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坛到教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749
颗粒名称: 从歌坛到教坛
分类号: J642
页数: 3
页码: 468-4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钟振发是畲族歌唱家兼科研专家,曾在八闽歌坛上引人瞩目,后在北京声乐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并为培养中国自己的歌唱家做出突出贡献。
关键词: 钟振发 畲族歌唱家

内容

在20年代80年代的八闽歌坛上,有一位引人注目的畲族歌唱家,他就是钟振发,他演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畲歌越唱越开心》等歌曲曾打动了不少人的心,被誉为“听众‘信得过’的歌唱家”(《光明日报》1983年11月3日)。记得1984年秋,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的庆典大会上,他那华丽浑厚的歌声令多少畲家人如痴如醉。深爱唱歌的“山哈”为自己的歌唱家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又过了几年,他卸去省歌舞剧院副院长的职务,调往北京,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说实在话,畲家人为没有机会在舞台上见到钟振发的英姿而深感惋惜。直到1995年3月15日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文化报》以整版的篇幅介绍北京声乐研究所,我们才得知钟振发的新成就。
  北京声乐研究所隶属于中国文化部艺术局,它的前身是“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办的上海声乐研究所。该所的创办人是出生于我省音乐之岛厦门鼓浪屿的林俊卿博士。林教授毕生致力于介于声乐、医学间的边缘科学“咽音”的研究。“咽音”系意大利古典练声之法,只掌握在教会少数乐师手里,后渐渐失传,当年一大批蜚声乐坛的意大利古典歌唱家都曾得益于此法。林教授经长期摸索、实践,破译并发展了“咽音”训练方法和理论。运用“林氏咽音练声体系”培育出了一批中国自己的歌唱家,如王昆、罗荣钷、张映哲、郭颂、马玉涛、董振厚等;还治好不少著名戏曲演员的嗓音疾病,如李桂云、新艳秋、吕香君、高浩等;同时也培养了许多声乐教育家和嗓音治疗专家,钟振发便是林教授的得意门生之一。钟振发于1961年考入上海声乐研究所,师从林教授,因艺品人品兼优而深得林先生青睐。当年过八旬的林教授要物色“衣钵传人”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钟振发。因为钟振发长期不懈地学习“咽音”,谙熟“咽音”理论和练声之道。经林教授亲自提名,钟振发被调往北京声乐研究所担任所长,开始了他的科研和教学生涯。
  1995年春,经电话预约,笔者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在京都一隅寻得“北京声乐研究所”的牌子。刚走到二号楼,就隐隐听到男子练声的音流,循着歌声叩开三楼的房门便见到了那张热情而熟悉的面孔。钟振发老师正在教一个男生练声,笔者不愿惊动他们,于是搬了条椅子坐在练声房门口当一名“旁听生”。只见钟老师一会儿在小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标明人体发声的各个部位进行讲解,一会儿用声音和手势做示范,那位男生跟着唱了一遍又一遍,过了半个小时才下课。
  音乐界有句行话:男高音,高音难,“难”高音。辉煌的高音C3是男高音歌手的“铁门槛”。世界音乐史上,能唱C3以上高音的声乐家凤毛麟角。1990年3月,北京声乐所向全国各专业团体招收7名男高音学员,举办C3培训班,由林俊卿教授亲自指导,钟振发主要负责培训。北京声乐研究所尝试运用“林氏咽音练声体系”向高音禁区C3冲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钟振发就一心扑在教学上,他每天工作都在11个小时以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晚上加班到深夜。对7个学员,他一个一个地教,一声一声地示范,精细准确地启发,耐心热情地讲解。经过10个月的努力,7个学员基本功提高显著。演唱技巧进步明显,他们全都能唱C3以上的高音,个别学员竟能发出C4高音。在1991年1月的结业汇报演出会上,学员们演唱了高难度的中外名曲,如歌剧选曲《冰凉的小手》、《啊!多么快乐的一天》(其中有9个C3高音)、《一湾湾流水》(其中有10个C3高音)。在场的专家学者对北京声乐所的成果心悦诚服。汇报音乐会的成功使声乐所名声大振,中外艺术团体和艺术院校的声乐演员纷纷要求报名学习。声乐所接纳了一批又一批学员,输送出一批又一批人才,钟振发为之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谈到收获时,钟振发语气平缓地说: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医学科研和艺术教学相结合的机构,从1989年到现在已经6年了,一般一年培养6至8个学生,我们在教导学生科学技巧的同时,还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风,尤其要求他们在拜金主义的风气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学员一般在社会上都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祖籍漳州市华安县坪水畲村的钟振发,是我党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艺术人才,他深知党的需要就是个人的需要。他深信“咽音”事业是前人未竟之业,事业需要他。一个人不能什么都做,有限的生命应毫不犹豫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不能过分地考虑个人的得失。因此,他放弃了当艺术团体领导等选择,在没有鲜花和掌声的恬淡生活中,默默奉献,甘当人梯,自己发热,别人闪光。
  成功带来喜悦和幸福,事业显示价值与意义。由于钟振发在歌坛和“咽音”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他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获得“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荣誉。钟振发成为“咽音”学派中有重要影响和特殊威望的人物之一。
  笔者发现钟振发身上有着畲家人独有的热情奔放和执著。他已经是快60岁的人了,还是那么年轻,充满活力和朝气。笔者好奇地问,一般人能通过“咽音”练声法练嗓音而成为歌手吗?钟振发的回答十分肯定,他说,男高音之所以被称为“难高音”,难在技术上,先天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发挥更重要,“咽音”练声法不仅可练声,还可以治疗嗓子,可以健身。临别时谈及畲族,钟振发充满深情地告诉笔者,他曾为成立宁德地区畲族歌舞团而奔走,为成立北京畲族教育基金会而效力,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福建,没有忘记“山哈”父老乡亲。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蓝炯熹
责任者
钟振发
相关人物
林俊卿
相关人物
王昆
相关人物
罗荣钷
相关人物
张映哲
相关人物
郭颂
相关人物
马玉涛
相关人物
董振厚
相关人物
李桂云
相关人物
新艳秋
相关人物
吕香君
相关人物
高浩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