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畲家拳 南少林武僧曾指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700
颗粒名称: 近代畲家拳 南少林武僧曾指点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411-4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家拳传说源自南少林寺,以铁珠创立为起点。铁珠逃至金斗洋,秘密练功,后传授武艺于畲族,并继承者将盘瓠功夫与少林武功融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传统武术。学者指出畲家拳与泉州南少林拳相似,套路、风格接近。这段传说虚实难辨,但留下了身手相传的畲家拳传统。
关键词: 畲族武术 金斗洋村

内容

说起这畲家拳的渊源,还有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清雍正年间,少林志士四起,酝酿反清复明大计,他们胸怀“蛰伏待日施冷眼,终须有日可亡清”之志,隐匿在据称是反清复明秘密基地的南少林寺。
  清朝廷得知后,派兵焚毁南少林寺,肆意杀戮寺僧,幸存的铁珠、铁鞋、铁柄、铁板等少林武僧星散逃难。铁珠流落民间,几经辗转后,只身逃到这个名为金斗洋的畲族村。善良、豪爽、仗义的村民见铁珠蓬头垢面、疲惫不堪,十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热情地收留了他。于是铁珠换姓为潘,在此隐居下来。
  然而,铁珠反清复明之心不死,发誓要为死难的师父和师兄弟们报仇。他仿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举,把雍正皇帝对少林寺僧的蔑词“天下英雄为第一,独吞少林四家僧”挂在墙上,每天面壁思仇,激励自己刻苦练功。
  铁珠不分白天黑夜苦练不辍,困了就睡在一张窄小的木凳上,刚一醒来便一轱辘爬起来继续练功。他头戴百余斤的石帽,身穿数十斤的沙衣,打树桩、练铁砂掌、抓石豆腐,少林功夫无所不习。房前屋后的树木、青竹,经他的拳打掌击、脚踢头顶,枯了一片又一片。寒来暑往,三年后,铁珠的功夫大有长进,练成了“铁头、铁身、铁臂、铁掌、铁指”的少林真功夫。
  畲族是个尚武的民族,铁珠看到村里的畲民们平日里十分喜爱舞刀弄枪,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教习武功,准备积蓄力量,推翻清王朝。此后,铁珠更开馆授徒,很快在畲族聚居的金斗洋村掀起了练武热潮。
  村里不少畲族青年已练就一身祖上传下来的盘瓠功夫,又得到铁珠的悉心指教,因而武艺精进、如虎添翼。数年后,铁珠病逝,徒弟们为继承师傅的遗志,广收门徒教习武功,并逐步将盘瓠功夫和少林武功融于一炉,演化出实战技巧强、健身价值高且独具风格的畲族传统武术。
  尽管传说故事虚实难辨,但畲家拳与南少林拳的相似性是毋庸置疑的。厦门大学教授郭志超在《畲家拳与泉州南少林的渊源关系初探》一文中写道,金斗洋畲拳有“三战”、“四门”、“七大步”等十几个拳术套路,而泉州南少林拳亦以“三战”这一套路作为入门基础;金斗洋的“四门”与南少林的“二十”相似等等,皆说明金斗洋的拳术风格与泉州南少林拳极其接近。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苏晓洁
责任者