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家妹子当支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758
颗粒名称: 畲家妹子当支书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483-4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春梅是福建省福鼎县孔坪村党支部书记,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捐助,为村庄修建公路、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水平。她努力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山区居民脱贫致富。她不仅帮助乡亲们扫除文盲,还引导他们参与种植、养殖和农事技术培训。孔坪村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关键词: 李春梅 孔坪村 山区发展

内容

竞选
  “男女平等,公平竞争”的观念在具有现代文明和民主传统的地方,很容易达成共识,可这种风气能普及到畲汉民族杂居的偏僻村庄,就让人有些惊喜了。
  1994年3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福建省福鼎县秦屿镇孔坪村党支部党员要自己投票选举一位书记。镇里下来主持这事的人给大伙讲得明明白白:“这次选举,不带任何框框,大家爱选谁就选谁,最后谁得的票最多就是谁。”民主推举的程序是严格的,候选人从最初的十几人筛到5人,最后李春梅成为支部书记的第一人选。整个村民委员会下辖2500人,其中畲族不上200人;整个支部33名党员,只有李春梅是畲家女。选举结果揭晓,这位普普通通的畲族妇女李春梅竟然得了全票,爆炸新闻震荡方圆几十里的山村。
  李春梅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当选的。1973年,她在改造自然环境中取得优异成绩,入了党,当上了村妇代会主任。1987年,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她生活艰苦朴素,工作认真细致,劳动吃苦耐劳,对改变穷村面貌有许多建树,深得群众的爱戴。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我是一名‘山哈’女,无钱又无势。路在自己脚下,靠自己一双腿去闯,闯出门道来,大家就愿意跟你走。”
  通电
  李春梅还说:“我自己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战胜不自信的过程。”8年前,大家选她当村支部副书记,而她对自己的能力充满怀疑。可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向她袭来,山外人都已普遍使用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而山里人仍然过着“月光当电灯,松明照一生”的日子。朴素而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她同群众商议架设高压电缆之事,促使她到县里向有关方面求援。她去福鼎县城没有车费,夫妻挑柴卖了作盘缠。她到县城省吃俭用,住了一宿就回来,带领大伙搞“小秋收”攒钱牵电。她带头砍禾柴、折芦秆、挖草药、采野生油果,积攒那零敲碎打的血汗钱来圆那山里人做了几辈子的梦。其中砍柴是最苦最累的活,一般人一天只能砍满100公斤,挑到秦屿镇去卖,往返又要花两天时间,前后三天只能赚到20元。因此,畲家有一首老歌唱道:“长夜难明暗摸摸,担柴挟竹腰背驼,口唱山歌投无路,歌是泪来泪是歌。”
  孔坪山里初秋的凌晨,夜气清冷,李春梅家冒起第一道炊烟。她一边喂猪,一边磨刀。天蒙蒙亮,就戴上斗笠,扎起柴刀,肩负串担与乡亲们走在鸟儿还没有出窝的羊肠小路上。在僻野里砍禾柴,中午肚饥了,她喝一口山泉;中暑头晕了,就躺在树荫下熬过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从各方面筹集到现金1.8万元。
