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祭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畲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956
颗粒名称: 一、祭祖
分类号: B933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有着丰富的祭祀文化,主要包括家祭、墓祭和祠祭等形式。这些祭祀活动是畲族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畲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自然的尊重。家祭是畲族最常见的祭祖形式,墓祭则多在清明节进行,而祠祭则是比较隆重的合族祭祀典礼。这些祭祀活动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对家族、村落凝聚力的强化。
关键词: 畲族 宗教活动 祭祖

内容

家祭。是畲民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的祭祖仪式。畲族居住比较分散,加上崇山峻岭阻隔,各村寨的具体祭祀仪式因地而异。一般是逢年过节,每月的初一、十五,分别焚香点烛敬奉祖先。每年的正月十五以及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为祭祖三大节,福建宁德市福鼎畲族改八月十五为十二月十五作为最大畲族祭祖节,另外还有独特的“三月三”染乌米饭祭祀祖先活动。
  祭礼在家中厅堂设案祭供,挂祖图,立祖杖,除始祖外,也祭祀本姓祖先。家祭代数一般为三代,祭祖时全家人均要参拜,仪式须由学过祭祖的人主持。祭过祖的人,要把取得“法名”、做醮日期写在红布条上,结扎在祖杖上,表明是有身份的人,可主持祭祖活动,作为孝子为父治丧,否则要去请祭过祖的人来主持(民国后“做醮”祭已不多见)。祭祖时,先进香敬酒,一拜天地,二拜祖先,唱《高皇歌》。畲族家祭是祭祖最常见与普及的一种形式。祭祀频繁,礼仪简单,是畲族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逢年过节、农猎活动、婚嫁喜庆祭祖外,还在每年“三月三”等特定的节日祭祀祖先。
  墓祭。每年清明节,畲族也有上山扫墓习俗。各家各户带上香、酒、纸钱、糕点、猪肉或鸡肉等供品到祖坟前,焚香祭奠,墓祭仪式比较简单,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
  在闽西的一些畲族山区,墓祭则分为春祭和秋祭两次进行,一般以“房”为单位。本“房”祖先能够识别的墓地,都要派人祭祀并除草。墓祭的祭品除香、纸、酒、肉外,还有专用祭祀的寿桃米粄(用寿桃型模板压制的米粉糕点,也有做成鱼型的)。过去扫墓时还有用搓成长条形的米粉压在墓碑上喂乌鸦的习俗,当地风俗认为乌鸦叫就会死人,因此要给乌鸦喂食,这样乌鸦就不会乱叫了。
  墓祭时,除到祖先的墓前祭祀外,闽西畲族还多祭祀“厉坛”。“厉坛”是各个时期无名尸首的集中安葬地,这些尸首多为战争时的死难者。祭祀这些冤死的鬼魂,据说可以使它们少出来作祟,以免贻害乡民。
  祠祭。畲族比较看重祠堂合族祭祀典礼。祠祭分春秋两祭,或一年一祭,礼仪隆重、热烈。祭礼由族长或本族名望最高的人主持。祭日前一天,要整扫祠堂,陈设器皿,洗涤用具,备办牲礼供品。供品备好后,祭日子时,放铳一响,大家做准备。丑时,铳炮一响,每家每户成年男子手捧香烛供品前往祠堂致祭,女性不参祭,只在旁观看,进祠堂门时要半跪蹲行进,将香烛祭品排列供桌上,然后退站两旁。黎明时,开炮三响,祭典正式开始,法师设坛请天神安位,迎祖图、祖杖、族谱入祠,悬图、置杖、开谱,叫请祖安位。这时鼓乐鞭炮齐鸣,由族长领唱《祖源歌》,边歌边跳祭祖舞,气氛热烈欢快。接着瞻仰祖图,宣读祭文,而后按辈分先后向祖先礼拜。祠祭完毕后,举行隆重的迎祖活动。迎祖队伍由锣鼓队、彩旗队、龙头队、刀枪队、舞蹈队组成。出游时,锣鼓开道,彩旗招展,一路歌舞、放鞭炮,跳龙头舞、迎祖舞。其舞蹈中有三步一回头的动作,表示后代对祖先的怀念与崇敬。出游的目的是祈求祖先神灵赐福全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迎祖队伍所经之处,家家户户出门焚香朝拜,感谢神福降临。大道小道走遍后,迎祖队伍才返回祠堂。有的地方祭祀仪式长达两三天,法师代各户读“疏文”祈福,还要带参祭者跳“独角舞”“铃刀舞”,最后行谢神、送神、封谱之礼。礼毕,各家各户的户主(或代表者)带走自家香烛供品以半跪蹲方式退出,将供品摆在家中祖龛上。接着参祭者聚宴一堂,祭祖仪式才告终止。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

《中国畲族》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别从民族概况、物质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信仰文化、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精神气质、文化传承、族际传承、族际交往、文化发展愿景、有影响的文化人物、重要贡献等方面对畲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