和平,9.勤劳,10.刻苦。并认为“他们具有这十种德性,诚然是一种优良的民族”②。虽然这种归纳未必完全准确,但毫无疑问,何子星是对畲族道德观进行全面考察、深入归纳,并给予充分肯定的第一人。他一改过去史籍将畲民与“蛮僚”“盗贼”“寇”“刁民”等相提并论的做法,使人们对畲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畲族是形成于闽、粤、赣边的土著民族还是由外迁入的外来民族,目前学术界仍无定论。但畲族与汉族,特别是与客家的关系密切则是公认的。著名的客家学者房学嘉先生甚至认为,客家的来源应该是分布于闽、粤、赣交界处的土著(主要是畲族先民)与来自中原的汉人的融合,而土著则是客家形成中的主体。①尽管房学嘉的观点受到许多正统客家学者的诟病,但其特别关注到族群间文化交融的主张,无疑是很有见地的。
  由于畲汉文化在唐代以来的长期互动,畲族文化在深刻影响汉文化(特别是客家)的同时,也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反映在道德观上,畲族与客家就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一些特色。结合前人的研究,畲族的基本道德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社会生活中,推崇勤劳简朴
  畲族地区多为山区,生产条件简陋,环境恶劣,生存困难。艰苦的生活条件,使畲民养成了勤劳生产,简朴生活的传统美德。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畲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在林木阴翳的大山里,开山辟地,治坡为田,创造了“燔土为肥”的山地耕作技术。他们的勤劳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能形容的,用畲族俗语来说叫“两头不见天”②。畲族认为勤劳才能有好日子,对勤劳的畲民多有溢美之词,称之为“发狠”。畲村“发狠”的夫妇常常成为全村人的楷模,并受到普遍的尊敬。过去由于物资有限,畲民生活相当简朴,常常“番薯丝吃到老”。尽管现在畲区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勤劳、简朴、节约的生活态度,仍受畲民的推崇。
  2.在社会交往中,强调互助谦让
  在畲族社会中,帮助有需要的人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互助可以说是畲族村落普遍的良好习惯。举凡婚丧喜庆,建房造地,邻里亲友都会主动上前帮忙,主人只需管饭,而无需给付报酬。对生活困难的宗族亲友,相互接济是十分正常的事。甚至对外来的行乞之人,生活困难的畲民也常常出手大方,将家中仅有的食物与他们分享。在畲族社会中,互助谦让还是写进族谱的基本道德要求。互助和谦让,是畲族“敦亲睦邻”的基本要求。
  3.在社会事务中,提倡“修阴功”
  所谓“修阴功”,指的是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畲族居偏远山区,极少引起官府的关注,其社会公共事业也难以得到官方的支持。因此,畲族乡村已经习惯了举村寨、宗族之力,解决村寨的公共需要,举凡修桥铺路、建庙结庵、办塾起亭、施醮修谱等,畲民大都踊跃出钱出力,热心其间。畲民认为,这些公益事业都是有利于大家的,参与这些事业是有“阴功”(阴德)的,子孙后代都可以得到福报。而不愿承担责任的人将会被全村寨人瞧不起。
  4.在宗族生活中,要求尊老爱幼
  畲族社会有相当明确的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强调“父慈子孝”,要求尊老爱幼。因此在畲族村寨,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秩序井然。老人在畲族社会中受到特别的尊敬,许多地方的族谱都明文规定:子孙有忤逆不孝者,送宗族祠堂议处,甚至“墨削其名”①。因此孝敬老人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德行,从孩子懂事时起,父母就要教子女注意言行礼貌,给爷爷奶奶夹好菜好肉等,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作为长辈,对晚辈也关爱有加。尊老爱幼的道德观,使畲族从家庭到宗族、村寨,都形成了和谐有序、其乐融融、温馨融洽的良好氛围。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

《中国畲族》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别从民族概况、物质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信仰文化、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精神气质、文化传承、族际传承、族际交往、文化发展愿景、有影响的文化人物、重要贡献等方面对畲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房学嘉
相关人物
何子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