  资金有了,她就下山买水泥电杆。36条电杆,每条300公斤重,从山下搬到山上往返30公里,全要人力抬。丈夫抬累了,妻子接上去。那沉重的竹扁担压在李春梅的肩膀上,肩上立刻现出了青一块紫一块的血痕,可她没有说一声痛。上山架设高压电缆线路的师傅食宿全部由她家包下来。工程完工了,村里没钱打理工资。她同丈夫、儿子商量,把一只留着过年的大肥猪卖了,先垫出去。孔坪岗上亮起了电灯,村民用上了电器,看到了电视,晓得了山外还有一个好大好大的世界。全体村民欢喜若狂,放起爆竹的时候,两颊黝黑、一身疲惫的李春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修路
  1994年,在秦屿镇办酒厂的胞弟曾许以高额工资,求李春梅去当业务经理。她为了要帮孔坪人修一条公路,彻底改变山民担柴挟竹的历史,毅然把这事辞掉了。
  原来从孔坪到秦屿相隔16.2公里。山民一日上街,半天走路。山里姑娘嫁不出去,山外姑娘也娶不进来,地方土特产贱如泥。经过有关部门测算,修条简易公路要花30万元,材料资金缺口很大。但是,李春梅说:“古代愚公能移山,现在共产党的天下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路在自己脚下,我们又有一双勤劳的手,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它修通。”她当上孔坪村第一把手后,又四出张罗这事了。年初,修路筹备组一成立,她就先把自己养猪私蓄的600元交了进去。接着就跑镇上县、走村出户集资筹钱,并把公路工程分段承包给每个自然村。在那修路的一年时间里,她日日起五更睡半夜,挨家挨户动员劳力上场,逐人逐项落实修路资金。大伙看她干劲那么大,有的人连留着办“平生三样事——建房、做墓、娶媳妇”的钱都移到修路上头来了。
  孔秦公路开工啦,上自六七十岁的老妇,下至但凡能拿起锄头、土箕的男女仔都上场了。山民村村搞竞赛、人人比贡献,山上山下红旗招展、锄声铿锵,全村2000多人分兵把口挖土方、填路基,好一幅“战穷山斗恶水,誓把荒山僻岭变通途”的新景象。李春梅看了心欢喜,也钻进了荒山的最深处同大伙一起干。此地一丛丛茅根和毛竹头、大小石头盘结在一起,她用山锄刨、尖锄挖、手指抠,手指抠出了血,便用钢钎撬。在骄阳下,汗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从她的额上淌进脖子里,落到工地上。后生仔们嫌穿着衣衫粘糊糊,就干脆脱了个光脊梁,用全身力气要把这盘踞在孔坪山里的千年苦根掏光。全村干部群众头发拧在一起,拼死拼活地干了300天,一条巨龙似的公路盘上了孔坪山,李春梅身上的肉却掉了6公斤。
  办学
  李春梅上小学时,正逢“文化大革命”,她只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长大了,她深感知识不够之苦,就坚持自学。她看乡亲们不识字,便自荐当民办教师,在家里办起夜校,帮助扫除文盲。俗话说:“做别人式,学自己艺”(意为帮他人干活,实际上是为自己学技术)。在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穷山村,夜里男女都没有什么去处,大伙只有到她屋里来,听她读书。她读一句,大伙跟一句,读完了,就手把手地帮助大伙学写字。到她自己对每篇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时,村里人也脱掉了文盲的帽子。
  如今,李春梅年已不惑。她说:“一个人到了这个年龄,才会感到社会发展的进程实在太慢,而每个人一生所能做的事情又有限。那么,帮助自己和乡亲们脱贫致富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了。”她在办学的同时,也经常引导姐妹们、乡亲们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还自己投工投钱盖起了小学教学楼。山民有了学习阵地,她又到镇里聘请农技站、茶叶站、兽医站的技术员们定期到山上来讲课,给大家传授养竹护笋、栽茶种果、繁殖食用菌、禽畜生产和科学种田等农事技艺。
  久在深山人不识的孔坪村,眼下插上了公路和科技这两只翅膀,开始腾飞了。男人实行科学种田,省下工时才去山外打工;女人顶起了田间管理的作业,办起了“三八”示范林场,开拓了林茶竹果、蘑菇与药材生产。往年,这里的毛竹,每根值不了山外一条甘蔗的钱;目前卖毛竹是称斤论两,每根能值二三十元。1994年全村单蘑菇一项就收入50多万元,外出打工者净赚6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300元跃上1120元。村民奔走相告:“幸亏有春梅这个好书记。”党和政府也先后授予李春梅省、地、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蓝兴发
责任者
李春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